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涵:關於松果體現代和傳統研究

田涵

人氣 2766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7月21日訊】自然界有許多未解的謎團,人體本身的謎也很多,對松果體的認識便是其中之一。自古以來,各國文化中,人們對松果體的功能研究就十分重視,而現代科學和研究尤其在近50年來取得了持續性發展。本文試就關於松果體的現代和傳統研究作一綜述。

指揮調控的總中心(Regulator of regulators)

松果體(Pineal gland)是人腦中的一個器官。它的位置在兩眉中心向後方的沿線上,在頭腦的中間偏後一點的地方。從生理解剖學來看,松果體位於大腦中心附近、兩個腦半球之間、夾在兩個圓形丘腦所在的凹槽中的上後方,因其形狀像一個微型的松果因而得名。

現代研究發現,成人的松果體重量約0.1g,大小約8mm。它雖然小,卻是人體內一個非常關鍵的、非常活躍的調控中心,主要通過將光信號轉化為內分泌信號來實現的對人體機能的調控。又稱之為人體內的一個神經內分泌轉換器(neuroendocrine transducer)。它能將光信號轉換成甚麼呢?它能分泌一種重要的激素——褪黑素(Melatonin,美樂托寧,俗稱「腦白金」),來調節人體許多臟腑的機能。美樂托寧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調節,因此,晝夜光照與黑暗的週期性交替就會引起褪黑素的分泌量相應地出現晝夜週期性變化。松果體在夜間11時,至隔日凌晨2時分泌美樂托寧最旺盛,清晨以後分泌量急降。

美樂托寧對機體的生物節律、食慾、體溫、情緒、睡眠、生殖、免疫功能、生長、血壓、運動等等多方面生理功能均有重要的影響。服用美樂托寧能使人長壽。因此許多科學家認為松果體和美樂托寧發揮調控機體各個系統「調節」功能的作用(regulator of regulators),在維持機體的穩態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樂托寧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過去普遍認為最有效的親脂性抗氧化劑是維生素E,美樂托寧抗氧化的活性被證明是維生素E抗氧化活性的兩倍。美樂托寧作為抗氧化劑的潛在臨床意義是巨大的。它可能對治療許多疾病或病理狀態,包括各種癌症、高血壓、肺部疾患,尤其因為其在神經系統裡濃度很高,能保護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免受自由基的損害,對老年性癡呆、抗衰老等各種神經退行性病變有效(Dr. Joseph Pizzorno, Washington)。

少食也有助於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研究指出吃得少的老鼠,年屆高齡時,其松果體仍能保持和年輕老鼠一樣的健康,並且能保持美樂托寧分泌的規律,體內的美樂托寧濃度也還有年輕老鼠的八成左右;反觀不限制食量的高齡老鼠,它們體內的美樂托寧濃度大約只剩下四成左右。

研究報告指出,經常靜坐的婦女,她們在夜間體內的美樂托寧濃度比一般婦女高。此外象日間運動也有助於增加美樂托寧的分泌,夜間運動則適得其反。所以,想要保持松果體的年輕,建議您要少食、素食、多運動、從事靜坐冥想,並過個有規律、有節制的生活。

按照替代醫學的觀點,使用含有美樂托寧的膳食補充劑(美國FDA管轄範圍內),屬於「天然激素替代療法」(不同於目前現代醫學中所使用「激素類藥物」療法)。美樂托寧普遍存於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體內,食物當中含量較多的有:燕麥、甜玉米、米、姜、蕃茄、香蕉、大麥等。此外,攝取諸如海帶、黃豆、南瓜子、西瓜子、杏仁果、花生、酵母、麥芽等食物,也有助於美樂托寧的合成。

「第三隻眼」和「折迭的視網膜」

美樂托寧的產生受光的調控,光強時分泌減少,光弱時分泌增加,以此調節機體的晝夜節律。傳統學說認為,所有的光信號都由視網膜的桿狀和錐狀感光受體接受,然後通過視神經傳到下丘腦;松果體受光刺激抑制美樂托寧的產生也依賴於這一經典途徑。松果體是密閉在腦中的器官,很難想象它能被直接感光。即使松果體能感光,由於視網膜中感光受體的存在,也很難在整體動物的水平上得到證實。

在1999年4月《科學》雜誌上發表一篇Lucas等人的科學論文,描述了他們用視網膜感光受體基因缺失的小鼠所做的一些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無論是錐狀感光受體基因缺失的小鼠,還是桿狀和錐狀感光受體基因雙缺失的小鼠,其松果體受光刺激下調Melatonin的功能完全不受影響。由此可見,視網膜感光受體基因缺失的小鼠感光能力如常。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種視網膜感光受體基因缺失的小鼠還併發感光信號傳遞系統的缺陷,其松果體受光刺激減少美樂托寧產生的功能仍然不受影響。

