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繼上週全球股市大跌,週一(24日)中國股市大地震,上證指狂跌5.3%,跌破2000點。連帶拖累香港日本等亞洲股市,恆指跌2.22%,日本股市本來早盤曾漲至1.42%後一路下滑,收盤時跌至1.26%。歐洲斯托克(Stoxx)600指數收跌1.7%,進入盤整,自5月22日以來已跌了11%。美股開低走低,紐約午盤,三大股指再挫1.6%至1.8%,道指下跌逾200點。
上週美聯儲言明收緊購債計劃與中國流動性緊縮,造成全球股市巨幅震盪。從東京到巴西聖保羅的全球各地市場,均受到餘震的波及,曾經表現出色的資產無一倖免。紐約道瓊指數連續兩天跌掉了550點;10年期美債持續走升,升至近兩年來高點2.66%;美元兌日元、歐元走升,黃金大幅走低,原油也重挫。
有美股「恐慌指數」之稱的VIX波動指數(CBOE Volatility Index),上週大漲10.2%收在19點。市場專家推測,後市或更加動盪,已非政府所能控制的,警告投資人繫好安全帶。
中國股市暴跌 港股跟跌透露國際投資者策略
美聯儲的振興方案一直是推升大盤的一大動力,在擔憂購債計劃即將收回的氛圍下,未來幾個月股市可能會陷入震盪格局。
但更難堪的是,中國近來實體經濟數據異常疲弱,加上海外市場的不確定因素高升,出口量巨幅縮減,股市將面臨沉重賣壓;而資金緊縮造成的「錢荒」,也將持續衝擊投資者情緒,為股市、債市帶來巨大衝擊和調整。
週一(24日)受到多重利空衝擊影響,深證成指也暴跌6.73%,上海深兩市近200支個股跌停,422支個股跌超9%,1699支個股跌超5%;僅71股上漲。
此外,香港恆生股指也跟著大跌。較穩健的國際投資者通常以港股為分享中國經濟成果之主要金融投資地;港股興衰多少意味著國際投資機構對中國大陸經濟未來走向的態度。現在不難看出,國際投資機構對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之著陸風險,可能已經從香港股市撤出投資策略開始。
高盛週一下調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加入看空中國大軍。高盛下調2013年中國GDP增長預期至7.4%,此前預期為7.8%。高盛稱,金融狀況趨緊和改革短期內對中國經濟構成下行風險。
而早在5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調降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後,就令國際投資銀行對中國經濟前景惶恐不安。
資本快速流出 新興市場衝擊大
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週下跌5%,今年累計下跌15%。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匯率也出現下跌,受大規模基金贖回的影響,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投資者們現在擔心的是新興市場融資或出現「急剎車」。這種情況此前曾給這些國家造成過嚴重的經濟問題。
前不久,外國投資者手中的新興市場債務增至2.1萬億(兆)美元,收益率則降至甚至連發達國家都罕見的歷史低點:盧旺達4月份發行10年期國債時的收益率僅6.9%。
不過,上週股市大跌後,市場觀點轉向更加明朗。巴克萊分析認為,市場可能進入朝向核心利率正常化之前的「顛簸期」。新興市場中之前有大量的外國資本流入,極易受到資本快速流出的衝擊。
過去幾週,投資者從新興市場債券基金(ETF)的贖回金額創歷史新高。同時,投資銀行大規模的贖回使得新興市場ETF正常交易遭遇罕見困難。20日,花旗集團在抵押品達到內部資本上限之後,無法再履行任何的ETF贖回命令。華爾街各銀行不斷向投資者們保證價值2萬億(兆)美元的新興市場ETF資產是安全的。
BIS:寬鬆推遲了經濟改革 並釀新難題
上週,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若經濟增長如預期,今年稍晚將減緩購債振興措施,投資人擔憂廉價的資金成本將上漲,慌忙逃離股市。
國際清算銀行(Bank IS)發表最新報告稱,各國央行的刺激舉措——接近於零的利率、大量的銀行貸款和資產購買活動,是有副作用的。該報告稱,最危險的一項副作用是,它減輕了政府承受的改革經濟、削減債務的壓力,同時也推遲了私營部門必要的去槓桿化進程。
BIS週日(23日)指出,如果債券收益率(殖利率)跳漲,光是持有美國公債的投資人就將損失超過1萬億(兆)美元,顯示出各國政府必須整頓財政的迫切性。
BIS痛斥企業界、家庭、及公共部門沒有善用超寬鬆政策所爭取到的時間進行改革,反而是推遲了必要的經濟調整。該機構指出,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果是形成新的金融問題。
自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公債收益率大幅下跌,因投資人尋求傳統的資金避險工具、監管機構亦要求銀行業者增加持債、各國央行亦買進債券,作為向經濟挹注資金的管道。
(責任編輯:王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