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周公作指南車,羅盤是其遺制;錢樂作渾天儀,歷家始有所宗。
【讀音練習】
周(zhōu) 公(gōng) 作(zuò) 指(zhǐ) 南(nán) 車(chē) ,羅(luó) 盤(pán) 是(shì) 其(qí) 遺(yí) 制(zhì) ;錢(qián) 樂(yuè) 作(zuò) 渾(hún) 天(tiān) 儀(yí) ,歷(lì) 家(jiā) 始(shǐ) 有(yǒu) 所(suǒ) 宗(zōng) 。
【字詞義解釋】
周公(1)作指南車(2),羅盤(3)是其遺制(4);錢樂(5)作渾天儀(6),歷家(7)始有所宗(8)。
(1)周公:姓姬,名旦,西周人。周文王之子,武王弟。幫助武王滅殷商,武王崩,輔佐繼位的成王。制禮作樂,建立周朝的法制。
(2)指南車:一種用來識別方位的儀器,利用齒輪差動系統,車上的小木人,其手指永遠指着南方。
(3)羅盤:測定方向的儀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圓盤和裝在中間的指南針構成。
(4)遺制:遺留下來的樣式。
(5)錢樂:南朝劉宋時人。
(6)渾天儀:又稱「渾儀」、「渾象」。是古代研究天文的重要儀器。
(7)歷家:即天文學家。
(8)宗:依據、遵從。
【譯文參考】
周公發明了指南車,而羅盤是他遺留下來的規制;南朝劉宋時的錢樂,奉命製造張衡創製的渾天儀,觀察天體運行,從事天文曆法研究的人自此才有所依據。
* * *
【說故事時間】
古代的導航器--指南車、羅盤
有關指南車的發明有二種不同的傳說。一是大部分人認定的,由黃帝所發明的。相傳黃帝與蚩尤大戰時,戰場上突然起了漫天濃霧,無法辨別方位,就在緊要關頭,黃帝發明了指南車。指南車上有個木頭人,不論車子如何轉向,木頭人的手指永遠指着南方;有了指南車的指引,黃帝終於戰勝蚩尤。另一種說法是周成王時周公所發明的,當時南方某國的使者到中國朝貢,卻在回程中迷了路,周公便造了指南車,指引使者回到自己的國家。
南宋時出現的羅盤,也就是指南針,是根據指南車而來,但指南車是藉齒輪差動的機械原理製造,而指南針則是根據磁體指向地球磁場南北極的原理製成的。
中國人早在戰國時期就發現了磁石及其吸引力,並利用磁石能指出南北的特性,製成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四種不同裝置指南針的方法,分別是水浮法、縷懸法、碗唇法和指甲法。其中縷懸法指針轉動靈活,準確性較高,但限制較多,使用時不能有風,不得晃動。而水浮法最為實用,因為磁針漂浮水面,較能保持磁針的水平和穩定。沈括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磁針並不是正好指向南北,而是微偏西北和東南,從而發現了「地磁偏角」現象。而沈括對於磁針裝置方法的研究,後來發展成航海羅盤。
中國不但是最早發明指南針的國家,也是最早把指南針運用在航海上的國家。北宋朱?的《萍州可談》中記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指南針航海的紀錄。南宋時,中國人開始把磁針和方位盤相結合,組成「羅盤」,當時叫做「地螺」,又稱為「羅經盤」。指南針傳到歐洲后對整個世界產生極大的影響。
古代天文觀測器--渾天儀
渾天儀又稱渾象、渾儀,是中國古代研究天文的主要儀器,用來觀測星象、判斷節氣。古人認為天像雞蛋,地則似蛋黃包在其中,渾渾然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所以稱其為「渾天儀」。
據說在堯舜時代就有渾天儀,但史書上有明確製作記載的,東漢的張衡可算是第一位。張衡考據前人的數據,製作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推動齒輪的渾天儀,稱做漏水轉渾天儀。它是由多個可轉動的同心圓環組成,精銅製造的圓環上刻滿赤道、黃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及日月星辰。利用漏壺滴出的水來讓渾天儀旋轉,渾天儀轉動一圈剛好是一天,和地球轉動完全相同,能準確地測量天象。
南朝劉宋時的太史令錢樂,曾奉命以銅鑄造張衡創製之渾天儀。
【動動腦、想一想】
◎請利用簡單的裝置,重現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的四種不同裝置指南針的方法。
◎古代中國科技十分發達,除指南針、羅盤、渾天儀之外,還有哪些發明?請舉例說明。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