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5月11日訊】上回說,「村屋」,一向給人感覺,是鄉民地區的房屋,與世隔絕,遠離塵囂,不問世事,自給自足的人居住。有部份村屋隱匿在群山之中,有部份顯露在高峰之上,亦有部份在沿海地區,更有不少著名而且傳奇式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
上次簡潔地介紹了西貢,遲幾回,再進一步介紹西貢。今次談的是被群山和碧海環抱的聚寶地「屯門」。
「香港」是大陸山脈的延伸部份,早在大約一萬年前,九龍半島和香港島是連接的一片陸地,後來地震引致板塊移動,山體下沉,海水侵入,最後形成了維多利亞港。
考古證明,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在「香港」活動,發現的香港史前歷史文物遍及蒲台島、長洲、大浪灣、滘西灣、南丫島等等。中國歷史文獻亦有記載「香港」是中國郡縣一部份,遠至秦朝。
中國歷代皇朝,在「香港」設立官僚治理民眾,例如,唐朝時代,「屯門」,是廣州對外的重要交通港口;宋朝時代,在大嶼山設立官僚治理民眾外,還駐摧鋒軍,保護商旅;而「宋皇台」、「李鄭屋漢墓」、南宋的「青山禪院」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
[[11]]
屯門曾是保衛珠江口要道
今次談及「屯門」,古代,已經是中外海上主要交通航道之一,三面環山,天然避風港口,唐朝時期,屯軍在此,保衛進入廣州的珠江口要道,「屯門」名字由此而來。
唐代文學家韓愈、詩人劉禹錫都曾途經「屯門」因目睹一些情景而提詩作價評介。
東晉,孫恩與妹夫盧循先後起事,盤踞番禺(今廣州),率兵北伐起義失敗,餘下部眾逃至「香港」的「大嶼山」(古名「大漁」)定居,以捕魚及製鹽為業,曾被稱為「盧循遺種」,亦稱「盧餘」,由此,日後產生該地的名稱「盧亭」。秦漢之制,每十里為一亭。
「青山」一帶,景色優美,奇花異草,翠柏蒼松,清幽憩靜,有「海上勝景」之稱;河北「杯渡襌師」也是留戀「青山」景色而定居,並流傳了很多動人故事。
「屯門」擁有不少名勝古蹟,此處的「杯渡仙踪」、「青山襌院」是其中例子。
「屯門」地區,包括藍地、亦園、大欖涌、掃管笏、稔灣、龍鼓灣、爤角咀等等,亦有大小磨刀、匙羹洲、龍鼓洲、沙洲等等的島嶼;著名地標有黃金海岸、三聖邨海鮮、屯門碼頭、屯門市中心、虎地嶺南大學、青松觀等等。
[[6]]
設計特色:原居民簡樸風
現在的「屯門」,建築群中,公屋隨處可見,人口眾多,交通便利,西鐵與輕鐵到達每個主要屋邨,私人樓宇與公屋咫尺之間,唯獨是村屋,獨樹一幟,坐落不同的山坡地腳脛。此處村屋的建築設計多以原居民之簡單樸實為特色,亦有少部份是獨立屋的品味。
英國未佔領香港前,清末已經有居民定居在香港,在1889年,全港人口登記譜查,登記後,每年以耕種收成物或金錢作糧餉,繳納給政府,這些便是「原居民」。
現代,我們談論的「原居民」,多指新界原居民,這類居民有法律上的定義。「新界原居民」的祖先,早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之前,已經定居新界各條村落,居民及其後人,泛指「原居民」。原居民有權申請改變自己土地用途,例如,把農地轉為建築房屋用途。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下深圳河以南、大鵬灣以南、界限街以北、島嶼二百多個包括大嶼山,由1898年7月1日起,租期99年,於1997年6月30日到期。
土地劃分方面為:
D.D. 地約
LOT. 地段
Section 分地段
Subsection 子分地段
Remaining Portion 餘地
所有建築群或村屋,都在這些劃分地面上興建房屋或設施。
1842年,香港開始有拍賣土地,地權制度和土地批租制度展開,二次大戰前,房地產業處於萌芽時期,以依附建築為主,「建築置業」成為地產投資項目,多以置業收租為主。
當時,最大的地產公司是英資的「置地」公司,在香港島「中環」,建立具有規模的「地產王國」。
當年,室內設計未能獨立成為主流,其內容涉及多方面,環境的藝術和精神,是和建築及傢具兩方面的風格和流派緊密結合一起;以期望配合設計,將會套上圖畫、造型、藝術、文學、音樂、顏色、燈光、材質、雕塑等等的風格,與設計的流派緊密結合互相輝映。例如「後現代主義」一詞是起於西班牙的文學著作中,「風格派」是荷蘭造型藝術的流派。在彼此互相影響下,室內設計逐漸由建築系中分支出來成為獨立的學科。
青山青山灣 蔭澤後人
香港的靠山,來龍從廣東山脈,向南直走,經過深圳河,穿越大帽山而成為香港的祖山。
大帽山至屯門地區,大帽山分行幾支龍脈,飛騰靈活,氣勢活躍,北至輞井,盡龍至尖鼻咀。南至拔起青山、龍鼓灘。西行經蓮花山、田夫仔、白虎谷、紅水山,平田過峽經藍地、屯子圍。青山為屯門的主峰,落脈結穴的好地方,能夠蔭澤後人,不失為一幅聚寶地。
青山灣聚水,明堂開揚,青龍於龍珠島,白虎位望后石,豐衣足食之象;理想屋舍在碼頭沿海一帶的屋宇。
下回繼續談談地產業發展和有甚麼地契?各地村屋的來龍去脈和有何經歷?也談談甚麼是村屋之丁權?下周繼續「村屋」第三回。◇
(責任編輯:澹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