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5月15日訊】(自由亞洲電台)中國官方星期二發佈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以大量經濟數據強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評論指出,社會進步所依賴的公民憲法權利保障,是當前中國亟需面對的問題。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在當天發佈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總長約2萬餘字,該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及外部交流合作等6個方面,介紹了中國人權狀況的最新進展。
官方新華網隨後的報道更突出「民以食為天」的觀點,強調糧食生產9年連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北京理工大學的經濟學者胡星斗教授表示,中國的人權狀況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如果與文革時期相比確實不可同日而語。但就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公眾雖然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質文明,但同時由於法制社會制度建設的不足,侵犯人權的事件仍然時有發生。
「像勞教制度還沒有被廢除;上訪者還經常受到暴力打壓;強制征地、強制拆遷還在全國各地普遍上演。這些都說明,在中國公權力還是沒有受到應有的制約。在建設法制國家方面,甚至我們可以說中國基本上還是一個人治的國家。」
胡星斗教授認為,與發展經濟相比人權建設的內容還必須基於對公民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的尊重。而中國政府應切實通過立法加入《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法律層面實現對公民權利的保障。
「僅僅物質基礎還不夠,人們還不能夠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人民的財產權目前在中國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剝奪財產的情況也屢有發生。未來就是應當把中國政府所贊同的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落到實處。」
《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表示,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級國家機關的意志和行動。相關的「人權」詞彙在分別載入中國憲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中國共產黨黨章之後,中共「十八大」還將「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確立為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
但白皮書指出,中國人口眾多,區域差異較大,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實現更高水平的人權保障,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目前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訪問研究的中國憲政學者張博樹表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涉及人權保障的一個基本內容,也是執政者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政府雖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當中為改善人民生活付出了努力,但僅僅以生活水平作為保障人權的主要基礎顯然並不正確。
「什麼叫『更高水平的人權保障』?現代的公民不僅僅是一個消費者,還是一個公共事務的參與者。政治訴求、表達訴求,這些都是現代人權保障非常重要的方面。顯然,今天的中國還有相當距離。公共權力-政府受公民的委託來從事服務,但是在今天的中國現實裡,關心公共事務的公民往往由於對政府的批評反而遭到打壓、甚至被迫害。這種現象在今天的中國國內,仍然時有發生。」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初正式接任國家主席職務,而習近平能否開啟「依憲行政」的改革也隨之成為民間輿論熱議的話題。
然而,近日有關中共宣傳部門嚴禁高校教師宣講普世價值、司法獨立、新聞自由和公民權利等「七不講」的傳聞透露之後,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政治走向選擇,再次引起外界的關注。
張博樹指出,從各國民主建設的經驗來看,政府保障人權的前提就是尊重公民發表言論、集會和信仰自由等最基本的權利。而這一基本保障在當前的中國卻面臨著制度性的阻力。
「由於中國今天的現存政治體制和政治結構,在這方面有很多的障礙,這是我們需要去努力改變的情況。雖然說中國是一個很複雜的、超大型的國家,我們在追求公民結社自由、乃至未來的公民組黨自由等方面,可能要經歷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努力。但至少從當政者來講,這方面要有一定的膽略、要有一定的前瞻。要知道,公民的結社其實對於中國未來更高水平的政治機構建設是有利的。」
中國學者張博樹還強調,致力於建設培養公民意識的現代教育手段,也是中國在人權保障方面需要早期注重的問題之一。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何平的採訪報道。
(責任編輯: 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