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5月2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 《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日前報道說,幾個月前,美國一家私營電腦安全公司曾指責中國軍隊某單位長期對美國從事網絡間諜活動。這種間諜活動後來一度消停下來,但最近又在恢復進行。《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多尼隆的話說,美國有關中國網絡間諜活動的交涉正在成為美中兩國複雜的安全和經濟關係的核心內容。
幾個月前,位於弗吉尼亞州的一家美國電腦安全公司指責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對數十家美國公司和政府機構發動了115次攻擊,盜竊了多種資料和信息,其中以商業機密居多,具體來說有:知識產權、產品開發藍圖、製造規劃、藥品臨床試驗結果、定價文書、談判策略、專利資訊,等等;還有一些政府文件。受到指責的這些攻擊三個月前開始消停了一段時間,但是最近又開始恢復進行了。
美國博爾州立大學榮譽教授鄭竹園表示,商業機密蘊涵著巨大的經濟價值,而從傳統來說,中國人又缺乏知識產權觀念,所以有關中國網絡間諜活動的這些傳說看來不是空穴來風:
「傳統的中國沒有版權問題,沒有版權的觀念。」
美國亞太法學研究所執行長孫遠釗教授表示,他已獲悉《紐約時報》報道的情況:
「(發動網絡攻擊的單位)似乎改名換姓、另起爐灶,展開新一波的試探和攻擊。」
孫教授表示,盜竊商業機密是最普遍的網絡攻擊活動:
「最普遍的(網絡攻擊)是商業竊盜—竊取他人的商業機密。」
孫教授說,一些網站所使用的密碼被認為可策萬全,實際上並不是不可破解的:
「有專門的人來研究如何破解(密碼)。」
這位亞太法學研究所的執行長表示,美國的《聯邦經濟間諜法》對竊取商業機密罪規定重罰:
「到目前為止,受到處罰的被告有非常高的比例是中國籍的。」
鄭竹園教授表示,美中兩國應簽訂一個互不搞網絡攻擊的協定:
「我不搞你的(網絡間諜活動),你也不搞我的。」
《紐約時報》的報道援引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女發言人凱特琳- 海登的話說,「我們所謀求的是要中國就我們的關切展開調查,並就網絡問題與我們展開對話。」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道。
( 責任編輯:林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