無獨有偶。據2008年《自然》雜誌報導,一種墨西哥盲魚沒有完整的眼睛結構,科學家一直認為它們不能視物。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員萩原正輝(Masato Yoshizawa)在清理實驗室裡的墨西哥盲魚魚缸時,發現當他移動吸管時,盲魚的幼兒就會朝吸管的影子游去。這種尋找暗處躲藏的反應,通常是那些居住在光源充足地方的魚特有的自我保護機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長年生活在暗處的墨西哥盲魚也有這種反應。研究人員發現,當把盲魚的松果體切除後,盲魚不再對光有反應,這說明,盲魚利用的是它們的松果體對吸管的影子作出的反應。

有大量證據表明,松果體可能是直接感光器官。松果體感光是有組織結構基礎的。科學家已認識到松果體與視網膜非常類似,因為松果體具有和眼睛一樣的視網膜細胞,在一些爬行動物體內仍然包含「桿狀細胞」和「筒狀細胞」。

類似視網膜結構的松果體常被人稱為「第三隻眼」。有人甚至就把松果體叫做「折迭的視網膜」,很多隻在眼中表達的基因也在松果體表達。松果體不僅有感光受體,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號傳遞系統。也就是說,如果有光傳導通路,松果體就可以直接感光。這樣就不難解釋為甚麼在視網膜感光系統缺失情況下,松果體Melatonin的光調效應仍然正常。

以上實驗證明哺乳動物可能有一條通向松果體的隱秘的傳遞光信號的通路,這條通道在哪裏呢?通過現有的科學理論,在我們肉眼所及的這個物質空間中,從解剖學的觀點來看,沒有找到答案。

如果我們能稍微破除一點成見、開拓視野,瞭解一下世界各個民族的修煉文化理論和學說中關於松果體的論述,也許能獲得更多的靈感和啟示。

各國修煉文化對松果體研究的重視

修煉學是一門獨特的人體科學,其根源於更博大精深的物質學、能量場的理論來通過一定的方法,使人體在身體和精神兩方面都得到昇華。

縱觀人類歷史記錄,世界各國的傳統修煉文化,都有文獻論述或探討松果體。松果體曾經被作為人類精神啟蒙的象徵,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稱松果體是「靈魂的寶座」。各種古文明和修煉信仰不謀而合的一致性的把它作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的通道或橋樑,或「第三隻眼」,是知識與大智慧之眼。松果體在開發超自然能力方面非常重要,被看作是高級能量的源泉、與人的靈性提升也有著緊密聯繫。許多修煉學說認為,可以透過靜心、冥想、練氣功、打坐等等,由體內的能量激發活了松果體的功用。如果加以更多預先的練習和古老方法的運用,人們甚至可以控制自己在物質世界中的思想和行動。

道家稱松果體為「天眼」,「泥丸宮」。春秋時代的老子和他的學生亢桑子也具有第三隻眼的功能,據《呂氏春秋•重言篇》記載:「聖人聽於無聲,視於無形……老聃是也。」老子在《道德經》中描述了這個境界:「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列子•仲尼篇》云:「有亢桑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道家故事《封神演義》中的二郎神楊戩與聞太師都修煉出了第三隻眼。修煉有素者的松果體可以避開人的一雙肉眼睛,就像楊戩那樣直接通過第三隻眼看到不同時空的世界、看到事物的本質。

佛家言「識海」,亦稱「天眼證智通」。若煉功有成,便能觀人氣色,透視人體,預知禍福,預測未來,照佛家所說,既色界天的眼根超越了大地的遠近、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一切現象都能明見。在很多佛教畫像及雕刻中,可以看到臉部有出現第三隻眼的情況。

古希臘人認為,松果體影響認知活動,哲學家柏拉圖在《共和國》中強調松果體的重要:「它勝過一萬個肉眼,只要透過這裡,就能看見真理」。被羅馬人稱為酒神的狄奧尼索斯,手持茴香權杖交織著常春籐葉子並且頂部有一個松果。後來羅馬人建立了一個世上最大的三層樓高的青銅雕塑松果。

古埃及人把第三眼稱作「歐西里斯(太陽神)之眼」。「歐西里斯的權杖」,又稱「松果之仗」,描述了兩條相互交織的蛇自權杖底部盤旋而上,最上方是一個松果。人體的精神能量被描繪成如蛇般從脊柱的基礎盤繞上升,到達第三隻眼松果體並覺悟。松果體就是能量的聚集點,法老的面具上有一條昆達裡尼蛇通過其頭部,這象徵著松果體已經彙集了相當多的能量可以到達更高層次。

