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士:北京特色 圍欄 + 圍牆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7月25日訊】已經是好久好久沒有去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了,上次在天安門廣場漫步是哪一年,已經記不清了。

不久前和一些老朋友聚會,其中一位算是「老北京人」了,更準確些是「共和國的同齡人」,而且過去還曾經生活在離天安門不遠之處的紅牆內,驚歎地說,「你們有多久沒去過天安門廣場了?知道嗎?現在天安門廣場圍了個嚴嚴實實,進入廣場,要經過至少2道『安檢』,廣場上防暴員警和特警的車輛一個角上一輛。當年『四.五』運動和89年,都沒有那麼警備,我瞧怎麼現在北京的有關部門就那麼沒有自信了呢?。」我聽了也覺得有點新鮮,但已經不覺得奇怪了。當年上下班每天都得騎車穿過天安門廣場,夏天晚上偶爾到廣場納涼,就連「相親」會女朋友,也是「廣場上見」,看來那種輕鬆的場景已經成為了歷史和美好的回憶。

最近流行一個段子,其中就有一句「天安門,一個可以仰望而不能靠近的地方」,沒有到過北京的人可能鬧不明白,而北京人都知道是說什麼。北京有很多特色,有傳統的,也有新的。北京在變,從一個古老文明有著豐富文化傳統且也落後的城市,向先進的國際大都市變。

如果把一個從未到過中國的美國人在他入夜熟睡時「一夜間」突然「空降」在北京,他第二天早上醒來睜開眼時,很可能不會馬上看出這是美國的某一個城市還是五千年文明古國中國的首都。許多人說,中國的城市和美國的城市的共同點越來越多,方方塊塊的高樓大廈和玻璃幕牆……

一篇國外媒體的文章如此調侃:一位老外在北京老城區某處拿著一張過時的北京市地圖向路邊的一位老太太問地圖上的某胡同在哪,老太太說「拆了!拆那。」。不懂中文的老外聽了有點納悶,說「我知道這是在China。」……。這個笑話說的可能過於誇張,China=「拆了」的發音差了去了,但北京拆得已經不成老北京的樣子了,卻不假。

中國城市在高速擴張發展的同時,拆了的包括了那些不可彌補的自己民族的傳統和特色,這是萬分可惜的。1949年以後的北京城市建築和建設,不斷受到外來的強勢影響,似乎連建築都與中國對外關係發展道路的變化「與時俱進」。50、60年代的「十大建築」,如今還「健在」,看看「廣電大樓」、「軍博」、「北展」、「民族宮」和「北京站」等等,顯然是受蘇聯建築風格的影響。改革開放後與西方國家大力發展關係了,如今的建築頗受美國及西方現代建築的影響。唯獨,北京自己固有和傳統的東西,得不到發揚光大。不管是受蘇聯還是美國建築和設計的影響,在我看來,只要不是自己民族的,不管什麼主義的,統統都是「西化」!

當然,也不是什麼都怪外來的影響,北京如今也還有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東西,倒也是滿城都看得到,也明顯區別與外國的大都市,比如說北京特有的「圍欄」和「圍牆」。

圍欄:

北京(街道上)的圍欄(杆)總共有多少有多長,可能沒有人說的清楚。我敢說,北京的圍欄的長度肯定是「世界之最」。不但街道兩邊有,馬路中間也有,以天安門為中心的十裏長街及其延長,東至通州,西至石景山,一路的圍欄。與東西長安街並行的前三門大街、平安大道,還有南北走向的主要大街幹道,以及二環、三環、乃至四環路等等,處處是圍欄。圍欄已經成為北京城一個「亮麗」的「景觀」。如今連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和國家博物館也都在圍欄之內了,甚至不止一圈圍欄。過去可以走得很近的人民大會堂,如今只能遠處眺望。

這使我聯想到,美國的紐約市發生過911恐怖攻擊,英國的倫敦市發生過地鐵的恐怖攻擊,而這2個城市的地鐵至今都沒有設「安檢」。而北京沒有發生過恐怖攻擊,但卻是世界上唯一在所有地鐵入口都設立了「安檢」的城市。

只要到世界上其它各個國家的首都和主要大城市走走,就能感覺,看不到有多少有圍欄的街道,圍欄基本是難得一見。有人會說,中國人素質太低,現在車輛太多,中國人太多,北京不建圍欄就亂套了,建圍欄是不得而已。要說人多和人口密度,紐約恐怕不比北京少,要說車輛,紐約和芝加哥也不比北京少,可是,這2個知名的國際大都市,你很少見公共場合有圍欄。有大型公共活動時,員警臨時設立圍欄甚至「刺馬」,但也僅是一時。

圍欄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最簡單和基本的作用就是「把人給隔開」。安全問題的解決不是安裝圍欄就能解決的。不管什麼藉口和原因,圍欄不是一個好東西,當它成為一個城市的景觀甚至是標誌時,那就很糟糕了。

我還是更喜歡和懷念過去那個沒有圍欄的北京!

