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六月, 正是英國各所大學的畢業考季,熱浪也在此時侵襲英國,宣告夏日季節的到來。每當天氣好時,劍橋就會湧入大批的觀光客和遊學的學生。我在這個小鎮住久了,對國王學院前King’sParade 上,逢人問路的觀光客,早習以為常。
週六早上,遇到兩位斯文清秀的歐洲美少女,問我是否能幫她們一個忙。本以為她們要問路,她們面帶微笑客氣地跟我說,可否打擾幾分鐘,想要做個問卷調查。
首先,她們拿出一個親自手繪上色的歐洲大陸地圖,要我指出奧地利的位置。接著她們問我,是否知道奧地利的一些知名都市,及他們的特色。例如音樂之都 – 維也納(Vienna)、薩爾茲堡 (Salzburg) 和滑雪聖地因斯布魯克 (Innsbruck) 等地。
對於喜好歐陸文化的我這並不難,對這些造訪過的地方,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們又問:奧地利人最喜歡的運動為何?答案是:滑雪。
接下來的問題,與人文歷史有關,如外國人對奧地利人的印象。你可舉出有名的奧地利人,和他們對世界的貢獻:我就提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和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 從她們臉上的笑容來看,似乎都很滿意。
兩位女孩還特別提醒我說,那年是天才音樂家莫札特誕生250 年紀念,所以全球舉辦紀念莫札特的音樂活動。從她們的語氣中可以聽出,她們的心中的自豪。
問到最後的幾個問題,其實性質很嚴肅。如為何同是歐盟會員國的英國,堅持使用英鎊而不是歐元呢 ? 原本我想說加入歐洲單一貨幣系統,並不是各會員國都從中獲利,經濟弱勢國家反而會拖垮經濟強國。
但是這樣直接的回答,會太傷奧地利女孩的自尊心。我就把答案轉移到英國人的身上,我說這樣的決定,可以讓英國擁有更多的經濟自主權。她們似乎對這個答案感到滿意。雖然兩位花樣年華的女孩很美又有氣質,但我沒有更多的時間,耗在她們的「問卷調查」上。
答完她們的有關歐盟貨幣政策的「難題」後,我就開溜了。那兩位年輕的奧地利女孩,可能是劍橋語言學校學生,或是在英國當地學校就讀的交換學生。
在英國求學工作那十幾年,我很幸運的能在倫敦、曼徹斯特和劍橋等具有人文氣息和高科技聚落的地方度過。讓我深度體驗英國社會的多元性,學習新知識並吸收職場實務經驗。
雖然有人批評英國靠輸出當年日不落帝國的傳統,作為吸引海外學生的主要賣點。平心而論,世界上很多現行的政治、經濟、醫療制度和科技創新,正是建立於工業革命、社會改革和英國科學家的基礎科學研究之上。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還記得2010 年的跨年夜,當午夜整點,台北101 煙花四射的那一瞬間,我在人群中大聲地喊出新年新希望:「我想要當交換學生!」。
隔年2011 跨年夜,我便站在Thames River 一岸, 伴隨著整點Big Ben 大笨鐘聲響,正對著彼岸London Eye ――舉世聞名的璀璨煙火,內心滿滿感動,眼角不自覺地落下幾滴眼淚,嘗試著用盡全身每一個毛細孔,感受這令我永生難忘的London Calling !
這是一趟,實現個人自我追逐夢想的冒險旅程,一路走來似乎自然順暢,無波無折;再用心回顧,卻又有千般風情、萬種滋味,值得細細咀嚼回味……
老天爺,讓我去英國吧!
行前準備期間,除了日以繼夜、焚膏繼晷地苦讀,加上不斷地求神拜佛、禁吃牛肉,最後再配合吸引力法則,於生活中每一處可能的縫隙,散播各種正向能量。
強大的念力加持下,歷經了兩次考試的荼毒,才通過學校申請標準,在2010 年9 月,前往University ofCumbria,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換遊學生活。
University of Cumbria 於全英國境內,一共有5 個校區,我所就讀的Carlisle 校區,位於北英格蘭Cumbria 肯布里亞郡中,是一個非常peace 的純樸小鎮,境內最著名的景點,則是羅馬殖民統治時期留下的Hadrian’s Wall 哈德烈長城,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橫亙於英格蘭與蘇格蘭交界。
因鄰近LakeDistrict 湖區,我經常隨性地搭上公車,就前往湖區國家公園,拜訪Peter Rabbit 彼得兔的故鄉、踏踏青或划划船,道地鄉村風情好不愜意!
也許是該校區,並不如其他各大城市來得知名,校內同行交換的夥伴包含我,一共兩個,便再也沒有其他華語學生了,不過,生活當中也增加許多,與當地英國學生、歐洲交換生相處互動的機會。
在臺灣, 我們學習英語, 大多以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 為主, 而British English 英式英語,不論是在發音上或者某些拼字上,都有些許不同,加上不同的腔調與發音,一開始生活有如鴨子聽雷,心情滿是沮喪與挫折,花了好一段時間與努力,才慢慢適應習慣。
由於交換學生的課業壓力,並不如一般攻讀學位的課程那樣繁重,因此課餘時,可以好好規劃利用。
與其窩在房間睡覺,或看慢了好多拍的臺灣綜藝節目轉播,課餘時間,我總是積極地找尋,任何可以和人互動的機會――參與校內社團,或地方社區所舉辦的活動;擔任短期博物館志工,進行簡單的中英文翻譯介紹;還有教會舉辦的家庭式交流聚會,除了可以嚐到許多家常小料理之外,教會的成員多半純真善良,相處起來,氣氛總是溫馨無比。
也曾參加了一場教會Karaoke 歌唱大賽,當時上臺,隨性唱了幾首思鄉台語歌曲,不經意地展現出各類轉音、抖音技巧,博得滿堂采,好不風光!@
摘編自 《Experience UK:下一站,英國遊學!》博思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