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預測公佈 10大改變世界的新科技 (下)

人氣 1737

【大紀元2013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熙綜合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於23日公佈,今年預測的10大可能改變世界的創新科技技術。MIT預測的未來科技新趨勢,可是想要獲得致勝先機的科技企業大廠不可或缺的商業參考利器,企業可根據這些預測提早掌握關鍵的革新技術,創造企業的領導商機。

MIT表示今年的預測評定的準則是:能帶給人們運用於生活中的強大先進新技術。以下是符合麻省理工學院在2013年評選的突破創新科技:

六、人工智慧(AI)仿人腦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趨勢,將進入擁有自我深度學習和判斷的能力。人工智慧將會自行判讀語音、圖像和視訊等資訊,再執行最恰當的任務和解決問題。(攝影:CARSTEN KOALL/AFP)

蘋果手機的Siri語音辨識系統,能聰明的「聽懂」人類的大部份語言,並做出正確的「答覆」,這就是人工智慧透過深度學習的進程,在技術上大躍進的成果。

人類發明人工智慧並建立仿人腦神經元的構想始於1950年代,人工智慧專家及系統程式設計師們,開始試圖讓人工智慧透過模擬人腦的思考和工作方式,來設計開發人工智慧的運用程式。

最著名的人工智慧研究專家,應該非庫茲威爾(Ray Kurzweil)莫屬了,他在去年出版了一本關於如何創造人工智慧,達到擁有自我思考、學習並做出判斷的仿人腦智力的書籍。

庫茲威爾表示,他計畫創造一架幾近人類智慧的仿真人智能電腦,它的人工智慧必須具備能辨別人類語言,再自己進行推論以及做出執行任務的決定。

簡言之,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趨勢,將進入擁有自我深度學習和判斷的能力。人工智慧要達到仿真人智能的技術,則必須具備革新的多層神經網絡演算法的功能,取代昔日電腦的簡單傳統演算法。

如此一來,人工智慧才能擁有自我深度學習的能力,再自行判讀語音、圖像和視訊等資訊,並執行最恰當的任務和解決問題;未來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人工智慧,將不再只是一具僅會接受命令,再被動的執行任務的機器。

七、超高效太陽能(Ultra-Efficient Solar Power)

不久前加州理工學院的材料科學及應用物理系教授阿特瓦特(Harry Atwater)表示,他的研究實驗室已成功研發出,能產生高於目前的太陽能板兩倍電力的裝置。(攝影:Hector Retamal/AFP)

人類未來若能達成超高效太陽能的技術,將能獲得比目前的太陽能技術多一倍以上的再生能源,這項技術便能左右且大大的改變人類的經濟效益。而今想要實現這個夢想,似乎不再遙不可及並可能已經近在咫尺了。

目前傳統的太陽能面板,大約可儲存太陽20~25%的能源,若是使用多層混合半導體的太陽能板,也只能達到39%的效率。

不過不久前加州理工學院的材料科學及應用物理系教授阿特瓦特(Harry Atwater)表示,他的研究實驗室已成功研發出,能產生高於目前的太陽能板兩倍電力的裝置。

太陽能板的基本材料是半導體,能將電子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一個地方;而伴隨著電晶體與半導體技術的蓬勃發展,太陽能的效率與技術也迅速的提升。

太陽能技術不需使用足以造成空汙和有毒氣體的燃料,而只需要少量的維修,再者太陽能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

綜觀上述的這些優點,只要目前的太陽能效率提升成為超高效太陽能,未來太陽能源的需求與發展,將會是最有潛力的能源之一。

八、來自廉價手機的龐大數據(Big Data from Cheap Phones)

收集和分析簡易型手機中存在的龐大資訊,可能提供人類許多意想不到的有效訊息和見解,例如我們可以從這些訊息中,獲知人類的移動路徑與行為模式,藉此可能找到正在擴散流行的傳染疾病預防方式,以及它的傳播方向。(AFP)

收集和分析簡易型手機中存在的龐大資訊,可能提供人類許多意想不到的有效訊息和見解,例如我們可以從這些訊息中,獲知人類的移動路徑與行為模式,藉此可能找到正在擴散流行的傳染疾病預防方式,以及它的傳播方向。

