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三警告說,中國經濟的增長最近幾個月已經顯著減緩。但是即使它目前的步伐可能也是不可持續的,除非這個國家開始對經濟做出顯著的和系統性的改變,並且需要立刻行動。
紐約時報:中國經濟越來越脆弱
紐約時報7月17日報導引述IMF對中國經濟的一個主要年度評估中說:「自從全球危機以來,投資、信貸和財政刺激的混合支撐著經濟活動。」「這個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並且在引發脆弱性。
報告強調中國經濟有越來越大的風險,並且比原來更加迫切。雖然中國仍然有大量的外匯儲備,IMF亞太部副主任Markus Rodlauer說,但是中國經濟看起來越來越脆弱,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難以改變。
IMF跟一系列國際經濟官員、研究團體和金融市場參與者都提出擔憂說,中國的資金在湧入錯誤定價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他們短期內提高增長,但是可能無助於長期的中國經濟。
IMF警告說,隨著中國消費者未能取代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中國國內經濟的不平衡「仍然巨大」。消費率跟去年同期相比幾乎沒有變化。但實物資產,如道路,醫院和商業樓宇的淨購買在經濟當中的比重進一步增長。
金融系統的風險
紐約時報報導說,IMF聚焦於中國經濟當中幾個緊急風險點。
一個是金融系統。中國在經歷一個通過「缺乏監管」的金融系統借貸的巨大的熱潮。報告對國家監管控制的充分性以及有關質量承保和風險定價提出擔憂。
正規的銀行領域可能也不像它看起來那樣強大,IMF警告說:「基於報告的數據,銀行資產平衡負債表看起來健康,顯示在資產質量上只有輕微惡化。」IMF說:「但是,面對企業財務表現的急劇惡化,銀行仍然脆弱。」
華盛頓郵報:走向不可持續的方向
華盛頓郵報7月17日報導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三報告說,中國經濟,受到比官方統計高得多的信貸和政府債務的推動,正在走向一個「不可持續的」方向並在未來幾年構成重大風險。
在它有史以來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尖銳的一次批評當中,IMF形容中國處於一個十字路口:接近它可以從依賴消費者和工業出口獲利的極限,並且需要一個劇烈的結構重組,以將更多國家財富放到家庭和私營企業的手中。
IMF指出,在一個嚴厲監管並且顯示出緊張跡象的金融領域,存在日益增加的風險。這使得所謂的理財產品呈爆炸性增長,其中銀行試圖吸引存款,但是採用「不透明的」方式投資,這讓人想起捆綁抵押貸款造成的美國金融危機。
雖然IMF說使用「理財產品」還沒有達到危機的水平,但是它是整體信貸熱潮,政府債務和新的金融產品的一部份,IMF說它們可能超過了政府監管的能力。
在一個特別驚人的統計當中,IMF說,中共政府總體債務可能是它的官方數據的兩倍,如果地方官員借貸的資金算入的話。
IMF:各種債務加起來佔中國整體經濟的45%
IMF估計,各種債務加起來佔據中國整體經濟的45%,而官方政府債務數字是GDP的22%。這個數字最近幾年在迅速的增長,隨著地方官員為了保持經濟繁榮,大量借貸用於基礎設施和其他投資。
在中國嚴密控制的共產主義制度下,地方債務是一個敏感問題,因為不清楚一旦最終崩盤,中央政府在償還債務上要承擔甚麼責任?或者如果一個大省或大型國營企業陷入財政麻煩將發生甚麼?
IMF中國分部負責人Markus Rodlauer說,他們自信對整體政府債務規模的評估是正確的,「問題是誰最終將為此負責。我們沒有答案。」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