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悉尼機場近期公佈的財務報告顯示其利潤豐厚,其它幾個國際大機場如墨爾本和奧克蘭,都定期向政府繳納稅費,但是悉尼機場自私有化以來,10年間未向政府繳過一分稅費。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悉尼機場最近一次繳稅是在其2002年被麥覺理銀行(Macquarie Bank)收購之前。該控股集團不僅繼續調整組織結構以避免繳稅,而且還享有政府的稅務福利。
悉尼機場私有化後的第一個財年2003年,帳簿上顯示其營業額達80億澳元,同年得到近4億澳元的稅務福利。
聯邦政府在考慮大選後賣掉澳洲郵政、私人醫保公司(Medibank Private)和各類國有電力公司,現在悉尼機場沒有向國家作出任何稅務貢獻的事實,更是為反對私有化的說法增添了依據。
不僅如此,這還反映了各國政府如何向不願繳稅的大企業收稅的進退兩難之困境。比如谷歌(Google)澳洲分公司,2011年銷售額20億澳元,只繳納了7.4萬澳元稅費。但是用悉尼機場週四(22日)公佈的財務報告與谷歌相比,谷歌看起來反倒是一個誠信的納稅企業。
本週初,悉尼機場女總裁馬瑟(Kerrie Mather)拒絕了採訪要求,也不願意回覆任何電子郵件。其一名發言人表示,馬瑟未拒絕悉尼機場10年來沒有繳稅的說法。
如果悉尼機場願意,其完全可以選擇還清85億澳元的債務,讓賬簿實現盈利,但是盈利部份就必須繳稅。然而機場作為壟斷企業,又是提供重要服務和有穩定收入的企業,它被允許揹負極高額度的債務。在最壞的情況下,政府還是不得不介入買回機場,因此悉尼機場的航空服務完全沒有風險,損失的只有納稅人。
悉尼機場賬簿顯示的是「負現金流」,每年超過7億澳元的開支,完全抵充了所有利潤,因此實現零繳稅。儘管悉尼機場不是納稅的好榜樣,但是它給銀行家和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利潤。
(責任編輯: 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