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誰是老大哥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8月15日訊】(一)

棱鏡計劃曝光後,不少批評者不約而同地引用了《1984》一書裡的那句名言:「老大哥在看著你」。

在《1984》裡,作者奧威爾寫到了一個極權國家大洋國。在大洋國,無論是公開場所還是私密場所,到處都掛著一部雙向電視,以獨裁者老大哥為首的極權政府既可以用它來播放節目,向國民宣傳洗腦,又可以攝像,把每個臣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置於極權政府的監視之下——這就叫「老大哥在看著你」。

可是,在實行棱鏡計劃的美國,誰是老大哥呢?

是的,棱鏡計劃是布什總統在2007年批准實行的,可要說布什總統是老大哥顯然不恰當,因為一年後布什總統就下台了,換上了奧巴馬當總統。一朝天子一朝臣,布什政府的絕大部分官員也都一道被替換。昨天監視別人的人,今天就成了被別人監視的人,老大哥就成了小兄弟。可見布什實在算不上老大哥。在美國,由於有定期改選、開放競爭、政黨輪替,總統不可能變成老大哥。

棱鏡計劃是國安局負責實施的,那麼,國安局局長算不算老大哥呢?據說在位40年的美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由於掌握了太多的秘密,包括總統的秘密,故而莫測高深,似乎權力很大,連總統也忌憚三分。其實,胡佛的故事只是表明,一種秘密行使的的權力,因其秘密,不容易得到有效的監督,所以容易濫用。在美國,聯邦調查局只是行政部當局下屬的一個機構,局長無論如何算不上老大哥。國安局也是行政當局下屬的一個機構,自1952年國安局創立,至今不過60年,局長已經換了15個。現在的局長基斯∙亞歷山大將軍是第16個,明年就該退休,這就更算不上老大哥了。

幾天前,斯諾登又爆料說,他受僱於國安局時,曾有機會使用「X關鍵得分計劃」。這就印證了斯諾登當初爆料棱鏡計劃時說過的話--「當我坐在一部電腦前,只要我知道相應的郵箱地址,我就能竊聽任何人,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法官總統。」按照這種說法,更不可能有老大哥了。因為老大哥之為老大哥,就在於他能看到聽到任何人,而他自己卻不被任何人窺視竊聽。

簡而言之,有極權制度才有老大哥。美國是自由民主的國家,美國不可能有老大哥。

(二)

8月2日,國內《環球時報》以及若干官方網站上都報導了一則消息,美國一對夫婦上網搜索「高壓鍋」和「背包」,遭受反恐部隊登門搜查。報導說,紐約薩克福馬縣(Suffolk County)一對夫婦因用谷歌搜索「高壓鍋」和「背包」,7月31日竟然招致一個由6人組成的聯合反恐部隊的登門盤查;有的報導甚至還刊出了幾名反恐士兵手持武器正要進入民宅的新聞照片。這篇報導旨在說明,美國政府並不是像他們對外聲稱的那樣只收集電話和網絡的元數據,而且還偷看偷聽內容。

然而,這則消息卻是個假消息,是前僱員的妻子自己編造然後貼上網的。《華盛頓郵報》專門做了查證。實際情況是,紐約薩福克縣(Suffolk County通常譯為薩福克縣,不知為何《環球時報》等要譯成薩克福馬縣)的刑事偵探收到了一家位於長島灣岸的電腦公司的報告,該公司新近解僱的僱員存在可疑的電腦搜索。這個僱員在工作處用公司的電腦搜索「高壓鍋炸彈」和「背包」。

第一,這位僱員搜索的不是「高壓鍋」和「背包」,而是「高壓鍋炸彈」和「背包」。

第二,監視該僱員上網搜索的不是國安局,而是該僱員所在的公司(在美國,很多公司都規定,公司主管有權查看其員工在公司電腦上的活動內容)。

第三,前去調查的不是反恐部隊,而是當地警察。

至於那張反恐士兵手持武器登門盤查的照片,原本是今年4月,波士頓發生恐怖襲擊後,波士頓一度封城,士兵在波士頓城內搜尋恐怖分子的照片--怪不得照片上面的人穿的不是夏裝。

對於《華盛頓郵報》的調查與澄清,國內的媒體都隻字不提。

(三)

上週三,在美國的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行了一場黑帽大會。所謂黑帽大會,其實就是黑客大會。與會者多達七千多人,除了黑客,就是網絡安全專家。

美國國安局局長亞歷山大將軍在會上發表演說,為政府的監控計劃進行辯護。不少與會者向國安局局長提出尖銳的質問,亞歷山大將軍一一作答。按照《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與會者多半是認同亞歷山大將軍的說法的。當一個聽眾喊叫,要亞歷山大將軍讀憲法時,亞歷山大將軍迅速回應說「我讀過,你也該讀」,贏來聽眾一片喝彩聲。

一些國內媒體也報導了這次黑帽大會,並竭力強調現場的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然而對於大多數與會者認同國安局局長這一傾向卻沒有提及。

在會上,亞歷山大將軍呼籲與會者拿出智慧,提出建設性方案。他說:如果你們不喜歡我們現在的做法,請提出你們的替代性辦法。

現在的問題恰恰就是,不滿意棱鏡計劃的人不少,但是還沒有人提出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

--轉自《中國人權雙週刊》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美國截然不同的政府過渡
沈舟:美軍報告直戳中共軍隊軟肋
周曉輝:川普對巴拿馬發通牒 為何提及中共
【新聞短評】是否解除對魯比奧等的制裁,北京左右為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