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6月26日訊】引言:中國銀行業面臨從未見過的嚴重「錢荒」,拉響中國經濟危機的警報。針對國際評級機構紛紛唱淡中國經濟,一個由中共重金打造的世界信用評級集團昨日(6月25日)在港成立,試圖打入國際信評市場爭奪話語權,以造假數據在全球金融市場搞局。但專家質疑這個評級機構的公正性。
(大紀元記者李真、藍天香港報導)由中共高調宣傳和支持的世界信用評級集團,聲稱是由中美俄三國評級公司共同發起,創始股東包括中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美國伊根-鐘絲評級公司和俄羅斯評級公司。
具中共官方背景 挑戰三大國際評級巨頭
當中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是具有中共官方色彩的信用評級機構,1994年由中國人民銀行及國家經貿委員會批准成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共開始積極扶持大公國際的發展及國際化,試圖爭奪國際信評市場的話語權。
獲中共注資的集團董事長、身兼大公國際總裁的關建中在記者會上,更強調「營利並不是集團的主要目標,也不會簡單地與現有評級機構爭奪市場」,而是要推動建立一種新的評級體制,擺明要向佔有96%市場的世界三大評級機構標普、穆迪和惠譽挑戰。
專家:公正性存疑
針對世界評級集團的突然冒起,著名中國財經專家廖仕明指出,這家由中國主導的評級機構的成立,顯然是中俄意圖打破由美國主導國際評級的局面,這也是中國意圖提升軟實力的一種方式。不過,目前世界上三大評級機構標普、穆迪和惠譽的地位和信譽很高,中國的意圖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功實現存疑甚多。「最重要的疑問,將來自對世界評級集團公正性的質疑。」他說。
他舉例,比如中國大公資信評估,最近推出一個《2012年全球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報告》,對全球商業銀行風險進行了評估。2013年對已經過去的2012年的商業銀行風險進行評估,本身似乎就有些古怪。而在該份報告中,中國大公對美國和歐洲的商業銀行作出高風險估測,認為在過去一年中,美國和歐洲私人機構和政府負債增加,壞賬呆賬比例上升,風險很大。而「中國銀行業中短期內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極低」,並且「以巴西、俄羅斯、印度等金磚國家為代表的其他新興經濟體銀行系統信用風險雖然在2012年依舊保持在高位,但是總體上好於歐美地區銀行」。
廖仕明質疑報告的公正性。「依此評估,資金持有人應該選擇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作為投資和資金存放的地點,而不是美國和歐洲。不過,中國大量出逃的資金,好像並未聽從中國大公的忠告,仍然將資金轉入歐美等國家,而不是低風險的國家。」
廖仕明指出,中國對國際主要資信評級機構批評甚多,主要認為他們行業壟斷,總是作出對他國不利的判斷,其中充滿了陰謀論的指控。 但他質疑:「中國既然不承認「普世價值」而總強調國情,卻又依據甚麼樣的主觀評價來對世界各國做主權評估和商業評估?你和別人的信念都不同,那將用甚麼標準,怎麼樣代表別人去做基本判斷?」
更有意思的是,世界評估集團,除了中俄美三家機構各佔百分之三的股份外,其他九成一的股份,「要在世界220個國家、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中分配」,形成一個「金融聯合國」。廖仕明質疑:「一個主觀的評估機構,由220個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觀察評價,我估計那個結果肯定將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