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路很多條 成功法則只有一個

作者:林金郎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兔爸爸要提醒各位學子,做任何事都該扎實下功夫,又不墨守成規有創意,不設限在一個框架裡。

現在是多元成就時代,兔爸爸一向認為,不一定要走學術路線,也不一定要以就業為考量,選擇自己喜歡的路去走,最容易成功。但是,路雖然有很多條,如果想要成為那行業的佼佼者,唯一不變的法則卻只有一個:盡力,完全的盡力!

曾經有一天晚上,兔爸爸在一間戲院門口看見一個Band的專屬表演,那是戲院特別規劃出來讓年輕人表演的場地,讓他們有曝光的機會,也順便為自己爭取一些人潮。當時兔爸爸看見幾位年輕人散漫的站在棚子下,慵懶不協調的唱著歌,輪到那位背歪肩斜的男生表演時,他就翹足坐在音樂箱上說:「我昨天在夜店混到天亮,接著又一夥人去出遊,現在還沒睡飽就過來,還滿睏的。」然後其他人不知在應和什麼無厘頭搭著話後,又唱起另一首五音不全的歌。

我當時腦中升起和電視選秀節目評審一樣的念頭:「你對得起表演嗎?你對得起舞台嗎?你對得起音樂嗎?你對得起坐在下面看的觀眾嗎?最重要的是,你對得起自己嗎?」圍觀人群漸漸少了,我在旁邊觀察很久,發現自始至終都沒有人樂捐給他們任何一個銅板。後來,這家戲院也沒再辦過門口演唱會,大概招牌被搞砸了吧!

盡力 創意也要下功夫

或許很多人會誤以為,表演就是取悅大眾,所以只要耍耍嘴皮、發發噱頭,殊不知,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布袋戲傀儡一個看似簡單的翻身,卻是師父練習了幾千次、幾百次後的結果,歌者一個聽似輕鬆的轉音,也是幾年晨昏吊嗓的結果,如果不下苦工,最後學藝不精,說、學、逗、唱樣樣不精,反而落得像叫賣狗皮膏藥,走江湖那樣油腔滑調的蒙混拐騙,就「落漆」了!

表演如此,其他各行業何嘗不是呢?強調創意也是如此,並非歪七扭八、不成體統就是創新。創新要成為一種有價值的商品,甚至產業,除了突破原有的窠臼,更要建立起新的完整體系和架構,否則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完全不足取,而其中的關鍵便是:盡力,並非創新就不需下功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接下來,可以談談「透過改變定義來控制情緒的方法」。 前文中提及,人類在下定義時,會使用腦中三個不同箱子裡的記憶。如前言所述,正是這三種記憶,讓「下定義的基礎=原因」。
  • 那麼,對於打掃充滿厭惡記憶的人該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只要不斷增加「打掃是與美好未來接軌的第一步」的未來記憶就可以了。 「打掃是件討厭的事」這樣的情緒要轉變成「喜歡打掃」的情緒,只能增加一旦打掃就會有好事的記憶。
  •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最近研究發現,小時候不多動而且專注的孩子比起那些容易分心的孩子更有可能從大學畢業。
  • (大紀元記者邱晨溫哥華報導)「未來傑出企業家36佳」是由聯邦政府投資,加國一流企業首席執行官們輔導, 旨在為加拿大培養自己的喬布斯項目, SFU大四華裔學生鄭漢森因成功創辦WittyCookie網站服務公司得以入選,鄭漢森將與同伴一起,創辦類似蘋果公司那樣的大公司。
  • 矽谷是許多成功的企業家與優秀創新人才的孕育誕生地,他們各自有獨特的特質,不同於一般人,有時甚至被視為「怪咖」:曾任職Google副總裁的馬麗莎•梅爾(Marissa Mayer)是高級時裝工作狂;知名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首席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為產品的痴迷狂,幾可為其廢寢忘食;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則是腎上腺素過旺的運動狂,駕遊艇、開飛機,還買下了整個島嶼。
  • 人們都不願生活在壓力之下,這種壓力來自身份的不同,來自利益的追求,來自對生活的嚮往。你可以找出任何理由給自己奮鬥、抗爭的行為、說法和藉口,但現實的生活中,你真的需要成功嗎?我們每一個人真的需要成功嗎?成功代表生活嗎?成功代表幸福嗎?
  • 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於4月2日邀請凌美秀博士在MIT分享成為一個女性領導者的經驗體會,MIT斯隆商學院陳盈妤博士主持討論會。
  • (大紀元記者吳宇凡編譯)「我比別人卡認真,我比別人卡打拼,為甚麼,為甚麼,比人卡歹命。」台灣台語歌手阿吉仔一首「命運的吉他」道出了工作上,認真的態度雖然重要,但是只有認真並沒有辦法在工作上出類拔萃,高人一等。要成功,你必須從眾多的人群中引人注目,嶄露頭角,美國求職網站Inc.com提供了六種方法。
  • 你打算如何善用退休後有錢又有閒的日子呢?現在有越來越多退休的美國人想回學校進修,一方面可以終身學習,一方面可以擴大社交圈。退休後再去讀書有什麼好處?1.多賺一些錢。2.擴大社交圈。3.開拓新視野。4.創業。
  • 18歲的納丁‧勞弗(Nadine Lauffer)成為在家上學運動的一員。這些家庭正在打破有關在家上學的神話。通過每週的播客,她還一直在幫助青少年在高中期間無所畏懼地在家上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