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製造業品牌為何難為世界名牌?

人氣 1

【大紀元2013年08月29日訊】(自由亞洲電台)中國迄今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規模世界第一,全球500強企業中有73家中國企業,其中三家還躋身前10位。然而,中國製造業品牌卻沒有與中國經濟實力相輔相成,裹足不前,沒有響亮的國際品牌。這是為什麼?

有人說品牌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徵。

然而,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星期三對外透露,中國出口商品中大約90%是貼牌產品,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製造業品牌國際化進程緩慢,迄今還沒有一家中國製造業品牌躋身世界品牌500強中的前100位排行榜。

上海品牌管理咨詢專家張東利先生表示,中國製造業品牌還沒有走向世界,成為響噹噹的國際知名品牌,這與中國的社會現狀和公民在品牌方面的意識有很大的衝突。

「因為品牌建設是長期的投入,即便是短期投入,長期才能收穫。作為無形資產,品牌不像普通製造業,有了設備機器,有了訂單,開工生產就有利潤和效益。對品牌現在的投入將來是否有收益,以及收益的多寡都是未知數。」

張先生進一步指出,由於中國政治環境不是特別好,很多人都是短期行為,急功近利,現在什麼掙錢就做什麼,沒有什麼長遠的打算。

此外,張先生強調,中國製造業品牌現在無法躋身馳名國際品牌行列,產品的品質和技術一直都是中國製造業的短板。

不過,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表示,「中國製造」在國際上給人以低質低價的印象也是中國製造業品牌國際知名化的一個障礙。

「我們在市場營銷中有一個原產地效應原理。比如說,人們普遍認為日本產品質量非常好,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日本產品都質量上乘。在原產地效應的影響下,日本那些質量不怎麼好的產品也跟著收益,國際消費者也想當然認為日本生產製造的產品都是質量一流。由於中國產品質量普遍不好,質量好的中國產品也跟著受累。由此,中國製造業品牌無法揚名國際不是一個或幾個行業的問題,那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問題。」

謝教授進而表示,中國造假成風,假冒偽劣產品氾濫也是影響國際社會對中國品牌看法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

聯合國今年四月下旬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大量假冒商品交易都能夠追蹤到中國,中國是全球大約三分之二的假冒商品的直接來源。

美國海關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在美國僅僅來自中國大陸的假貨和盜版貨市值高達9億多美金,占美國查獲總量的72%。

上海的張東利先生表示,凡是與設計、創意和技術有關的經濟軟實力有關的東西,目前在中國都很難做大做強。

「但是當你談論品牌時,軟的東西要比硬的可見的東西更重要。這一部分是否會有改觀取決與將來中國的商業和政治環境如何變化。」

中國品牌現在不僅沒有躋身世界前列,而且在中國國內消費者的眼中也不如所謂的洋品牌。中國遊客在國外的花費幾乎是任何其他國家遊客花費的四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博士建議中國政府應該將品牌戰略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對此,謝教授不表贊同。

「品牌由國家推動我不太看好,真正有希望的品牌應該由民間自發地推動,在自由競爭中產生。首先政府官員既不是市場營銷專家,也不是經商專才,他們是官僚。國家推動品牌肯定做不好,再者,如果沒有自由市場競爭,壟斷使人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才智都不會發揮出來。」

謝教授強調,要想使自己的製造業品牌躋身世界品牌500強前100位排行榜,中國必須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加大打擊知名品牌仿冒的力度。在建設完善的法制環境的基礎上,中國在品牌國家知名化方面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恐怕還需要至少20年的時間。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聞劍的採訪報道。

(責任編輯: 辛民)

相關新聞
何清漣:被奶粉摧毀的大國自信
大陸外資企業掀裁員潮 波及多行業
宏達電:零件供應鏈是競爭關鍵
《金融時報》:中國為什麼不會買下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