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8月17日訊】8月16日,大陸媒體突然刊發了關於中共各個時期領導人筆名的文章,在「中南海將刮起新的風暴」傳聞蔓延之際,讓人不免猜測這背後究竟有何用意。
根據文章,中共早期幾乎每個領導人都有多個筆名,而且這些筆名大多比較注重鬥爭性;目前時期的中共領導人的筆名,大多比較重視建設性。文章分別列舉了習近平、李長春和劉雲山的筆名以及所寫的部份文章題目,而筆者認為醉翁之意恰恰在於他們曾經所寫的內容。
文章披露,筆名「哲欣」的習近平,曾於2003年至2007年,在《浙江日報》頭版發表系列短評,評論當前政務和社會現象,其專欄名為「之江新語」。據說,該筆名是取「浙江創新」之意。而前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宣部部長李長春曾親口透露自己的筆名是「永春」。至於現任常委的劉雲山的筆名則是「雲杉」。
此前有媒體曾報導,7月30日,河南《大河網》發表了署名永春的《觀猴有感》文章,文章從獮猴群的具體觀察談起,談自己對原始社會平均分配食物、母系社會、人與自然關係三個問題的看法。有分析指,該文是李長春借說猴來諷刺習近平的新政,挑戰習的權威。
在李長春看來,人類社會根本就不存在平等的分配利益的問題,有的人就應該天生享有特權,而習近平搞的「走群眾路線、反特權」是在「逆天理、滅人倫」!而且,任何社會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是靠暴力來維持的,「是靠野蠻拚殺產生領袖的」,習近平的取消勞教、提倡依法治國是行不通的。此外,既然猴王之位是通過競爭得來的,那麼薄熙來的謀逆也不難理解。薄雖然失敗,但只要表示臣服,就不應該受到重重的責罰。
李長春的這篇公開挑釁、為薄熙來叫屈的文章發表後,習近平一方似乎並沒有公開回應,但次日,李長春的右臂、前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被免職事件中的女主角常艷卻在微博中留言,稱自己還有猛料可曝。這是否與李長春有關,當事人一清二楚,中共高層博弈的雙方一清二楚。
作為李長春的左膀和接班人的劉雲山,則在現實政治中處處掣肘習近平。從「南週事件」到「反憲政」,從「反腐」到「廢除勞教制度」再到「斯諾登逃港」,代表江系的劉雲山「不自覺維護中央權威,不和中央在思想政治行動上保持一致,不認真執行政治局作出的決策,不堅持重大問題請示報告」,選擇了與習近平唱反調。
對於李長春、劉雲山等江系人馬的一再挑釁,或許當年習近平發表在「之江新語」欄目下的一篇舊文,可以作為回應之語,這也許是中共領導人筆名突然曝光的原因所在。這篇舊文的標題是《從「倒逼」走向主動》,發表於2005年4月15日。文章伊始即引用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後生。」隨之提出自己的看法:這話說得絕對了些,但世上有些事確實是「倒逼」出來的。譬如,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資源匱乏,逼著眾多浙商走南闖北開闢新天地,逼著眾多企業做好「無中生有」促發展的文章。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歷程,不僅「倒逼」出浙江的實力和活力,而且造就了一批創業型人才,這是浙江推進新發展的最大「資源」。
在習近平看來,「倒逼」機制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一個契機」。在這種機制下,浙江一些地方走向了主動選擇,找到了新的發展道路,用「倒逼」之「苦」換來了發展之「甜」。
如果將此文結合當前情況在政治上加以解讀,大概可以如此理解:習近平上台後,雖然根基還不穩,但在江系的一再逼迫下,逐漸找到了方法,「倒逼」出日漸強大的實力,並迫使江系馬仔發出告饒之音。根據外界披露的消息,北戴河會議後,習近平準備主動出擊。無疑,在「倒逼」下,習一方將走向主動選擇,至於到底選擇甚麼,還在習的一念,不過選擇抓住擊垮江系的「殺手鑭」倒不失為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