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介紹了中國新聞審查及言論封鎖的嚴密及先進。林引述了加州柏克萊大學教授蕭強彙編的2,600多條中共發出的新聞審核及報導規定,並指出,中共了解社交媒體的重要及新聞封鎖的困難度,因此在封鎖新聞的做法上更加隱晦,例如允許消息在網路上傳遞,但將評論欄目去下,不讓讀者評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網路傳達的訊息無遠弗屆,連帶著人民意見的表達有了更多的管道,基於此,集權國家意欲掌控人民意見的手段也就更加窒礙難行了。
林培瑞指出,對中共的網路警察而言,掌控訊息具有多重意義。地方當局通常用中央統一的標準說詞指導處理敏感的議題,其中最嚴厲的辦法就是「立刻刪得一乾二淨」。但是對日益難以掌控的社會媒體,則需要運用更廣泛細膩的手段,其作法是:對於可以接受的內容,只要稍加刪修,「審檢後刊登」即可;對於中央的媒體已經表達一些意見的敏感議題,其指導原則是「重申新華社的意見,其他的不必多說」;對於已經廣為討論而無法避免的議題,則選擇採取「跟著提一提,但是不要喧嚷」、「只以小標題刊載」、「刊登在後面不顯眼的版面」、「關閉民意論壇區」以及「輕描淡寫打發過去」。
林說,全中國每天有上百件政府部門通知網站編輯的訊息,它們要求諸如:「明天報導省的新預算案,但是別刊載頭版,也別跟之前的預算做比較;別設定聯結,也別引起任何可能的疑問。」、「對金正恩的長相要輕描淡寫」、「允許報導張副市長的貪污案,但論壇區要關閉起來。」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審查人員不乾脆好好把關,對任何幾近對北京當局的抨擊予以阻止?幹嘛要調整作法或微調?
近來美國柏克萊大學副教授蕭強與其幕僚,從他們過去十年來全中國網站編輯者所接收中共當局2,600多件指示的資料中,搜尋、拼湊出中共網路審檢的作法,公諸於世。這些資料有的只有一兩行,有的則有數頁;有的是直譯,有的是意譯;有的是從推特、新浪微博與國際論壇網站蒐集而來;有的則是中國的編輯者因對中共的指示與審檢作法感到挫折與憤怒,而主動傳給蕭強。
蕭強發現:中共新的審檢策略顯示當局日益體認社會媒體的力量。如今日常的消息常藉由智慧型手機及其圖片,快速廣泛的流傳,如果官方的媒體對新聞連提都不提一下,將失去它的可靠性,因此將消息刊在報紙「後面不顯眼的版面」可能是最好的作法。而且,網絡用戶非常瞭解,光是網絡審檢這個議題就足夠讓他們生氣。
報導說,傳統的印刷品與電子媒體也遭到審檢,但是中共的指示是以電話傳達,未留下記錄,所以難以追蹤,消息也鮮少走漏。由於網路的範圍太廣,無法以電話傳達指示,因此以文字傳達。
中共的審檢人員在限制網路言論上花費相當大的時間與金錢。下列是2011年6月北京官員下達給河南省指示的摘要(它在5個月後被洩漏出來):
它指示所有網站應認真遵守相關的指導原則,以淨化下列的議題:
1.抹黑黨與國家高層的形象,或混淆黨在歷史上的偉大成就者。
2.攻擊國家制度或鼓吹西方民主制度者。
3.煽動不法集會、請願或以「支持維權活動」而傷害社會穩定者。
4.利用價格上揚、貪污案件或其他爭議事件,而散佈謠言、刺激對官員、警察與富人產生仇恨,以致歪曲事實真相者。
5.刺激種族仇恨以致危及國家統一目標者。
6.以政府限制言論自由而發表誹謗言詞,攻擊黨對媒體與網路的管理制度。
但是蕭強揭露,在此情況下,審檢人員會花費更多的心力來支持政府的「指導」。如果文章講黨的好話,網站編輯者會接獲指示將它放在「最顯眼的首頁」,或「立即再流傳出去」。他們還會在聊天室或意見區製造傾政府的意見。省與地方的對外宣傳與黨文宣單位以一個月100美元的代價僱人張貼支持政府的意見,全國究竟有多少領錢表達意見的人,現在不得而知,估計總有十萬多人,它有時也以外包方式論件計酬。幾年前願意幹這種事的人被諷刺為「五毛黨」,因為只要每寫一篇,政府就給五毛錢。如今講究的是商業企業化,即使監獄也承包這種工作,犯人只要張貼定量的傾政府文章,就可以獲得減刑。
