顧好自己先顧好胃──薑炒皇宮菜

作者:小文子

人氣 61

國中時,大家都讀過劉禹錫的《陋室銘》,我也有讀過,而且背得滾瓜爛熟,十分欣賞劉禹錫的文學造詣,更為他的高尚品德、傲氣所感動。全篇文章宗旨對自己志不能申,還是自信滿滿,以君子自居而不同流合污,結論以孔子云:「何陋之有?」用聖人的話來合理化自己的想法。

踏入社會多年,再讀這篇名篇,感觸卻有不同,數千年來儒家的道德標準就是最高的道德標準,自己鬱鬱不得志、抱負無法展現,不是自己的問題,都是君皇不明,遭受蒙蔽、小人圍繞使自己不受重用。現在再讀,作者的自我感覺良好,不是一種自信,而是近於自大狂妄的自我陶醉。

劉禹錫應該不懂得什麼叫「庶民經濟」,不然不會說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往來的人無不是熟讀四書五經的鴻儒,並不跟市井小民往來。這種話以現在而言就是:不貼近民意,又怎麼施展有效的政策呢?但這也難怪他,數千年來,儒家的治國政策不是以民意為依歸,而是一套四書治天下,努力打造聖人所提倡的「理想國」,加強儒教統治。

我也讀了不少聖賢書,沒當上什麼官,也沒認識什麼官,平常喜歡「洗手作羹湯」,勤走菜市場,因而認識了許多充滿智慧的菜販、肉販。這些販夫走卒,雖然沒有大來歷,卻充滿智慧。其中一個是興隆市場的攤販老闆娘柳太太,她說自己讀書不多,自謙字寫得醜,偶爾會叫我幫她記錄客人要訂什麼菜,但說起人生種種經歷,她口若懸河,似看盡人生百態,不時跟我分享寳貴而深刻的教訓,話匣子一開就聊個不停。
她說她不只心地善良,也心太軟,以前不少人跟她買菜賒帳,她看到也不好意思向人家討,後來一去不回頭,所以才慢慢學乖了,賒帳可以除非是熟人,而對於第一次上門出手大方又海派的顧客她一既不賒。

昔日景氣好,賣菜收的是現金,親戚朋友都向她借錢,甚至要求做保,最後借出去的錢不只拿不回,作保差點讓她傾家蕩產。這些血淚教訓,讓她領悟到:第一,借別人錢,要像潑出去的水,要有拿回不來的心理準備,所以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再想要不要借;第二,打死也不能替人做保,儘管是至親好友,他們都是好人,不是要故意害你,而是環境所迫導致身不由己。

她說做人要有善念,不能有貪念,做生意要老實。有一次,她看到一隻小貓被車子輾到重傷還沒斷氣,就念半個小時的佛求菩薩讓牠好走,後來還花一千元料理牠的後事,想不到隔天在路上有個身障朋友叫住她,要她買一張刮刮樂,竟刮一萬多元,真是好心有好報。

在興隆市場菜販,生意最好的,應該算她了。本來她自己在興隆市場擺一攤,先生在別的市場擺一攤,但近年生意難做,她先生的攤子收了,向朋友借了烏來一塊農地種菜,自種自銷,菜雖醜醜的,有蟲咬過,卻不加農藥,還利用菜梗爛葉作為天然肥料,可以安心吃。

他們有種菜豆、四季豆、皇宮菜、芥蘭、A菜、秋葵、莧菜、小黃瓜、地瓜、冬瓜、南瓜、絲瓜、角瓜、胡瓜……。

最近南部颱風掃過,菜價飆漲,市井小民買菜無不精打細算,哇哇大叫,她也無奈,因為批發市場價格就高,有些客人買一把菜又要她送蔥、送薑,不要說賺,根本是賠錢交朋友。民以食為天,賣菜人最知道老百姓疾苦,買菜多寡,直接反應經濟好壞。而施政者的大官,居廟堂之高,往來無白丁,出入名車載,食有俸祿,除了選舉勤走基層,什麼時候看過他們走進菜市場?

菜真的很貴,一斤地瓜葉飆到七、八十塊,我想起之前政府所提倡的有感經濟,政府和小老百姓都很有感,政府自我「感」覺良好,小老百姓不只傷「感」,而是荷包大失血有痛「感」。

不過也要感謝柳太太,向她買菜久了,不只成了老主顧,也變成好朋友,會算我便宜一點,而且我都指定要吃他們自己種的本地菜。如果有朋友在興隆市場買菜,找她買吧,好像是第三十四攤。

有一次她介紹我吃她一種皇宮菜,一吃就上癮。皇宮菜吃起來有點像野菜,但不管是用炒的或汆燙,味道都奇佳,她還說這道菜「顧胃」。

薑炒皇宮菜:

材料:薑、皇宮菜

調味料:精鹽、油

做法:

1.薑切片備用

2.皇宮菜去梗留葉洗淨

3.燒火鍋子下油爆香薑片

4.下皇宮菜一起拌炒

5.下鹽調味

6.上菜了@

轉載自《小文子的廚房日記》

相關新聞
超有味道超好吃--魷魚炒米粉
第一次醃小黃瓜就成功
太太票選年度好湯──蓮藕雞湯
立冬進補不可少:愛心大補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