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為什麼不會買下世界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7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嚴海編譯報導)中國近來在國際上許多大手筆收購案,令西方社會懷疑中國會不會買下世界。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沃爾夫(Martin Wolf)日前一篇相關文章引用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學者諾蘭(Peter Nolan)的研究,認為中國不會買下世界。目前中國幾乎沒有任何具有全球意義的企業。中國眼中看到的,仍然是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世界經濟。

文章說,從中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的明顯特點仍然是依賴他國專有技術。這就解釋了中國為什麼拼命努力獲得技術情報。更深一層地說,中國距離「買下世界」真的很遠。

諾蘭教授在劍橋大學教授中國發展課程。2012年,他出版了一本發人深省的書《中國將買下世界?》(Is China Buying the World?)。諾蘭書中結論是持否定態度。他的觀點是:我們進入中國經濟範圍內,而中國不在我們經濟中。

少數主導性跨國企業植根於先進國家 但都在中國投資

諾蘭教授認為,經過30年來由技術驅動的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改造了世界經濟。通過整併、收購和外國直接投資,造就了為數有限的主導企業,而這些企業幾乎完全植根於先進國家。

諾蘭教授採用2006-09年數據,得出以下結論:全球占主導地位的企業數量分別是:大型商用飛機製造業2家;碳酸飲料製造業2家;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手機製造業分別為3家;啤酒、電梯、重型卡車和個人電腦行業分別為4家;數碼相機業6家;汽車生產和製藥業分別為10家。

而這些企業已進行了巨大的跨國界投資,尤其在中國。

中國淨投資額為負數

再者,1990年和2012年之間,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飆升,從2.1萬億(兆)美元上升至23.6萬億(兆)美元。在2012年,高所得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仍占總對外直接投資額的79%。在2012年,美國的對外投資額是5.2萬億(兆)美元;而英國是1.8萬億(兆)美元;中國則是5,090億美元。

中國的淨投資額,即對外投資與外國對內投資間的差異,則是一個巨大負數:3240億美元。在2009年,68%的中國對外投資據推測是在香港。

外企佔中國經濟產值比例高

諾蘭教授認為,全球經濟過去30年發展至今,重要產業就少數幾家跨國企業主導。而中國如何融入這個世界經濟體呢?

中國成功地發展為世界生產廠家提供工人和市場。

據統計,2007-2009年間,外商投資企業占中國工業附加價值(industrial value-added)的28%、占中國高科技產業產量的66%、占中國出口額的55%、占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的90%。因此,中國對由外國人管理的系統做出了重大貢獻。

連先進國家消費者及政府都對這些全球性公司側目,更何況中國。

全球行業高度集中 中企難抗衡

占主導地位的企業向世界市場提供這些產品總銷量的一半或全部。在企業合併之後,許多行業已出現類似集中程度。

「系統整合者」公司負責組織全球生產和銷售。「此類企業通常擁有某些關鍵屬性的組合,其中包括為新大型專案籌集資金的能力,以及可以投資高水平研究和開發費用,以維持其技術領先地位、建立全球性品牌、投資最先進資訊技術和吸引最優秀人力資源的必要資源。」

由於現在各個工業的翹楚還都是先進國家的企業,中國會發現發展全球意義的公司會非常難。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消息:本田和日產擬明年6月達成合併協議
這五種亞馬遜商品節後購買更划算
美國排名前十的高薪穩定工作
莫名收到快遞?小心「天上餡餅」變陷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