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頭城 .北關海潮公園

作者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8
標籤:

北關海潮公園位於宜蘭頭城的梗枋,大約在北部濱海公路(台2線)里程127K處的海濱,算是一處老牌的風景區。

台北、宜蘭之間的高速公路尚未通車以前,由濱海公路前往宜蘭的遊覽車,北關是必定停留的景點之一。

我曾經路經數次,停留觀賞北關海潮,不過還未曾完全走過海潮公園內的步道。有時遇到天雨, 有時時間匆匆,有時有幼兒吵鬧牽絆,所以只有短暫停留,看看海潮,浮光掠影而已。今天才真正完整的遊覽北關海潮公園。

「北關海潮」,自古以來名列蘭陽八景之一,這裡也是重要的關隘,控扼噶瑪蘭北方門戶, 而有「蘭城鎖鑰」之稱。清代在此設置營壘,據險以守,控制通行,盤查奸宄,以維護治安。

北關之名,已有二百年歷史。早在清朝嘉慶十六年(1811),清廷籌設噶瑪蘭廳時, 閩浙總督汪志伊與福建巡撫張師誠的〈雙銜會奏稿〉,即提及此處海岸「大石鱗列,天生門戶,為噶瑪蘭全境咽喉要道,應就地建蓋北關一座。」

嘉慶二十四年(1819),北關正式設置關隘,為噶瑪蘭通判(註:相當於現在的宜蘭縣長)高大鏞所闢建。 營壘橫直各十二丈(註:長寬各約40公尺),派駐外委一員(註:外委為清代台灣軍階最低的武官), 汛兵四十員。北關設有營牆、樓垛、兵舍、馬道、階梯等軍事設施,是一座小型的軍事城堡。

北關海岸

北關是進出噶瑪蘭的門戶,歷來蒞職的官吏或文人騷客經過此地時,觀賞海景,見巨岩奇狀, 海潮波濤,多有詩興,或描寫北關景色,或抒發宦旅之感。

宜蘭文人李逢時(1829~1876)的〈北關道〉,如此描寫此地所見風光:

半壁旌旗落日殷,孤城陡倚白雲間。
西風瘦馬海邊道,一片濤聲飛上關。

北關營壘的景象躍然紙上,一座宛如孤城的城壘,佇立於險峻的海邊,軍營的旌旗在海風中飄揚, 堡壘的馬匹在海岸邊走動,海濤聲,響徹關隘之上。

北關地勢險要,控扼蘭陽進出門戶,然而隨著噶瑪蘭的開發,移民湧入,淡蘭交通的需求增加, 民間紛紛走出各種便捷的入蘭道路。

當時民間商旅從水返腳(汐止)或深坑,經平溪、石碇、雙溪或坪林,穿越山區,翻越山嶺, 直抵頭圍。路線更為便捷,不必繞進東北角由北關進入蘭陽平原。北關控扼蘭陽門戶的功能便逐漸喪失。

從道光二十九年(1849)出任噶瑪蘭通判的董正官,在入蘭途中所寫的〈三貂〉詩句, 即可看出淡蘭道路的變化:

想像三峰天外嶢,現從島國指三貂。
猿梯直上雲千仞,鳥道惟通路一條。
望若茫茫西海隔,開蘭步步北關遙。
內山樵徑來茶客,說距新莊只兩朝。

詩文敘述淡蘭官道的行旅艱苦,而董正官在行旅途中遇見的茶商卻告訴他,走內山的小路只須兩天就可抵達(台北)新莊。 由此可見當時民間茶商已經走出一條淡蘭之間的內山路線了。

北關海岸的嘉慶古砲

同治初年(約1862年)繪製的《噶瑪蘭廳輿圖纂要》,描述北關時,已加註「因年久傾塌,應修葺。」 反映了北關「蘭城鎖鑰」地位的改變與式微的事實。

如今的北關,只徙留地名而已,當年的營壘城垛早已不留遺跡。

北關海潮公園現保存了兩尊嘉慶二十二年(1817)的古砲,但這並非北關的舊物, 而是來自於當時的烏石港砲台及頭圍營壘。

民國六十七年(1978)政府興建頭城分駐所(今頭城派出所),整地時挖出這兩尊古砲, 原交由頭城鎮史館保存,後來遷移至北關海潮公園內,以供遊客懷古,遙想北關營隘的情景。