印度教畫中的文字和符號裡也陳述了蛇和松果。在某些情況下,印度教眾神的雕刻或繪畫作品都塑造了有伸出持著松果的手。在印度教最著名的神濕婆,頭部始終被描繪成捲曲的頭髮形狀明顯類似於一個松果,並和蛇交織在一起,印度還有個傳統是在額頭中央點貼飾品,以提醒人記得松果體與其靈性力量。

除了精神上的意識與啟蒙,松果也歷來被用來作為永恆的象徵或永恆的生命。

公元前713~716年的古代亞述人的宮殿雕刻,描繪四翼神般的人物故意高舉松果,或在某些情況下,用松果向他們描摹的生命之樹致敬。他們認為,這個神秘的器官是思想意識的源頭,能促進生育力,在開悟時喚醒不朽的力量。

墨西哥文化裡提到松果的光彩精神和不朽的的象徵。墨西哥的雕像「Chicomecoatl」(七蛇神)再次描繪出一個神手持帶有松果的另一個權杖。

另外,在《史記•扁鵲列傳》中記錄著神醫扁鵲具有「視人五臟顏色」的能力,他具有天眼,能透視人體,然後配合自己的醫學知識,幫人「看」病。這個例子在俄羅斯也有,根據真理報2004年1月的報導,俄羅斯的一個小女孩娜塔莎可透視人體內部器官,看到其中有病的部位。

雖然修煉理論與現代科學之間的哲學世界觀有著本質的不同,沒有接觸過的人很難完全理解,即使我們就從現代科學的成果來分析修煉理論中對松果體奇特功能的描述,其實也能找到不少理論上的根據。

眾所周知,我們的物質世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是通過眼睛來接收光信號從而被看見的。而我們人的肉眼所看到的可見光其實只是光譜(電磁波譜)中的一小部份。在空間傳播著的電磁波,包括的範圍其實很廣。除了可見光之外,還包括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等。我們人的肉眼所能夠處理的也只是電磁波中的「可見光」部份;還有許許多多的電磁波沒有被捕捉到或「看」到。根據近代食光理論者(Jacob Liberman)提出的Prana能量學說,松果體就象一個眼睛或眼球。它是圓的,而且在某個部位有一個開口,那個開口是一個讓「光或能量」聚焦的透鏡,能量會流經松果體的中心。如果這是真的,可否設想,松果體的功能是否能直接接收到光信號中的不可見光的成分,直接反映出宇宙空間中的真實景象或信息呢?這也許松果體被修煉界稱為「第三隻眼」,並能通過這第三隻眼看到不同物質世界、不同時空的原因之一吧。

每個人的松果體都可以被精神世界的特定頻率所激活,它能使人產生全知、與周圍事物合一的感覺。氣功修煉有素者的周圍會產生強大的能量場是公認的事實,而這個能量場包含的電磁波、物質和能量其實是極其豐富的。研究發現,松果體對電磁場的(EMFs)的作用敏感。這也許是為甚麼通過冥想、瑜伽等方法,來協助松果體調整到合適的頻率,就能激活松果體的功能的原因之一吧。

研究發現,冥想者和氣功修煉者的唾液中美樂托寧的水平增高,反映了松果體功能水平的上升。這也許可以解釋為甚麼修煉者能保持身體健康,在煉功時能看見另外空間景象,而且也能減緩衰老過程。有意思的是,美國賓州大學和湯瑪士傑佛森大學的醫生與科學家對印度有名的食光者希拉瑪內克的研究發現,一般50多歲的人松果體已經萎縮,他的松果體反而擴大,一般人的松果體大小約6×6毫米,瑪內克的經測量是8×11毫米。

現代科學的發展導致松果體的危機

松果體在兒童時較發達,一般7歲後逐漸萎縮。松果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鈣化,人類進入後天階段以後,追逐名利、物慾增強,精神高度緊張,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反作用於松果體,抑制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隨著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的抑制,松果體便開始鈣化、縮小、不斷退化。

同時我們人類環境和生存環境的惡化,導致了有毒物質蓄積,加劇了對松果體的進一步傷害。1990年代末,詹妮弗‧盧克等科學家研究發現,氟化物對位於大腦中部的松果體的破壞作用明顯。比起體內其他任何物質,松果體吸收的氟化物最多。而氟化鈉普遍存在於我們的供水、食物、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飲料、浴池(浴室)和飲用水中。美國90%的供水中都含有氟化鈉。超市買的濾水器也不會講氟化物過濾出來,而只能通過反滲透(逆向滲透)或水蒸餾的方法來過濾它。

