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回報韓國母校成佳話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8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洪梅韓國首爾報導)兩名中國留學生在韓國畢業後,一直不斷用自己的部份工資捐助母校,以回報母校在她們留學時提供的幫助。她們這種「知恩圖報」的行為近期在韓國傳為佳話,也讓韓國社會對中國留學生的印象大為改善。

這兩位留學生分別是畢業於韓國慶熙大學的劉曉彤和蔡牡丹,兩位女孩在慶熙大學讀研究生期間,教授用研究費給予學費贊助,幫助她們順利畢業並在韓國就業。畢業兩年來,二人共計捐獻200多萬元韓幣。

「知恩圖報理所當然」

目前就職於韓國「東亞製藥」的劉曉彤日前接受《大紀元》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父母是退休公務員,僅靠退休金生活。慶熙大學的碩士學費是每學期600萬元(韓幣),這樣昂貴的學費對他們來說很有負擔。她從接受教授的學費支持開始,就想到要儘自己的力量捐款,一方面報答母校的恩情,希望能促進母校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想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她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教授一直對我們非常好,我們也是發自內心想這樣做。捐款金額不多,有100多萬(韓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當初我就是得到幫助才走到今天。」她表示將來還會繼續捐款。

另一方面,劉曉彤這兩年在韓國生活,不可避免地面對韓國人對中國人的偏見問題。對此,她講,「希望我的微小的力量能夠改變中國人的形象,我的力量很小,希望更多的中國人做一些慈善方面的活動,讓中國人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好。」

另一位捐助母校的蔡牡丹目前在韓國韓醫學研究院工作。她對《大紀元》表示,自己只獲得了兩個學期的獎學金,另兩個學期的學費是教授用研究費支付的,所以對教授非常感激。也希望儘自己的小小一份力量,幫助在韓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和貧困的韓國學生作為學費。

她透露,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在為學校捐款,並且常常教育學生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受此影響,不但自己,實驗室的很多學生都樂於捐款。她認為自己只不過做了應該做的事情而已。將來自己還會繼續捐下去的。

她談到,很慶幸來到韓國讀書,無論是現在的研究所還是慶熙大學都很好。在中國時不瞭解韓國,到這裡才知道,很多韓國人很善良,願意幫助別人。「得到了他們的幫助,我才順利地畢業,而且還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夢想自己將來能夠為中國和韓國的共同發展做出貢獻。」

韓國人讚「了不起」

慶熙大學藥科大學教授柳鍾熏告訴記者,這兩個學生學習很努力,學習成績很好。他稱讚說:「中國人一般不怎麼捐款,這兩個學生能這樣做,很了不起。」

柳鍾熏教授本人每個月都會拿出少部份收入,為這個學校的學生獎學金和殘疾人捐款,已經堅持捐款幾十年了。他常常教育學生們要為了學校更好的發展,為了後來的學生的前途著想,鼓勵他們知恩圖報。

韓國韓聯社8月12日報導了這篇新聞後,很多韓國網民都紛紛留言讚揚「心靈真美呀!」「人們都想等有錢的時候再捐款,可是實踐起來是不容易的。二位好棒啊!」「也不是自己的祖國,來到外國捐款報答母校,不是容易的事情,了不起!」「以後對中國人(外國人)不要歧視,善待他們的人多起來的話,就好了。」

中國人讚「難能可貴」

目前在首爾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徐曉霞(女,35歲)表示,在韓國10年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情,覺得這兩個留學生很優秀,將來她們一定會成功的。雖然捐的款不是很多,但是覺得她們的思考方式很對,她們在社會工作上一定會有好的影響、好的報答的。

目前留學於韓國成均館大學的李想(女,22歲)說,「很難得。因為在中國很少自發捐款,大多數單位或者學校以限額的方式強制捐款,發自內心的很少。」她認為,二人的行為在改變韓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方面會有很好的影響。畢竟只有兩人,影響不夠大,但是如果大家都這樣做的話,積少成多、日積月累,就會改變韓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

在龜尾大學讀大二的吳鳳雪(女,24歲)說,「這體現了中國知恩圖報的傳統,值得我們留學生學習。」她透露,自己對韓國人的印象很好。「尤其我們系裡的教授工作熱情而且負責,對我們留學生特別好,讓我很感動,給了我正能量。」「韓國人在慈善方面、社會奉獻方面都做得比較好,值得我們學習。」

(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新聞
涉嫌殺害兩韓國姐妹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加邊境被捕
韓國成中國留學生新熱選擇 
韓國留學生每天為乞丐送早餐
韓國裔留學生對維州槍殺感到恐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