圍牆:

北京有了新的綽號「堵都」。有人把北京交通擁堵的「罪過」,甚至霧霾的「責任」都推到了汽車的身上,怪罪於車多。我說怪不得汽車,歸罪於汽車對本來就不發達的中國汽車工業也不公平。北京成為「堵都」的原因不在汽車,而在於圍牆。

北京車多嗎?不算多。與美國任何一個大城市比一比,北京的汽車真不算多。美國人口現在是3.1億多,擁有的機動車有近3億輛;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800萬,紐約大都市地區(tri-state area三州相交處)的人口則超過1,500萬人,車輛據說超過1千萬輛;大洛杉磯和大芝加哥地區情況基本一樣。我1986年第一次到美國芝加哥時,聽芝加哥人介紹說大芝加哥地區的人口是800萬,而汽車的數量那時就超過了500萬輛。什麼概念?平均2人1.5輛車。據說北京現有機動車的數量是大約500萬輛,人口超過1,800萬人,這樣的話,平均下來也是近4人1輛車,而且還包括了那麼多的公車。而從面積上講,北京行政區的總面積,比美國的哪一個城市都大。美國也堵車,但不象北京那麼邪乎,北京現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導致北京堵車的根本原因是北京的圍牆太多。該拆的沒拆,不該拆的倒是拆了不少。

已經不記得北京的老城牆是何時以及如何開始拆除的了,只記得1971年9月份我第一次從部隊回北京探親,常常騎車從在三裏河的家穿過劈柴胡同去西單商場,要經過現在的西二環這塊地段,那正是原來老北京城牆的遺址。當時正在修地鐵,施工是由當時的「基建工程兵」承擔的(全部集體專業變成了北京「城建集團公司」了),採用的施工法不是象現在這樣的地下挖掘,而是把城牆給拆了,從地面挖開。每次經過這裏,都要下車推著自行車過去,滿地的塵土,鋼筋水泥澆灌的環線地鐵暴露無疑。那時復興門立交橋正在施工,行人是過不去的,圍板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那個時候可能就是北京城牆徹底毀滅的日子。

老北京的城牆是拆掉了,但是北京並沒有因為老城牆的消失而少了圍牆,而是越來越多了,解放後的比解放前的蓋得多。北京城胡同裏大大小小的各種四合院的圍牆就別說了,過去是王公老爺們的宅邸,現在只要是保留好的,住的仍是當今的達官貴人。

你瞧,故宮的圍牆依舊,那是值得保存。中南海的圍牆紅又高,與北海公園相隔的那座橋上下的高鐵欄杆是70年代以後才安上的;大大小小的中央機關、軍隊大院和北京市政府各單位,哪個沒有圍牆,就是中央各部委和北京各個區、局機關後來新建了臨街辦公大樓,也得蓋個圍牆不可。東長安街上的公安部大樓蓋得本來就很雄偉,前面還得加個圍牆。

如今遍地開花的「住宅社區」,本來都是樓房,也都蓋了圍牆,不管是在老城區還是在郊區,哪怕五環、六環外。就所謂的「別墅」區,這些在國外被稱為「單家庭房」(singlefamily house)到處都是的建築,到了中國,即使所在的社區不蓋圍牆,恐怕業主也會自己加蓋了。就是這些形形色色的機關單位大院加住宅社區「小院」的圍牆,分割了北京本來應該修建暢通的街道和馬路。喏大的北京,長安街一線從大北窯到公主墳(東三環至西三環),有幾個街區?有幾個十字路口行車是可以左拐的?在國外,大公司總部大多遷往了郊區發展,而在北京本來分佈在各個角落的央企總部,如今財大氣粗,幾乎全都擠進到二環內及附近湊熱鬧。北京不堵才怪!

北京的圍牆大概也算是「世界之最」吧,就不算那個「偉大的牆」長城了。

如果說外國的城市規劃和建設體現了開放社會的特點,那麼以北京為代表的中國城市規劃和建設,可以說還沒有擺脫封閉社會的特色。

1990年北京亞運會之後,芝加哥的一位老朋友到北京訪問。這位老美每年都自費來北京一兩次,因為他喜歡中國,在芝加哥戴利市長(MayorDaley)任職初期還被聘為芝加哥市政府的文化和友好城市辦公室的顧問。通過外交途徑,我安排他拜訪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張百發。他之所以要見張百發是因為張百發是管北京市城建的,他想向北京市政府送一本有關芝加哥城市規劃百年歷史詳細介紹的歷史書籍,而且是一本影本,來自於他時任負責芝加哥城市規劃的局長朋友。他希望北京從芝加哥市的百年規劃中能借鑒點東西,因為芝加哥是世界聞名的在建築和規劃方面做的很好的城市,學建築的沒有不去芝加哥的。會見結束了,書也贈送了,但是,這本書恐怕也早不知塞到哪個抽屜或櫃子裏了,反正北京城的市政規劃和街道建設看不到一點受以芝加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城市規劃的科學理念的影響。