北關營壘已成歷史,往事如煙,不留痕跡,然而北關海岸的巨石,北關的海潮依舊,故壘東邊,亂石林立,驚濤裂岸, 景致則與二百年前無異。 北關的海岸地形以單面山及豆腐岩著稱,是百千萬年來風吹浪打逐漸形成的地貌。一面傾斜,一面陡峻的單面山, 岩壁插入海面,岩壁與海浪相激盪,捲起白濤響浪。

道光四年(1824)巡視噶瑪蘭的福建巡撫孫爾準 (1772—1832),以詩句形容北關海岸的這種景象:

「山頭亂石金華羊,下飲大海波茫茫。」

北關海岸礁岩

孫爾準將北關海岸插入海中的一座座單面山,形容成金華山一隻隻的石羊俯飲海水,這樣的巧喻相當貼近今日所見的情景。

道光五年(1825)出任噶瑪蘭通判的烏竹芳的〈北關海潮〉則以「雪浪飛騰響怒潮」來形容北關的驚濤拍岸的情景。

今日風平浪靜,並未如過去冬日路過時,所見的這種壯闊氣象。因為風浪小,出現頗多漁船在海上作業, 又是另一番景致。

北關海潮公園現在隸屬於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公園旁側有民間經營的溫泉渡假中心及獅子博物館, 公園內設有停車場及公廁,有商店區販賣冷熱食,遊憩設施相當完善。

步道沿著海岸通往海岸礁岩區,海岸有單面山、豆腐岩、小海岬等地質景觀, 巨岩林立,奇形怪狀,巨岩之間有狹窄的一線天景觀,也有海蝕岩洞,蔚為奇觀。

步道或繞經海岸岩壁下,可以近觀礁岩節理;或盤攀爬上礁岩高處,可俯瞰海岸地質或遠眺海上風光。 龜山島如海龜浮現於海面,而漁舟成群捕魚於海上。步道沿途有老榕綠蔭、涼亭坐椅及觀景平台, 供遊客休憩及觀景。慢走欣賞風景,大約三十分鐘至一個小時,即可繞完北關海潮公園。

北關海潮公園交通便利,容易親近,以自然風景取勝。園內兩尊朝向汪洋大海的古砲, 砲管鐵面逐漸磨滅的「嘉慶」、「噶瑪蘭營」模糊鑄字,則令人有悠悠歲月的歷史懷想。

旅遊日期:2012.08.16 (寫於2012.08.23)

旅行地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www.tonyhuang.idv.tw/@
北關海潮公園。

觀景平台眺望地質景觀區。「山頭亂石金華羊,下飲大海波茫茫。」

北關海面作業中的漁船。

北關海潮公園步道。

枝幹橫生的老榕樹。

嘉慶二十二年(1817)古砲。砲管以凸鑄方式鑄刻
「嘉慶二十二年冬月吉日 奉憲鑄造噶瑪蘭營大砲一位重六百斛」。


一線天。

穿過一線天,沿著海岸岩壁下的步道,抵達地藏王菩薩岩窟洞口。

海蝕岩窟內設有地藏王菩薩廟,類似基隆仙洞巖,但規模較小。

地藏王菩薩廟前的單面山,岩面有豆腐狀的節理。

海岸矗立的巨岩,宛如巨大的石筍。

石筍旁的觀景平台。眺望龜山島。

步道最高點,有巖高水遠的石碑。民國六十六年(1977),頭城鎮長題字。


從高處眺望濱海公路,遠處為梗枋漁港,最遠處隱約可見烏石港。

高處北望三貂角。

相關新聞
新竹五峰.張學良故居、張學良紀念地
新竹五峰.清泉散步
歷史探索.魚路古道「河南勇路」身世之謎初探
新竹北埔.金龜岩步道、猴洞步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