分析民眾行動與疾病傳播資訊的研究專家,即是靠著分析手機的訊號發射塔所獲得的數據,來找到以上的人類行為答案。

採集和分析行動通訊的移動數據,再運用到維護公共衛生的分析數據上,這個概念大概從2000年中期開始萌芽,因為當時是手機使用成長率開始向高峰攀升的起點。

美國波士頓的公共衛生部流行病學專家卡洛琳‧布琪(Caroline Buckee)表示,透過對行動通訊據點的分析,可找出當地的高通訊率地點,這表示大多數人正聚集在某個特定點上,進而能找到流行病疫區的高傳染危險地。如此一來,防疫專家可以劃分出疾病的傳染層級和區域,進行不同的防疫和治療工作。

布琪說分析手機的龐大有效數據,是研究流行病學的未來趨勢。如果人類想要完全根除像瘧疾這類疾病,人們就必須學會如何運用和分析手機的龐大行動數據,它們背後所隱含的訊息。

九、記憶植入法(Memory Implants)

美國洛杉磯南加大的生物工程及神經學家柏傑(Theodore Berger)博士表示,推展記憶植入研究的構想,來自於想要協助患有嚴重失憶症的患者。(Fotolia)

在一名腦神經專家對外宣稱,他已經破解人類腦部儲存長期記憶的方式與記憶碼的型態後,人類想要透過記憶植入的方式來改變腦記憶的內容,似乎已可能成為另一項人類前所未有的革新技術。

美國洛杉磯南加大的生物工程及神經學家柏傑(Theodore Berger)博士表示,推展記憶植入研究的構想,來自於想要協助患有嚴重失憶症的患者。

設想一名阿茲海默症病人,或是因腦中風而記憶嚴重受損的失憶症患者,病後不認識自己周邊的親人,甚至連自己是誰也不知道時,此時若能將他先前儲存在電子記憶體內的記憶,重新植入他的腦部,就能讓他重拾往日的生活步調,重返正常的人際關係中。

柏傑博士與研究團隊,長期投入研發仿人腦神經元,模擬人腦處理單一訊號運作模式的矽晶片記憶體,已有20多年之久了。柏傑博士表示,人腦記憶神經元的功能,就是執行回憶我們在一分鐘前,從事過的事物經驗,或是已獲得的知識記憶。

研究團隊目前在了解人腦記憶的儲存和回憶方式,並創造出仿真腦記憶晶片的技術上,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成果。柏傑博士表示他在人工記憶植入的研究領域上,最終的理想目標是,能幫失憶者植入可以重新創造長期記憶的神經元晶片,協助他們的腦部恢復記憶力。

十、胎兒產前基因檢測(Prenatal DNA Sequencing)

進行這項產前檢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提前獲知懷孕中的胎兒是否健康。以往篩檢胎兒是否罹患唐氏症等先天不良疾病時,多採用羊膜穿刺法等侵入式的檢驗法,但這種檢測方式有導致胎兒流產的風險。

最新的胎兒產前基因檢測機,則是一種非侵入母體的胎兒DNA檢驗方法,此機器能迅速的將胎兒的DNA排序情況以畫面呈現出來,以判讀母親腹中的胎兒是否有先天的DNA缺陷和疾病。DNA排序檢測機器以往只用於實驗室的研究項目中,近年來已逐漸轉移到醫學用途上。I

Llumina公司即是製造基因排序檢測機的前沿企業,該公司的基因排序檢測機,是最被各學術單位及醫療機構廣泛使用的機器。Llumina認為胎兒基因檢測,將會是未來產前檢查的醫學革新方向。

但是在進行過這項醫療檢查之後,父母是否該終止有缺陷的胎兒繼續成長的選擇,所牽涉到的道德問題,仍是政府或民間各團體的爭議話題。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全球暖化 北極圈未來穿綠衣
無彈藥未來武器 美海軍明年部署激光炮
資訊科技評比高  歸功人力建設
研究:植物長出黃金 未來不是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