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育兒取經跨文化 美國儼然「育兒熔爐」

葉淑貞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7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淑貞編譯報導)當今的美國已成為「育兒熔爐」,美國媽媽們正導入全球其他文化中最好的育兒方法,如法國的放任主義、冰島給孩子的足夠空間,以及中國「虎媽」的無情強制等。不只在美國,全球各地的媽媽們也都非常關心育兒的問題。為此,不少育兒方面的書籍最近相繼出爐,其所涵蓋的區域,除了西方工業化國家之外,也跨越到其他過去較少關注的地區。

育兒取經跨文化

《今日美國》報導,自2003年便開始研究美國等9個國家育兒問題的杜克大學兒童與家庭政策中心教授珍妮弗.蘭斯福德(Jennifer Lansford)說,大多數育兒的研究來自於西方工業化國家,並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兒童」排除在外,但這種現象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了。

今年五月,她在瑞典的一個會議上,介紹她的研究結果,這個會議就有來自中國、意大利、約旦、肯亞、菲律賓和美國的研究人員,討論的就是跨文化的育兒問題。她說:「當世界成為一個更加全球化的地方,許多國家的父母會對其他國家的父母在做什麼感到有興趣。」

今年三月合編《南亞的母親:協商文化、家庭與自我》(South Asian Mothering: Negotiating Culture, Family and Selfhood)論文集的多倫多大學婦女研究及教育中心研究員桑加(Jasjit Sangha)也說,全球都對為人父母之道感興趣是很自然的,「他們正在試圖找出其他文化中最好的部分。」

來自紐約的39歲艾琳.布萊克有3個小孩,她指出美國的媽媽之所以從國外尋求解決線索的一個原因,是文化中固有情緒和身體的沈重壓力所致。孩子的年齡在1到6歲之間的布萊克說:「我認為美國兒童的抑鬱症、肥胖和焦慮,是相當獨特的現象。」

住在南達科塔州拉皮德城(Rapid City)31歲的雷切爾.羅傑斯,已經閱讀了好些有關其他國家媽媽的相關書籍和博客,包括法國和非洲這兩個她曾旅遊過的地區。有19個月大的女兒和兒子的羅傑斯律師說:「我認為我們這一代,在成長過程中,有這麼多的信息。我們有一種自然的傾向,去研究一切。這就是我們習慣的做法。」

強調不同價值的各地育兒觀

據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某團隊上個月在《兒科期刊》(Pediatrics)上發表的文章,在西方文化中,家長往往強調個人成就和獨立性超過其他的價值。文章中說,西方父母喜歡「對小孩讚美,這可能有利於推動獨立自主的行為。孩子們被鼓勵去做批判性的思考,質疑現狀,並把自己與其他人區別開來。」

該文也指出,許多其他的文化,尤其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給集體成就更高的價值。他們期望孩子「服從權威,分享他們的財物,並把家庭和社區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

有4個孩子(年齡介於4至14歲)、今年34歲的艾瑪.斯威夫特在德國出生,5歲時搬到冰島。她在美國待了9年,目前住在威斯康辛州麥迪遜(Madison)。她說,冰島與美國的育兒方式,差異是顯著的,「冰島會讓他們犯錯誤。」在麥迪遜,「每一個角落都有救生員,一旦孩子進入一個錯誤的跑道,救生員會大呼小叫的。」

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Amy Chua)之「傳統中國」或「虎媽媽」的育兒書上,提供了另一種文化的做法,引發了關於適當育兒方式的很多爭議。她的網站上把她2011年出版的書叫做《虎媽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這本書是她在兩種文化,進行家庭之旅的故事。

尋找「答案」

39歲的西北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梅齡.霍普古德(Mei-Ling Hopgood),已經看到了這種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資料。霍普古德出生於台灣,但在美國長大。她在阿根廷生了兩個女兒(目前年紀為5歲和近2歲),她與丈夫在阿根廷住了7年。她的新書《愛斯基摩人如何讓他們的寶寶暖和:和育兒的其他冒險》(How Eskimos Keep Their Babies Warm: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Parenting)在去年出版。

她說:「美國的父母在所有時間中都只是在尋找最好方式的『答案』,且擔心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錯誤的。如果你看看很多地方的家長,他們都沒有這種做什麼才是正確的擔心。」

住在巴黎有三個孩子的43歲美國母親帕梅拉.德拉克曼(Pamela Druckerman)說:「我認為美國的父母都在尋找常識性的解決方案和管教風格的替代方式,這個在美國中產階級之間佔了上風。」她所著的法國育兒智慧書籍《撫養嬰兒》((Bringing Up Bébé),去年在育兒圈是一個熱門話題。

