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寧:挖肉補瘡的病態中國經濟,終於臥床不起了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7月01日訊】近20年來,中國經濟一直騎在畸高投資的老虎背上狂奔,終於被摔了下來,要臥床不起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消費不足,投資彌補的投資替代消費政策,吸毒般提供了中國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的透支負能量,也成為它要摔跤、要躺倒、要調養的最大病灶。為什麼?因為中國經濟一直在挖肉補瘡:你發現政府病態的投資饑渴,實際上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是挖肉補瘡——從原本不足的私人購買力裏抽取錢,再拿去補齊私人購買力的不足。

缺乏消費支撐的病態的投資饑渴,致使中國經濟「一頓吃傷,三頓喝湯」。所謂產能過剩,就是大眾消費沒了胃口,吃不下投資浪費產生的垃圾食品。也可以說,最大宗的消費如買房養房、買車養車及教育、醫療被政府強迫消費之後,持續的惡性通脹搜刮之下,老百姓再也掏不出錢來消費了。「危機與失業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一般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能贏利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有效需求不足,消費者掏不出錢來買你的東西」(凱恩斯語)。

4+18萬億的刺激政策,就是個為了增長而增長,為投資而投資的典型。「以大壩等幾個形象工程的例子,那些所謂「私人資本建造不出來」的偉大建築,實際上,正是用私人資本建造的。而且,公共建設每花一分錢能帶來的財富和收益,極有可能不如納稅人自己花掉這筆錢更值。浩大的公共工程的視覺衝擊力,更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其實,政府所有的支出最後都必須靠納稅人來埋單,都必須通過徵稅來彌補。一旦我們用這種方式來看問題,所謂政府支出造就的豐功偉績 ,就不再那麼風光了」(黑茲利特語)。

因而,說中國當下「國富民窮、城富鄉窮、官富民窮」也不過分——我國已躍居世界最大債權國、最大貿易順差國、最大外匯儲備國與經濟規模第二大國了,不能說國不富;可國內人均工資與GNI(人均國民總收入)不但分別排名世界100位之後,而且,平均工資所占人均GDP水準僅為全球平均水準的43%,GNI則僅為全球平均水準的40%,這不能說民不窮。

西方發達國家工人工資占到企業運營成本的50%,而中國工人工資僅占10%。2012 年4月12日,世界銀行發佈了一季度經濟季報,2008年中國勞動者平均稅率為45%,遠遠高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準,甚至要稍高於歐盟15國的平均水準,高出澳大利亞、美國的平均稅率近一倍。早在2009年,《福布斯》(Forbes)雜誌當年就已發佈「中國稅負痛苦指數為159,僅次於法國排名全球第二」。

誰都知道,投資是手段,消費是目的,所有的投資都是為了消費,所有的投資都只能透過消費來實現價值,獲利回收。你對一間小店的投資,回報只能來自銷售利潤,你對一幢工廠的投資,回報也只能來自銷售利潤,對不對?同樣的道理,對於鐵路、公路、橋樑、機場等公共工程的投資,回報也只能來自售票、收費等消費者掏腰包。

誰都知道,在一個權力支配財富的體制下,決策錯誤造成的資源浪費比貪汙可怕得多。我們常說制度不好,好人也會做壞事,好制度也能防止壞人做壞事;因而大眾對於貪腐的敏感,遠遠大於對制度性缺陷的敏感。其實,制度缺陷造成的資源錯配與貧富不均,遠比官員貪賄嚴重。譬如「我國鋼鐵產能過剩高達2億噸,按照每噸產能投資5千元計,全國鋼鐵行業的投資浪費已達1萬億元之多了」(成思危語)。因而,20年來我國是印錢購匯,印錢投資,印錢增長的。全國房地產貸款餘額11•32萬億,幾乎是製造業中長期貸款6•31萬億的兩倍。投資虛擲,擠佔消費,耗竭收入,吞噬儲蓄,房子成了過剩產能,票子成了更過剩的產能,「去產能」比「去庫存」更艱巨。

可見,「政府經濟特權」和「官商利益共同體的壟斷」(楊小凱語),「通貨膨脹被用於壯大國家資本」(路易士語),國家主導的投資的完全壓倒了民眾主導的消費,所造成有親有疏的苦樂不均,遠比貪腐嚴重。

──轉自作者博客

相關新聞
陳破空:鬧錢荒,中國經濟顯露敗相
中國股市仍徘徊4年最低點 外媒探金融劇烈震盪內幕
大陸銀行間債市被審計 利益輸送超6億
難產三個月 中共國務院副秘書長成中投董事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