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婉文芬蘭報導)芬蘭的官員以廉潔著稱世界,在「透明國際組織」發佈的廉潔國家排名中芬蘭一直佔據前列。然而,芬蘭學者對腐敗問題所作的一項深入研究顯示,結構性腐敗問題在芬蘭很普遍。
根據一項新的博士論文,在芬蘭市鎮一級政府部門,腐敗時常發生。2007年至2010年之間,芬蘭警察學院(Poliisiammattikorkeakoulu)一共報告了500起腐敗案件,其中行賄嫌疑案件占所有腐敗案件的20%,即100起左右。芬蘭國家調查局腐敗調查專員奧林基(Juuso Oilinki)表示,在腐敗問題上,芬蘭人顯得很天真。原因之一是當一種不合法的管理方式一旦長期形成之後,難免繼續存在下去;另外,有些官員不能分辨腐敗。
研究發現,市級政府部門是腐敗的高發區。典型的腐敗案例是:某部門決策官員將工作任務承包給熟人關係網內的承包商,而承包商完成工作的質量好壞並不重要;決策官員通常找理由說:承包給某一個承包商是為了當地的利益著想,而承包商的選擇則是偶然。
專門研究腐敗問題的人士萊內(Pasi Laine)指出,這類腐敗問題中,以雙方利益為出發點的理由經常被用到。萊內正在寫一篇有關官員腐敗問題的博士論文,為此他採訪了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政府工作人員以及公司和政府部門有腐敗問題嫌疑的人士。
萊內的研究發現,腐敗發生的可能性隨著官員手中所握權力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部門規模小、建立在內部關係網的相互信任也會增加腐敗發生的幾率。
市級部門官員之間互相較為熟悉,若有人發現官員的腐敗行為,因為互相熟悉,向警方報案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決心。萊內表示,因為揭發他人腐敗問題而被炒魷魚作為報復的事件也會發生。他認為,希望保護既得利益的腐敗官員可能針對檢舉者採取較為激烈的反應。
在透明國際發佈的2012年全球廉政指數排名中,芬蘭、丹麥和新西蘭名列第一。這三個國家在滿分100的廉政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中都獲得了90分。芬蘭曾經多次名列榜首,在2009年跌至第六名。2011年芬蘭在該榜排名第二。
另據早前透明國際在芬蘭的分部—透明芬蘭(Transparency Finland)通過對國家廉政體系評估所作出的一項調查發現,芬蘭最主要的腐敗形式包括:通過精英社會關係以達到互利互惠的「老同學關係網」,以及體現在各個方面的治理不善等等。
(責任編輯: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