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方債高企政府鬧錢荒 金融掮客暗聯境外資金

人氣 5

【大紀元2013年06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警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稱其已經佔到GDP的50%。中共財政部原部長4月在博鰲論壇,稱債務總額超過20萬億元。一方面是高企的債務,另一方面中共地方融資平台仍處「飢渴」狀態,金融掮客幫其暗聯境外資金。中共地方政府投資水分過大亦引各方關注。

債務過高致中共地方政府鬧「錢荒」

近期,不少中共地方政府紛紛推出了大規模投資計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2月以來,大陸多省份已公佈的地方投資計劃涉及金額超過20萬億元。有專家表示,此舉或能對拉動地方GDP增長產生短期影響,但卻給未來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如要實現經濟高增長,對中共地方政府而言,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擴大投資,期望短期內見效。正因如此,每年各地往往出現大規模、超常規的投資。在主要依賴投資拉動經濟的老辦法下,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上並沒有切實的突破。

為保政績需要大筆資金投入的中共地方融資平台,正在鬧「錢荒」而顯得「飢渴」難忍。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共地方融資平台的各種違法違規融資行為不斷被曝光。但中共地方政府項目仍不斷擴張,而發債、銀行信貸等融資渠道不斷收緊的背景下,其融資缺口一直在擴大。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在江浙一帶,一些小額貸款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甚至是具有資源的個人,自年初以來一直在積極地做一個項目,那就是積極幫助地方融資平台尋找大額資金,其中就包括來自境外的資金。

報導稱,整個長三角地區,類似的業務很多。江浙一帶很多境外資金投向了與政府基建相關的項目。同時在長三角一些地區正在進行新一輪的造城運動,很多道路兩側是用隔板或綠色紗布遮擋的在建工程。

據悉,中共地方融資平台此舉亦屬違反中共規定。2012年12月31日中共四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規定:未經有關監管部門依法批准不得直接或間接吸收公眾資金進行公益性項目建設,不得向非金融機構和個人借款,不得通過金融機構中的財務公司、信託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保險公司等直接或間接融資。

地方債規模難估算 IMF再警告其風險

中共審計署2011年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省、市、縣三級政府設立融資平台公司6576家。而伴隨著地方新一輪投資衝動的開始,加之監管層對中共地方政府通過債券、信託等融資渠道的不斷收緊,目前地方平台融資的缺口仍在進一步擴大。

中國地方債務規模難估算,有3個數字僅供猜測:中共國家審計署2011年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的相關債務達10.7萬億元;中共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曾表示,估計目前各級政府總債務規模在15萬億~18萬億元;中共財政部原部長項懷誠認為,中共地方政府負債估計超過20萬億元。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表示,不同的數字說明地方債統計的難度,中國還沒有專門的機構和標準來統計地方債務。一般的,可以根據銀監會和央行披露的公開信息進行推算。

錦宏中國價值基金總經理徐之騫認為,理論上,統計地方債規模並不困難,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不容易。當前,各地融資平台越來越多樣化、隱蔽化,很多資金的來源和數量無從知道,負債規模也就難以統計。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對中國潛在的債務風險表示關注併發出警告,稱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已經佔到GDP的50%,2012年這個比例僅為10%左右,1年之內增長了40個百分點。

IMF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公開表示,中國經濟面臨很多重大挑戰,尤其是社會融資總量規模增長過快、信貸增長過快,部份投資質量存疑,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還款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中共地方債務風險在向普通民眾轉移

4月11日,由廣發證券研究發展中心發佈的報告表示,相比房地產調控,更需要擔心的是貨幣政策收緊,很多地方基建項目資金來源中,使用銀行資金池或者信託資金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這一風險將在流動性開始收緊的時候暴露出來,這才是最需要擔心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風險問題很可能會在2013年暴露出來。受「四萬億」政策影響,2008年前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然大增,地方平台負債率上升,如今已進入債務集中償還期。而普通民眾將資金投入到銀行和信託的所謂理財產品中,這表示前兩年市場極為擔憂的中共地方債務風險問題正在被巧妙地向普通民眾轉移。

相關資料顯示,地方債務可劃分為顯性債務、隱性債務兩種類型。其中隱性債務包括中共地方政府擔保債務、擔保的外債、地方金融機構的呆壞賬、社會保障資金缺口等,在出現金融機構清算等情況時中共地方政府將承擔資產損失,從而將風險轉嫁給中國普通民眾。

中共地方政府數據水分過大 投資效率越來越低

從2003年開始,中國的投資數據就一直突飛猛進,與其他數據之間漸漸出現不完全匹配的跡象。從這一年開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超過GDP增速。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測算,2003~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平均增長21.7%,比GDP實際平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

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65.9%。不僅如此,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與納入GDP的固定資本形成之間的差距也非常大,在2011年,兩者差距已超過9萬億元。

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稱,2002年增加1.07元投資可以形成1元固定資本,但是,到了2007、2008年,同樣1元的固定資本分別需要1.79元和1.68元投資,除了由固定資產投資效率低導致的原因外,還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數據存在高估的可能。

外界懷疑投資數據高估的另一個觀察點在於固定資產投資中建築安裝工程投資總量與建築業總產值存在不小的差異。2011年,建築安裝工程為193644.6億元,而當年建築業總產值僅約117060億元。

到了2012年,這一問題仍未得到解決。貴州、甘肅和青海三省當年固定資產投資數甚至超過了其GDP。

今年開始,投資數據一直高企在20%左右,這一增速遠高於鋼材、水泥的增長速度,外界也由此猜測數據之間仍有不匹配的可能。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三大失衡積重難返 外資持續撤退
大陸央企去年借貸三萬億 利潤實為利息轉移
外媒聚焦IMF削減中國增長預測  敦促市場自由化
大陸各地房企瘋狂搶地 多城「地王」頻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