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喬諾(Jean Giono)寫過一則故事:《種希望得快樂的人》,講的是二十世紀之初,有個普羅旺斯的法國人,在某地落腳,整個村子裡只有他一個人。此地本是樹林,現在草木不生。這個男人的生活很簡單:他每天出門種樹,一顆種子一棵種子栽下。多年以後,樹苗變成了林子,留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於是其他植物也能種活了,鳥兒能在樹上結巢,溪水慢慢流淌,村人一戶一戶返回,人煙漸漸恢復。這男人老了,而他讓一片土地恢復生機盎然。
為什麼大伯留下那麼多錢就這麼沒了?
第二則故事,有一個男孩,爸爸是一個工廠的守衛,家境不是太好。爸爸總是跟他說:「要是我們像大伯那麼有錢就好了……」
爸爸的哥哥、就是男孩的大伯,事業有成,家產萬貫。大伯沒有孩子,爸爸於是提議將男孩過繼給大伯,大伯接受了。
男孩想以後我會是有錢人。這個「以後」很快就到了,大伯搭機失事,所有家產一夜間全是男孩的了。男孩本來要考大學,這下變得這麼有錢,想想也就算了,不必讀書讀得那麼辛苦。爸爸媽媽都同意了。反正,我們有錢了。誰還稀罕讀書呀!
男孩一路隨性的過日子,花錢如流水。一直到他變成男人,又變沒錢了,躺在公園的椅子上當遊民,他始終還是搞不懂為什麼大伯留下那麼多錢就這麼幾年就沒了。
你們有沒有給子孫留下值得他們珍愛、回憶的東西?
第三個故事:是朋友傳來的,內容大概是這樣:
在課堂「注意了!注意了!下面我有幾個小小的問題要請教大家,知道的請舉手。」教授首先發話。「你們當中有多少人瞭解自己的父母?」這麼簡單的問題,人人都舉起了手。
「祖父祖母呢?有多少人瞭解?」這次舉手的人少了,不過也有三個人。「那麼,現在誰能告訴我,有多少人瞭解你們的曾祖父曾祖母?」全班六十多名學生,這次只有兩名舉起了手。「瞧瞧,」教授面露得意之色,「相隔兩代,幾乎就沒人知道自己的曾祖父母了。」
「只三代的工夫,你們就把各自的祖先忘得一乾二淨了。」教授說:「不過這也怨不得你們。誰叫他們不留下些什麼?再設想一下,從你們這代算起,三代之後,假如坐在這裏的不是你們,而是你們的子孫。關於你們,他們知道些什麼呢?他們能聊些什麼呢?是不是也跟你們一樣,把自己的老祖宗忘得乾乾淨淨?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也不是他們的過錯。關鍵是,百年之後,你們有沒有給子孫留下值得他們珍愛、回憶的東西。」
如果你想種一棵樹,是不是現在就該種下去?
這三則故事讓我想到:當我們離世之後,自己給世人留下些什麼?給孩子留下的是什麼?是一大筆可觀的金錢?是一棟大房子?是一些產業?還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典範?甚至一句話?
大部分的父母想給孩子的,都是錢財、家產、名利這些「生不帶來、死也不帶去」的東西。殊不知別人給的,總也有人可以再拿走,只有腦袋裡的東西,別人才拿不走。
以前跟學生談這類「生命課題」,總覺得早了點。我年輕的時候,也沒想到這樣的問題,更沒人問過我。然而就像普羅旺斯那個每天種樹的男人|如果你想種一棵樹,是不是愈早種愈好?
最後讓我以這篇故事做結尾:有個老人在院子裏種樹苗,路過的旅人問道:「這樹要幾年才會結果實?」
老人說:「大概要一百年吧!」
旅人繼續問:「你可能再活一百年嗎?當這些樹木結果,你可能都已經不在了,我想知道: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那個老人看著旅人,然後笑了,他說:「如果我的祖先們也有這種想法,我就無法享受這些果實。這個果園之所以果實累累,那是在我出生前父親和祖先就種下這些樹木,我種樹也是希望能福蔭後人。」
你呢?你想給人留下些什麼?
生命並不會帶給你什麼,而是你留給你的生命什麼。
日前辭世的單國璽樞機主教在得知罹患肺腺癌之後,經過一年多的治療與省思,決心全省走透透,展開「生命告別之旅」講座。他不僅把病魔轉念成隨身天使,且辭世前重病纏身仍錄製公益短片,留給世人無限的追思和景仰。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英年早逝,但他精采而又傳奇的一生,已經為許多後人難以超越的成就。他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我要在宇宙間留下痕跡」……他留下許多人生哲學仍持續在影響人們。
是的,即使你已經不在了,仍活在人們心中,這就是你留給人生的意義。
─ ─摘自:《眼界,決定你的世界》高寶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