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8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本週又一個食品安全恐慌出現在中國。這一次,北京迅速的廣播這個消息:新西蘭公司恆天然遭受可能引起肉毒桿菌中毒的細菌污染。中共當局試圖通過這個事件暗示,國內產品並不比進口產品更加具有風險。但當政者模糊了一個事實,即恆天然的肉毒桿菌污染似乎是偶然性的,但三聚氰胺醜聞和其它中國案件涉及到故意向食品供應摻假。
《華爾街日報》8月8日報導說,這個醜聞的確對新西蘭最大的出口商恆天然提出嚴肅的問題。污染影響到乳清粉—用於其它食品的成分。這是一種危險的污染類型,儘管目前還沒有人患病。
但是自從本週末披露污染以來,北京通過它的行動讓這個問題複雜化。國家媒體深度報導這個故事並質疑人們認為進口食品比中國產品更加安全的傳統看法。新華社社論甚至把恆天然的案件部份歸咎於新西蘭的「自由放任的市場理念」。
而人民日報更引述中國奶業專家說:「中國的檢測和技術優於新西蘭的,因為中國有對於奶製品相當嚴格的檢測系統。」但人民日報另外一則報導說,這個系統並不包括檢測肉毒桿菌。一個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還呼籲,「中國消費者應該放棄對外國奶粉品牌的盲目信任並用理性的方式選擇安全的嬰兒奶粉。」
這些言論跟北京試圖恢復人們對國內奶業信心的目標相一致,自從2008年三聚氰胺醜聞以來這個信心就一直沒有恢復。在本週另外一個反對外商的行動當中,北京以價格壟斷為由對六家外國奶粉企業課以1億美元罰款。
而迄今所有跡象是,消費者對北京的宣傳不買賬。而喉舌民族主義的腔調在阻礙有關中國可以從外國人那裏學習食品安全的重要討論。雖然新西蘭當局將調查恆天然披露的及時性,但是該公司的確在污染髮現不久就發佈了消息。這同2008年三聚氰胺案件是一個顯著的區別,當時污染的消息被延遲幾個星期以免破壞北京奧運會的報導。
恆天然也提供了一個透明的制度是如何促進問責制的教訓。新西蘭的政客們有一個強烈的動力來向選民確保,他們在正確的監管國家一個主要出口產品的安全。
恆天然的肉毒桿菌污染似乎是偶然性的,但是三聚氰胺醜聞和其他中國案件涉及到故意向食品供應摻假。中國消費者瞭解這個區別。在恢復公眾對食品供應信心方面,北京面臨一場艱苦的戰鬥。直到當局誠實的說話,並採納中國公眾信任的成功提供安全食品的國外做法,這不會發生。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