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6月14日訊】(自由亚洲电台)在中國大陸,只顧謀求暴利的企業,經常把上百噸危險化工廢物傾倒在農村,嚴重污染環境和危害村民健康。近來,這類把被稱為「生態炸彈」的危險廢物異地傾倒的事件頻頻曝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北京出版的《中國青年報》6月13日報道,在謀取私利的黑色產業鏈下,生產、轉運、傾倒等環環相扣,近期一些地方頻頻曝出異地傾倒危廢污染事故,如浙江企業跨省傾倒近40噸危險廢物、蘇州企業異地傾倒廢物導致土壤和水源受到重大污染等。
中國癌症村絕大多數是被化工廠、垃圾處理廠、礦山等污染了當地的水源、耕地和空氣而造成的。(AFP)
最近在安徽宿州市埇橋區解集村,該報記者調查了一處工業廢物傾倒點。當地環保局官員透露,他們對傾倒的廢物進行採樣檢測,檢出12種有機化合物,含4種苯酚類物質,都具有毒性。焚燒後,會產生有毒氣體,對呼吸系統、皮膚都有損傷。
報道說,事實上,此類異地傾倒危險廢物污染並非孤立事件。例如,前不久,浙江麗水市松陽縣一企業將140桶約37噸的「廢油」運到瞭解集村,倒在一個大坑內。此前已經拉來約250桶累計60餘噸廢油,傾倒在坑內焚燒,造成地表200多平方米被污染。此外,安徽利辛縣、渦陽縣等地近年來也都發生過傾倒危險廢物而造成污染的事故,有的造成長達10多公里河段的水質受污染,有的至今沒有查到危廢來源。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一位專家表示,近年來,全國異地傾倒危廢事件比較多。影響較大的有雲南曲靖鉻渣非法轉移傾倒事件等。在企業一味只追求盈利、危廢處理能力弱和政府監管不力等因素影響下,非法轉移傾倒屢禁不止。
在美國的環保專家武業鋼表示,類似事件說明,中國環保法規的嚴重不力,導致許多企業覺得寧可交污染罰款,也比遵守環保規則成本上划算的多:
「沒有人對這個社會負責。說起來這可能跟公有制社會有關係。他們工廠的那些工業廢物就拿到地方去埋,這是非常非常自私的表現。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這對環境和社會所造成的損害是有多大!中國目前的環保法裡也沒有針對這種惡習的足夠罰款。這種做法對老百姓健康的危害是多麼嚴重,這些肇事的企業的責任應該是很重大的,而且,他們是有意識的不按照程序去處理那些危險廢物,而是選擇把廢物拿到農村去傾倒。危害農村不說,而且把整個土壤也污染了,而土壤污染了就等於地下水也污染了。這是危害整個社會,應該這些企業工廠罰款到倒閉為止。」
《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還說,中國在危險廢物運輸、處理等方面均有明確規定。為什麼異地傾倒危廢還愈演愈烈?環保專家和基層官員指出,危廢傾倒一般是從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轉移,最後傾倒在農村。有的距離達數百公里,需經過生產、轉運和傾倒等環節,只要將一個環節把好,此類事件或將被制止。但一些地方不僅沒把好關,有的甚至存在「你污染我、我也污染你」的心態。
此外,黑色產業鏈的形成助推了異地傾倒危廢的多發。據警方透露,異地傾倒危廢的背後已形成了操作隱秘、分工細化的產業鏈。生產企業將危險廢物處理給下線,下線再轉手到偏遠農村,再交給下家,再聯絡當地「熟人」找地方傾倒。而且,地方當局的保護給違法傾倒廢料的企業增加了底氣。由於部分企業是當地納稅大戶,與政府關係密切,有關污染的調查經常遭遇來自地方政府的阻力。
報道說,中國已把危險廢物作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規定,如嚴格新建項目環境准入,落實轉移審批、經營許可等制度。但生態環保專家武業鋼表示,中國雖然已出台了些好的環保法規,但由於官員與企業的利益關係等,這些法規往往被置之不理:
「中國它不是沒有法律,而是因為在一個人治的社會裡,什麼東西都可以用關係來擺平。比如說,他可以跟書記說,說明他的企業為當地創造了多少GDP, 或者他可以跟環保局局長說,或者他可以用最簡單的辦法:賄賂。如果罰款一百萬的話,他給局長五十萬。這種模式在中國是很成熟的。法律不健全不說,即使健全的法律要實施,也會受到很大壓力。這種狀況下,污染還會繼續下去,直到老百姓實在受不了到政府那裡去鬧事,這又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
《中國青年報》的報道說,雖然中國各地出台了制度辦法,但異地傾倒危廢事件仍頻頻發生,暴露出責任企業的危廢處理觀念落後、逐利需求強勁,以及源頭監管不力等問題。有專家呼籲,中國應強化產生者責任制,嚴防他們污染責任轉移。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希望的採訪報道。
(责任编辑: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