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5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4月15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首季GDP年增率為7.7%。29日,中國31個省也公布了他們的GDP數字,但卻沒有一個省的年增率低於7.7%這個全國的平均數。許多專家一直不解,為何中共的國家統計數字和各省的數字會差異如此巨大?
《大西洋月刊》報導,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已經是一個很長期的現象了。自1985年以來,中共國家統計局和各省統計局開始分成兩個各互不干擾的體系,此後各省的資料由各省統計機構蒐集和計算。
而國家統計局則只負責統計全國的經濟數據,不引用來自各省的資料。1985年以後,兩者的數據開始持續出現分歧的現象。在2009、2010和2011年,各省統計的GDP總合產值超出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分別達2.68萬億人民幣(4,300億美元)、3.5萬億和4.6萬億,2012年的落差更高達5.73萬億人民幣(約佔GDP的11%)。
這個落差部份來自技術性因素,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各省和中央採用了不同的「參考點」數據和統計校正。其次,部份省內的經濟活動有被其他省分重複計算的問題。
但無論如何,光是技術上的錯誤也不能解釋如此龐大且持續擴增的落差。中國的媒體和民眾不免臆測,中共所公布的經濟數據是人工修正過的。
這個合理的懷疑也源自於中共官員的獎勵體系,因為經濟的表現仍被用於省級官僚的考核和升遷的評量上。這讓經濟的統計數字特別容易被政治操弄,以達到服務官員個人的目的。新浪微博網友@xuehanbo認為:「各省公布的數字被高估的真正理由很簡單:地方當局仍然瘋狂於GDP的增長,它是考核官員績效的重要標準。」
去年4月,中共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一個會議中坦承,數字造假是統計扭曲的最主要來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局建議幾個措施來改革這個雙頭的統計回報體系。在2004年,國家統計局希望監控各省統計局所回報的經濟資料。在2006年和2011年,該局提倡兩個體系的整合,以便掌握各省經濟統計數據的回報。
然而,上述的措施沒有一個被落實。一個理由是,統計貪腐的根本原因無法透過改革來消弭。因為當前官員的考核和升遷體系,提供了統計造假的主要動機。
《北京青年報》近期一篇社論建議:「只有一個方法可終止各省和全國GDP統計的矛盾,那就是改革官員的考核體系,並提高民眾在這個過程中的話語權,讓地方官員不僅要對GDP增長負責,也要對環保、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和永續的發展負責。唯有如此才有希望將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間笨拙的GDP之爭中解放開來。」
(責任編輯:畢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