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8月30日訊】在世人的眼中,非洲是遙遠的貧窮的,天災人禍頻繁的發生,更使這一洲的人生活的苦不堪言。在充滿愛滋病與貧窮的非洲鄉村馬拉威,也幾乎使人看不到任何的希望。當黑暗瀰漫時,14歲的失學小男孩威廉-坎寬巴,憑藉自己的力量,創造了一個光明的奇蹟。
2002年,一場大旱重創了原本已經貧窮的馬拉威,嚴重的饑荒,使村民困頓的生活更是陷入困境。用民不聊生形容當時的農村,一點也不為過。由於坎寬巴家裏常鬧饑荒,全家人一天只能吃一餐,卻也難有著落。聖誕節期間,坎寬巴一家飢餓難耐,硬是從羊肉販子哪兒騙來一捆羊皮,煮了滿滿一大鍋的羊皮湯喝。這猶如塑料般的食物,卻成了這一家聖誕節的最好佳餚。殘酷的現實,當吃飯成了嚴重的問題時,沒有學費繳納的坎寬巴因此輟學了。
也許天性中的苦中作樂,即使再貧窮的地方,孩子們也有彼此找樂子的辦法,去垃圾桶撿別人扔掉的電池,用玉米桿和灌木做空氣槍,拆卸收音機等等。一次,無意中,坎寬巴得知利用車輪的轉動就能產生電源,於是心中萌發了一個夢想,馬拉威早晚都有風吹,何不用源源不斷的風來發電呢?
於是他用簡易的工具,以及在垃圾堆裡撿到的破銅爛鐵,對於那些難以撿到的材料,坎寬巴就打工掙錢去買。在眾人疑慮的目光下,經過重重的困難後,他真的成功蓋起了一座風車發電機,當風車上的小燈跑發亮的那一刻起,他已經成為這個農村的奇蹟。他渴望源源不斷的風能發電,照亮自己的家鄉,也照亮自己的未來,幫助缺少照明的農村擺脫黑暗的困境。一個14歲的男孩在一個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邊緣角落,憑藉堅定的信念創下了光明的奇蹟。
當他的故事被前美聯社記者米勒聽聞後,和坎寬巴一起合作,撰寫了這部小說《取風男孩》。
後來的發展,充滿喜劇。不僅全球頂尖媒體ABC、BBC電視都要進行特別專訪,還被「TED全球論壇」兩度邀請發表演說。這個男孩的傳奇故事,也像馬拉威早晚吹動的風一樣,源源不斷的傳播,不僅感動了無數的人,也吸引了國際上許多民間團體的人道關懷。
看上去,取風男孩對於遙遠的國度是陌生的,沒有任何聯繫的。但他勇於為大家帶去光明的故事,卻一次又一次觸動了眾人的心際。當心中蕩起長長的牽掛,為他們的痛苦遭遇揪心萬分時,才發現原來人與人之間是如此的緊密,只不過一時不在意的情感,為自己製造了陌生的看似遙遠的幻覺。當心靈的震動受到衝擊時,陌生的感覺便會蕩然無存。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是如此的緊密,心靈的震動能跨越語言的障礙,跨越文化信仰的不同,跨越不同的種族膚色,把遙遠國度的我們彼此連在一起。人的生命確實很奇妙,一段振奮人心的故事,就能跨越時空的阻隔,成為真實的記憶。
或許,取風男孩的故事,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打開新聞媒體,各種各樣災難的消息,出現在人的眼前時,面對揪心的現實,或許人們也需要取風男孩般的勇氣,只有抱著堅定的信念,不屈不撓的付出和爭取,才會把光明帶給自己的家鄉。這也正是心靈的堅韌,展現在現實中的奇蹟,同時帶給我們生命珍貴的生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