前面提到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松果體對於人體正常機能的維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松果體所分泌的美樂托寧對機體的生物節律、睡眠、免疫功能等等多方面生理功能均有重要的良性影響,能使人長壽。現代科學的發展本來想為人類造福、延長人類的壽命,然而冷靜的反思現代科學的發展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就不難發現我們人類可能在走著一條「南轅北轍」、事與願違的道路。

結語

現代科學理論的基礎目前還只是局限於我們人類肉眼和其延伸的工具所能探測到的物質世界,而超出這個層次的其它物質空間根本就無法觸及。因為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導致目前人類科學在對松果體的認識上還很膚淺、遠遠不足以揭示真實的情況。

然而,物質世界客觀存在的真實規律並不會因為現代科學的局限性而在現象上有絲毫隱藏。關於松果體的存在和各國文化中對其不約而同的重視和推崇現象、和驚人的相似性就是明證。根據最近物理學家們提出的「多世界理論」,這個宇宙中,並不僅僅只有我們肉眼能夠看得到的這個世界。實際上宇宙中同時同地存在著無限多個世界和時空。

等有一天,等到人們終於真正認識到松果體在這個多維空間中對我們人類的作用之時,等到它的「廬山真面目」顯現在人們面前之時,等到人們恍然大悟之時,那時,人們才真正瞭解到甚麼叫大開眼界,也才認識到這雙肉眼的局限性,才會在真正科學、完整的世界觀的指導下發展出順天應道的人類文明。

參考文獻

Booth, F. M. The human pineal gland: a review of the 「third eye」 and the effect of light. Aust N Z J Ophthalmol 1987;15:329-336.
Carlo P, et al. Melatonin: A peroxyl radical scavenger more effective than vitamin E. Life Sciences 1994 ; 55 (15): 271-276.
Kato M et al. Biological influence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Hokkaido Igaku Zasshi 70: 4(July 1995), 551-560.
Borjigin J, Li X, Snyder SH.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1999;39:53-65.
Reppert, S. M. 1997. Melatonin receptors: molecular biology of a new family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J Biol Rhythms 12:528.
Beyer, C. E., J. D. Steketee, and D. Saphier. 1998.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melatonin–an emerging mystery [published erratum appears in Biochem Pharmacol 1999 May 1;57(9):1077]. Biochem Pharmacol 56:1265.
Lahiri, D. K., and C. Ghosh. 1999. Interactions between melatonin, reactive oxygen』species, and nitric oxide. Ann N Y Acad Sci 893:325.
Wetterberg, L. 1999. Melaton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prod Nutr Dev 39:367.
Reiter, R. J., J. Cabrera, R. M. Sainz, J. C. Mayo, L. C. Manchester, and D. X. Tan. 1999. Melatonin as a pharmacological agent against neuronal loss in experimental models of Huntington』s disease,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ism. Ann N Y Acad Sci 890:471.
Pappolla, M. A., Y. J. Chyan, B. Poeggeler, P. Bozner, J. Ghiso, S. P. LeDoux, and G. L. Wilson. 1999. Alzheimer beta protein mediated oxidative damage of mitochondrial DNA: prevention by melatonin. J Pineal Res 27:226.
Maestroni, G. J., A. Conti, and W. Pierpaoli. 1988. Pineal melatonin, its fundamental immunoregulatory role in aging and cancer. Ann N Y Acad Sci 521:140.
Caroleo, M. C., D. Frasca, C. Mancini, G. Nistico, and G. Doria. 1990. Effect of melatonin on T helper cell activity. Pharmacol Res 22 Suppl 3:53.
Caroleo, M. C., D. Frasca, G. Nistico, and G. Doria. 1992. Melatonin as immunomodulator in immunodeficient mice. Immunopharmacology 23:81.
Reiter, R. J. The pineal gland and melatonin in relation to aging: a summary of the theories and of the data. Exp Gerontol 1995; 30:199.
Dilman, V. M., et al. Increase in lifespan of rats following polypeptide pineal extract treatment. Exp Pathol (Jena) 1979; 17:539.
Pierpaoli, W., and W. Regelson. Pineal control of aging: effect of melatonin and pineal grafting on aging m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4; 91:787.

相關新聞
田涵:再議思維的物質屬性
田涵:PX事件帶來的思考
田涵:返老還童 不僅只是神話
田涵:羊活體解剖學實驗課 染病究竟誰之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