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討論錢的問題,意味著關係親密。許多伴侶可共同討論許多個人親密話題,但對自己掙多少錢和如何花錢,卻很少談及,視為禁忌。
五分之一伴侶 金錢問題不坦誠
的確,掙多少錢,如何花錢,有點私密意味,朋友和同事之間很少會談及。許多伴侶直到結婚和同居之前最後一分鐘才談論錢的問題。而且,錢掙得越多,想要分享的就更少。
但是,道銀委託Environics公司所做的一份最新研究上週顯示,伴侶討論錢的問題,真的很重要。研究顯示,5對伴侶中,就有1對伴侶在花錢和存錢習慣等問題上彼此不坦誠。
道銀高級副總裁特拉西(John Tracy)表示,在錢的問題上公開坦誠很難,尤其是關係剛剛開始建立的伴侶,但如想共同制定穩定健康的理財計劃,就不能輕視這一問題。
Wealthy Barber Returns作家齊爾頓(David Chilton)表示,許多人將自我價值建立在自己的職業和掙錢多少上,社會也是以職業和收入多少來評價一個人的成敗。這一觀點非常荒唐,僅憑收入來論成敗存在缺陷,如許多基金經理掙幾百萬,但對社會卻構成負面影響,教師雖僅掙幾萬,對社會貢獻價值卻很大。
卡爾加裡作家斯科吉女士(Leslie Scorgie)表示,年輕人就更不知道如何處理此事了,多數人所受理財教育甚少,多是聽從父母或朋友意見,但如沒有理財合作和明確的理財基點,和另外一個人分享和計劃未來很困難。
理財不一致 影響親密關係
溫哥華理財師麥科迪女士(Diane McCurdy)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金錢觀,很難改變,但伴侶在錢的問題上如不達成一致,雙方親密關係就會面臨壓力,因此一定要彼此坦承這一差異,然後找出辦法解決。
她說,在對待錢的問題上,有4種不同類型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型,用錢打造夢想型,一味付出型,和一味為未來攢錢型,多數人是1~2種類型兼而有之。
她說,分享錢的秘密很難做到的另一個原因是負罪感,如果自己比朋友掙錢多,就會有種負罪感;如身處與他人競爭崗位上,錢掙的比對方多,也會有負罪感;錢掙得多,能買更多東西,外出度個奢華假,或住大房子,因此為了不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在炫耀和招搖,保持一種無關金錢的友誼,多數人在錢的問題上選擇沉默。
另一個不願意討論錢的原因是,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推遲結婚、投資和置業,許多人習慣理財獨立,一旦和伴侶組織家庭,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錢的問題,但許多人只到婚禮前才開始討論這一問題。
為了幫助伴侶建立更好的理財關係,麥科迪建議,首先要理解雙方理財差異,不要嘗試改變伴侶理財態度,但可找到雙方接受辦法;其次是分析伴侶理財態度,雙方如何達到統一和睦;再次是制定理財先後順序,如日常開支、旅遊、裝修和大件消費品購買等重大支出,一定要經雙方同意;其四是作後記錄,看自己是否遵守了理財計劃;最後一點是記得儲蓄,最好是將收入的10%存下來。
她說,不要太擔心制定理財計劃太完美,開始實施就是了,到最後一天你會發現,自己希望的就是理財健康,如果能做到80%,就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