但是「五毛黨」的作法也遭遇一些困擾,付錢的文章總是呆板嘮叨,網民很容易就能察覺出來。這樣的文章也會破壞真正支持政府者的意見,讓人誤以為是政府所僱用的槍手寫的。
報導說,因為有前車之鑑,蕭強為了保護資料來源,稍微修改了資料的日期、人名與內容順序。2005年記者師濤曾傳遞一件未經核准的海外文件,而被判坐牢10年。蕭強與幕僚核對自己手邊資料的可靠性,偶爾會發現假的指示而予以捨棄。這些工作繁瑣而費時,但有時他們的運氣很好。2012年春的某一天,蕭強正運用關鍵字以證實指示的真假,忽然谷歌的搜索引擎奇怪的出現一個資料夾,請他將資料「留下來當作證據」。他打開之後發現一個很大的檔案,裡面是一個大省全年對新聞處理的指示。通常這些資料會被政府的伺服器擋下來,蕭強認為這些指示的外洩,是網路編輯者對政府作法厭惡的緣故。除此之外,蕭強手邊還有另外三個類似的大型指示檔案。
六月底,有十位法律、政治、社會與語言方面的學者加入蕭強的行列,參加柏克萊的研討會,一起研析蕭強提供的檔案資料。當天大家激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以下是他們對中共審檢作法的發現:
●政府指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阻止未經核定的團體藉由網路連成一氣,煽動人心或組織成團體。有些學者認為,比起阻止發表不利於黨的言論,這是審檢更主要的目的。
●由於中共的政治權力與經濟利益一向都是糾結在一起,審檢制度常融合類似西方「建立形象」的作法。2008年爆發三鹿集團的嬰兒奶粉含有三聚氫胺的醜聞,政府審檢單位發出十幾份指示,企圖降低事件的嚴重性。這是為了保護三鹿集團嗎?是為了壓制大眾的煽動嗎?或者兩者皆是?無論如何,大家很容易就可發現審檢制度是為了保護中共各級政府的政治與經濟利益而設的。
●某些案例中,有時一項阻止新聞事件發生所做的指示,在新聞還沒發生前就存在了。這似乎是因為擔心群眾的反應而作預防。2010年8月,湖南的網路編輯者收到這樣的指示:「明天會審判貴州省的殺人案,任何媒體不得報導其審判經過或判決。」
●中共當局為了獲得大眾對審檢制度的支持,至今將政治意見與色情混為一談,認為兩者同樣有害社會的善良習俗。
●官員善於保護本位的管轄權,但不顧其他單位的死活。例如在河南發生的醜聞,其消息雖受阻於河南,但可能在山西曝光。地方政府雖很少反對中央政府,但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2012年中共官方的新聞機構新華社報導,一名軍官攻擊一名空中服務員,廣東省的文宣部門下令廣東省的各個網站:「勿再報導有關新華社的新聞。」
●中共所做增進法院形象的指示,其品質好壞不一。有的指示編輯把面臨審判的人當作嫌疑犯,而不是罪犯,這是進步的現象;但有時又回到從前的心態,要求編輯者「只報導將要審判,後續的就不要報了」。
●政府似乎對自殺的消息也要封鎖,這不只是為了維護整體「和諧社會」的形象,也是想減少大家以自殺作為威脅政府讓步的條件。
●大約十年前,新華社新聞體系是向領導階層提供社會大眾的思想與行為,大半是屬機密級的「內參文件」。但隨著網路的發達,新華社的功能式微,網路已明顯成為反映人民思想與行為的工具。
文章最後認為,中共的制度大多數仍然含糊不清,蕭強揭露中共的2千多筆指示只是冰山一角,或者正確一點的說,只是冰山的幾個小角而已。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