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助峇里人生計 印尼官員感恩

人氣 1

【大紀元7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10日專電)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和印尼政府在峇里島推動一鄉一產業計畫,從教導農民種植高經濟價值作物到結合文創,開發農產加工品,台灣的友誼讓印尼官員直說感謝。

國合會技師蘇天集多年前前往峇里島巴東縣(Badung)培拉佳村(Pelaga)協助農民耕作,發現當地人習慣種植樹薯、玉米和咖啡等傳統作物,只能帶給他們每月最多10美元的淨收入,迫於生計,有些農民只好出售田地給別墅業者。

蘇天集在評估培拉佳村農作條件、農民收益及市場導向後,決定帶領當地農民種植高附加價值的蘆筍。幾年下來,農民的生計獲得大幅改善。

他說,以同樣大小的農地而言,當地農民過去每年最多只能掙得10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3053元);改種蘆筍後,1年收成3次,收入增加至1200萬至150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3萬6000元至4萬6000元)。

此外,在峇里島芒里縣(Bangli)指導農民製造柑桔加工產品的廖超炯則是結合當地農產及文化元素,開發禮品,改善當地人生計。

印尼觀光勝地峇里島至今仍流傳西元6世紀時當地國王賈雅(Jaya Pangus)迎娶中國女子江金花(Kang Chi We)為妻的愛情故事。

江金花雖然答應峇里仁君賈雅的求婚,但提出3個條件,分別是他必須停止食用生肉的習慣、並將突出的牙齒磨平,以及王國必須維持大乘佛教的信仰。賈雅答應這些條件,兩人結成連理。

廖超炯與當地業者合作,將收成的柑桔加工製成柑橘酥,並由當地藝術家繪製賈雅向江金花求婚的Q版卡通人偶,作為柑橘酥禮盒的包裝,以文化結合農特產,行銷峇里島。

印尼中小企業部副部長帝朴達(I Wayan Dipta)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國合會和印尼政府在峇里島合作,不論是在種植農產品或是農產品加工上,兩地計畫的表現都有顯著成長。

他希望類似的合作能繼續進行,台灣給予印尼農民很大的幫助,絕對是印尼長期的好朋友,他對這樣的合作表示由衷感謝。

相關新聞
爆炸案後峇里島遊客銳減居民生計陷困境
黃鴻升扮耶誕老人 邀高三生計步運動
培訓國際級服務 長榮助災區生計
農村再生計畫 行銷在地產業增進收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