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報導)近年來,中國各地每天上演因徵地拆遷引發的暴力流血衝突,大陸民眾用靜坐、下跪、堵路、自焚、煤氣罐、潑糞、殺官等方式抗爭。近日,在滬杭高速嘉興段豎立的巨幅廣告牌特別引人注目,事主用「南京政府偷拆房子,何時還我」向當局喊話,大陸民眾誇其真有才、聰明,對其讚不絕口。
「南京政府偷拆房子,何時還我」 廣告一炮而紅
該廣告牌上面寫著「南京政府偷拆房子,何時還我?」下面的內容是:「南京鼓樓區政府租用我的房子辦公,租金不付,反倒偷走物品、偷拆房屋,被(北京)國家信訪局定性為違法強拆後,欺騙國家信訪局:當事人已簽字解決。本人上訪五年無果,無奈廣告鳴冤。」上面還留有喊冤人張海山的名字和電話。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這幅廣告牌在7月28日登出,張海山委託一家廣告公司登在滬杭高速嘉興段王店鎮建農村附近。其之所以選擇在滬杭高速做這樣的廣告牌,是怕在南京當地審批不過。當晚,他被警方找去談話;29日早上6點30分,廣告被拆。
南京鼓樓區副區長沈吉鴻對《成都全搜索新聞網》稱,廣告牌所反映的內容肯定不屬實,「不可能租他房子。」而鼓樓區宣傳部稱,廣告牌中提到的事情發生在五年前,調查後再說明。
張海山為何登此廣告,事情要追溯到2009年7月,張海山將在下關區寶善街262巷47號的房屋,以每月800元的租金租給南京市下關區政府拆遷辦辦公。2010年5月,該拆遷辦沒有通知張的情況下,將承租的房屋強拆,一直未獲賠償。
張海山投書寫道,其寄存在房屋頂上的有價商品(國內首發猴年郵票32張、當代知名書畫家亞明字畫一幅,辦公用品和家用電器等物品)洗劫一空,盜竊上百萬財產。
為此,張家人到北京上訪,北京國家信訪局稱這是違法強拆。但江蘇省信訪局卻回復上級此案已終結。
據《江南時報》2010年9月報導,「拆遷價格還沒談好,協議也沒簽字,拆遷辦怎麼能說拆就拆呢?」張海山表示:「拆遷辦沒說房屋是強拆,只是他們在管理上因為交接出了差錯導致房子被拆掉了,是誤拆。」
事發後,下關區拆遷辦沒有給張海山任何電話,甚至連個道歉的話都沒有。而下關區拆遷辦對陸媒稱,因為張海山的房子多次被竊,屋內已被洗劫一空,門窗都已不在,所以工人誤認為這戶已搬家,造成誤拆。
民眾:南京政府真不要臉
無獨有偶,今年5月份,南京江寧區高新園區方山郵局支局在一夜之間變成廢墟,官方回應這是「誤拆」。
5月22日凌晨4點多,有七、八名工人組成的拆遷隊,開動挖掘機,將面積620多平米的郵局三層小樓強拆,直到當天早上8點,該郵局工作人員上班後,才發現郵局已成為一片廢墟。
對此,江寧區高新園拆遷辦主任孔祥寶稱,本要拆除附近另一處民房,但拆遷工人搞錯了,誤把郵局給拆了。
這巨幅廣告牌的照片被上傳到網上,引發大陸民眾一番讚賞。有民眾表示,這廣告真牛,效果好,竟然審查通過了,有關部門失職了。
還有民眾諷刺道,怎麼沒把天安門誤拆了?怎麼沒把南京市長的房子給誤拆了?不要臉的南京政府,真不要臉,用狡辯的方式推卸責任。無恥匪類,這是共黨一貫作風。誤拆可以,區長下台,那就追究責任,查一查。
民眾「Alex沫陌」:房子都能誤拆,那人能不能誤殺?李天一能不能誤奸?
「笑臉對臉笑」:網絡發達了,很多事兒都公開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事情仍然被埋在我們這片不乾不淨的土地裡,等待著被挖掘的一天!
「了凡1942」:現在該廣告牌已拆除,但拆除不了人們對政府誠信的憤恨和擔憂。
「小老哥的世界955」:官逼民反,不要演變成惡性事件再來檢討!
「坤晨廣告」:不論事實情況如何,此等廣告效果卻顯而易見的,或許給廣告界一個新的啟示,基於廣告本身這是一個出彩的創意。
中國社會矛盾猶如一個火藥桶
近年來,中國各地徵地拆遷引發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每天因徵地拆遷引發的悲劇層出不窮,這些民眾維權從一開始的靜坐、下跪、堵路,發展到 「自焚」、「跳樓」等等悲劇,最後到「掀、燒、砸警車」、「殺官、開車撞官」等大規模群體流血衝突。
從浙江省溫州錢雲會案、湖南長沙何志華案,到近日河南鄭州宋合義案,這幾個典型案例無不震驚外界,他們都被車活活輾死,引發社會輿論的極大譴責和抨擊。
成都女企業家唐福珍為保護家園,2005年,她在自家頂樓點火自焚抗議非法強拆,被大陸民眾譽為「烈火中涅盤的鳳凰」。
因強拆,2012年5月22日,湛江東海島東山鎮調青北園村發生朱家父子弒官事件,三官員1死2重傷,朱家父子被民眾稱為「東海島的英雄」。
今年7月19日,廣東湛江市遂溪縣灣州村上千名村民用卡車、煤氣罐等設置路障,抗議當地政府強拆廠房。當局出動數百特警欲強行衝擊時,村民引爆了煤氣罐,火光沖天,最終村民寡不敵眾。
原中共國土資源部高官稱:「這兩年,國土資源部的幹部下去執法就被捅死了3個,徵地制度已經演變成官民矛盾。」
由於官商勾結,法律給權錢讓路,政法系統製造的冤假錯案越來越多,導致各地冤案、群體事件不斷,中國社會矛盾猶如一個火藥桶,面臨著一點就爆、一觸即發的窘境。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