北京是老城市,羅馬、巴黎、倫敦也是。看看羅馬,那些歷史廢墟和老城牆的斷垣橫壁,依然保存在現代城市的建築物中,一樣協調中看,並不失其美色。巴黎街道的石塊路面並沒有被現代得水泥柏油所替代,反而讓人更感親切。

如果說北京市的現代化進程無可厚非,那麼是不是現代化就一定意味著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古城絕景不斷甚至迅速地被拋棄和毀滅是必然的或者必要的?如今絕大多數人肯定是持否定看法的。現代化與傳統並存共處,是完全做得到的,也是必須的。到過倫敦、巴黎、羅馬的中國人都會發現,保持傳統和實現現代化並不矛盾。1949年以後,北京古城的逐漸消亡,是中國文明史上乃至世界文明史的一大遺憾。看著今天這個消亡過程還在繼續,無可挽回,老北京人和有識之士無限惆悵和悲哀。面對越來越多圍欄和圍牆的北京,有點「慘不忍睹」。我們要對北京城市的歷屆當政者和管理者說,落實和堅持城市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吧,否則將來你們一定會背歷史的駡名。

圍欄加圍牆成為北京的新特色,這種特色反映出官與民越離越遠,圍欄和圍牆隔開的是群眾,阻礙著群眾路線的實踐,導致的是封閉的思想。嗚呼,圍牆和圍欄!

2013-07-25於崖畔書屋

附貼一流行段子:

現轉帖朋友發來的一個「調侃北京」的段子如下,但聲明段子內容不代表本人觀點,純系開心一笑而已。

《調侃北京》

天安門,一個只能仰望不能靠近的地方。
王府井,一個雜牌橫行,名牌遍地的金錢屠宰場。
西單,一個外貿尾單,非主流的橫行地。
金融街,一個到處是金庫和銀行的資本胡同。
前門,一個北京人從不去,外地人遍地跑的地方。
新街口,小店裏的各種安逸卻每年都在賠錢。
金寶街,一個賓士寶馬都不好意思停車的地方。
秀水街,一個宰不動老外宰國人的大市場。
簋街,一個到處賣麻辣小龍蝦和大閘蟹的24小時大食堂。
國貿CBD,一個每天看高樓大廈的絕佳地盤。
三裏屯,一個看白皮鬼和黑猩猩的窮人俱樂部。
工體路,一個十點以後燈火輝煌的噪音聚集地。
動物園,一個沒人看動物都去上貨的批發地。
中關村,到處是駭客白客的(IT)挨踢人士。
藍色港灣,發展不起來的世外桃源。
798工廠,到處顯示著裸體藝術和後現代主義的哈雷幫。
西直門橋,北京人不會走,外地人不敢上的坑爹坑媽坑車橋。
五道口,國際一夜情學院。
奧運村,無人去的全民健身俱樂部。
望京,被高麗棒子侵佔的13區。
通州,早出晚歸的超大號睡城。
天通苑,亞洲最大的住宅社區。
五棵松,人際稀少的擺攤場所。
後現代城,五線演員模特歌手聚集區。
懷柔,民房變別墅的城管大隊。
菜戶營,到處是兼職學生妹的發源地。
東單,馬路旁都沒床位的協和領地。
傳媒大學,煎餅果子滿地擺,租房廣告滿天飛。
南鑼鼓巷,自以為很時尚的女優聚集胡同。
花鄉橋,到處都是翻新車。
香山,北京最多、全國最少的紅葉林。
黃村,高速旁的北京窮人區。
中南海,帶城牆的超大游泳池。
北京,一個外國人覺得神秘又現實的帝都。
北京,一個外地人覺得厭惡又嚮往的帝都。
北京,一個北京人覺得無奈又自豪的帝都。
北京,一個窮人不敢來,富人不想走的帝都。
北京,一個到處是虛情假意讓你無法不孤單的帝都,你決定來了嘛!你決定走了嘛!

──轉自作者博客

相關新聞
北京接連出大事 安檢升級 超市禁售刀具
中國媒體人稱「重慶傳達薄熙來罪狀的中央文件」
英媒:中共當局面對的最致命問題
組圖:北京天空驚現巨大日暈 持續約半小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