她說:「尋找另一種文化的養育孩子之方式,其優點不在於一些育兒理論,它實際上是在尋找可以起作用的地方,並看看在實踐中什麼地方可以發揮作用。」

新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的30歲卡西.海有一個4個月大的兒子。她從德拉克曼的書學到的是,「兒童就是兒童,成年人就是成年人,而整個宇宙不應該都圍繞著孩子」,她承認這可能是一種「非常難以適應現實世界」的轉變。「我很有興趣去看看這個是否是實際可行的。」

美國父母的壓力

克莉斯汀.葛羅絲羅(Christine Gross-Loh)研究養育子女的做法,並為她本月初問世的書《無國界的育兒方式:世界各地家長可以教我們的令人驚訝的教訓》(Parenting Without Borders: Surprising Lessons Parents Around the World Can Teach Us),訪問了7個國家的父母。該書著眼於父母的福祉與快樂及兒童學業成就之間的措施。

住在麻州劍橋、有4個年齡介於3至12歲孩子的葛羅絲羅說,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家長的產假和陪產假要少的多,醫療保健財政的援助也較少,而且還面臨著送孩子上大學這種日益殷切的期望。她說,雖然美國有更多的雙收入家庭,他們面臨著日益增加的兒童保健費用,要對付很多事情的壓力,這一切使得美國的父母感到不知所措。

新澤西州的社會心理學家及育兒專家蘇珊•紐曼(Susan Newman)說:「許多的育兒方法都是極端保守的,『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美國文化中,甚至在同一個家庭內,都沒有單一的做法,因為無論在哪個家庭,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這也給美國父母相當的壓力。

(責任編輯:張東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性格開朗、活潑、愛說愛動的孩子:這類孩子思維活躍、反應靈敏,自我表現欲和交往能力也很強;但是自控能力差,做事沒有耐心。對這類孩子應采用高標准、嚴要求的方法,對他們認真地做每件事,并善始善終。
  • 前一陣聽一位西人朋友抱怨,說自己的兒子在學校非常淘氣,在學習上也表現不好。回家對兒子兇一些吧,他就更叛逆,還威脅說如果挨揍了他就會去叫警察(在西方社會,打孩子確實會招來警察的)。如果對兒子繼續聽之任之吧,眼看他在外面越來越不像話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看這個朋友恨得牙癢癢的樣子,讓人感覺其實西方人和中國人在面對孩子淘氣時是一樣生氣的。這生氣的程度讓人想起中國古裝劇裡面一個父親大喝一聲「拿家法來!」然後把兒子綁在長凳上一頓好打。我頗為同情那位朋友。我的孩子雖然在別人眼中已經屬於非常乖了,不像那位朋友的孩子那麼淘氣,但是,當我孩子也有不聽話的時候,我也常常情緒很壞。
  •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費盡心思,卻弄的自己頭痛心煩。到底要如何讓孩子能快樂學習,自己又能輕鬆自在呢?
  • 小小的媽媽小時非常喜歡聽鄰居阿姨和她女兒一起彈琴,可是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她不得不望琴興歎了,現在小小已經6歲了,媽媽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給了女兒,一心把小小培養成一個一流的鋼琴家,可是不知為甚麼。小小在學彈琴時很頑皮,好像老師講過的正確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腦子裡根本留不下絲毫的印跡,彷彿從來就沒有學過似的。
  • 想要好人緣,想要有威性?看起來簡單的5個祕訣實在是不簡單!
  • 養兒育女真不容易,尤其是小家庭的母親,要想悠閒的坐下來好好的享受一下,更是難得。因此,身為母親需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適時減輕壓力,避免讓家事影響身心的健康。專家提供以下7個小方法:
  • 隨著孩子的日漸長大,自我意識愈強,青春期的叛逆經常讓家長束手無策,身為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和第一夫人米歇爾,也同樣面對女兒們的青春叛逆問題。
  • 根據兒盟最新調查,6成2媽媽在育兒過程感受到壓力,6成5媽媽認為經濟壓力是育兒最大的困難,3成9認為難兼顧工作和孩子。
  • 近月來的家庭倫常慘案,可謂對整個社會的警號。兒子不滿父母迫他學琴,長期懷恨在心,殺意萌起;兒子打機,父母勸說,慘遭砍殺。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大矛盾,父母應如何為子女的前途和成長籌謀?
  • 前日是母親節,久未露面的「豪門媳婦」胡靜在北京出席了某「家庭日」活動。已為人母的胡靜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自稱在家中總是扮「紅臉」,對小孩教育「有時候免不了要靠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