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婚潮猛增 《離婚前規則》熱播

人氣 27

【大紀元2013年04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2012年年底,一部都市情感劇《離婚前規則》在熒屏熱播,該劇講述了幾個80後年輕人在職場與婚姻中的奮鬥和最終離婚,有評論認為這是「獨一代婚姻成長樣本」。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網站報導,在中國結婚,只需要兩樣東西,一為身份證,二為戶口本。但在表面容易之下,維持一個健康和幸福的婚姻卻是道難解的題。而這道難題不僅僅是「80後」面臨的,全球各國各個年齡段的人都需要面對。

近日,一個中國網站做了一組「明星夫妻離婚率走高」的專題,對那些離婚的明星夫妻進行了盤點,文中稱,「演藝界近四年結婚的一百多對夫妻中,有30多對明星發生婚變直至離婚,中國就占了20多對。」明星夫妻離婚已經屢見不鮮,僅2012年被曝出離婚的就有董潔與潘粵明、樂基兒與黎明等。

然而,明星離婚還僅僅是中國人的婚姻中的小小一部分。關於中國人的婚姻,幾個數字值得關注:離婚率連續7年遞增;22~35歲人群是離婚主力軍;目前,北京、上海的離婚率已超過1/3。

一向崇尚「家和萬事興」的古老中國,正遭遇婚姻動蕩的衝擊。這在2009年的表現尤其明顯,那一年,全國共有120多萬對夫妻喜結連理,但離婚的夫婦卻有196萬多對。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國離婚人數和離婚率就開始呈現持續上升趨勢,近5年來增速明顯,增幅高達7.65%。

究竟是什麼影響了中國人的婚姻幸福感?是情感?是金錢?還是孩子?近日,《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2012中國人婚戀幸福感」調查。

有情勝過有錢

調查顯示,對於已婚人士而言,影響婚姻幸福感的十大因素依次是:夫妻二人間的情感、溝通的意願和能力、相互忠誠、孩子、收入、性生活、婆媳關系、對方與自己家人的關系和住房和家務工作分配。選擇「夫妻二人間的情感」(61.5%)的受訪者比選擇「收入」的高出了24.3%。

與2011年的調查結果明顯不同的是,受訪者對於情感、溝通理解和忠誠的重視程度均超過了前年,在前年影響婚姻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被排在了第一位,接下來才是夫妻二人間的情感。

除了對千餘名公眾進行問卷調查外,《小康》還對數十名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次的已婚人士進行了深度訪問。

武漢心天地心理咨詢機構創辦人駱霞是一位婚齡在10年以上,目前婚姻生活滿意的女士。她說:「物質會對婚姻有一定的影響,問題在於你的標準是什麼,比如說一個人是有個地方住就可以了,還是需要別墅。」在駱霞看來,標準定在哪個位置,則是夫妻之間兩個人的事情了。

知名作家蘇芩則特別強調了溝通、理解的重要性,「如果兩個人溝通特別順暢,我想他們之間不會發生特別大的衝突。」

蘇芩還是全國多家電台、電視台、平面媒體的情感專家顧問。她說,很多夫妻在孩子或者婆媳關係問題上發生了矛盾,「其實這些問題的最終落腳點還是兩個人的感情出現了問題,雙方已經不願意互相去體諒和包容對方了,矛盾就開始出現。」

忠誠度

雖然中國的離婚率在不斷上升,但那並不代表中國的大部分已婚人士婚姻生活不幸福。面對「你還會跟你現在的這個愛人結婚嗎」的問題,80%的已婚人士堅定地表示還會選擇現在的愛人。

值得注意的是,婚齡在三年以下的已婚人士,選擇「會」的比例最高,7至10年婚齡的已婚人士中,選擇「會」的最少。

不過,如果遇到了心儀的對像,卻只有57.5%的受訪者可以肯定自己不會發生婚外戀。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婚外情」持寬容的態度,認為這是一種情感的補充,只要不觸犯他人的利益,就能接受。

《小康》調查還顯示,在促使公眾產生離婚想法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對方出軌」,排在第二位的是「家庭暴力」。

總體而言,中國人的婚姻幸福感還比較高,在參與調查的已婚人士中,77%的受訪者從來沒有經歷過婚姻危機,22.5%的受訪者經歷過婚姻危機。在產生離婚想法的因素中,除了對方出軌和家庭暴力外,還存在著對方有不良嗜好,婆媳關係不和睦,性生活不和諧,家庭收入不足,婚姻與事業發生衝突,一方跟不上另一方的發展速度等問題。

在參與調查的已婚人士中,59.4%的受訪者感覺「比較幸福」,17.7%的受訪者感覺「非常幸福」,14.2%的受訪者「說不好」,僅有8.6%的受訪者感覺自己「不太幸福」或是「很不幸福」。

調查結果也顯示出三年以下婚齡者幸福感最高,而7至10年婚齡者幸福感最低。

溝通

感覺婚姻生活非常幸福的駱霞,每天都會和自己的丈夫聊天3個小時以上,他們通常從下班後的晚餐開始交流,飯後還要一起散步、做運動。除了工作時間外,兩個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會在一起,聊孩子、聊各自的工作,當然也聊他們共同喜歡的電視劇。

而在《小康》調查中卻發現,並不是每位受訪者都會和自己的愛人有這麼長時間的交流,過半受訪者(58.9%)每天和愛人的聊天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不注重溝通也是「7至10年婚齡幸福感最低」的原因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婚的甜蜜消逝後,中國夫妻就不太注重「談情說愛」了。

在蘇芩看來,不僅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如此。「國外的一個調查發現,婚齡越長,夫妻之間越不了解,反而是婚齡在3年之內的那部分夫妻特別了解對方喜歡什麼。」

蘇芩說:「婚姻往往是兩頭特別甜,中間有些糟糕,所以中間這段過程需要的就是耐力。」

在蘇芩看來,夫妻之間應該多溝通交流。「夫妻之間還有很多種溝通交流的方式,比如觸摸和肢體語言,比如在看電視的時候可以靠得近一點,大家都會覺得親近。」

孩子

在大多數中國人眼中,孩子注定是要與婚姻掛鉤的,「孩子是愛情的結晶、婚姻的產物」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小康》調查發現,中國人把「健康可愛的孩子」幾乎看得與「相互忠誠」同等重要。

「很多中國人把孩子看得過於重要,甚至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己的感受。」蘇芩說,「其實真正幸福的夫妻都會把對方看作是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

如果政策允許,45.5%的受訪者會選擇生兩個孩子,40.9%的受訪者會生一個孩子,5.3%的受訪者想生三個孩子,4.0%的受訪者有生三個以上孩子的願望,也有4.4%的受訪者表示一個孩子也不會生。

人品和性格

《小康》還對250名單身者進行了調查,其中六成人表示在選擇配偶時看重人品,此外,排在「單身人士十大擇偶條件」第2至10位的依次是性格、和他/她在一起的感覺、孝順父母、相似的價值觀、外貌、才能、經濟條件、自己家人對他/她的評價和職業。

蘇芩說,有人做過統計,在各種各樣的離婚原因中,最多的便是性格不合,「性格不合還會衍生出很多問題,例如出軌,並且人的性格、習慣,到了二三十歲的時候,都已經形成了,很難調整。」

性格不合可能會在婚後經常爭吵。在759名已婚受訪者中,僅有13.2%的人在這一年內沒有與愛人吵過架。而在爭吵原因排行中,居前五位的依次是生活瑣事、生活習慣、孩子、溝通交流不暢和錢。

駱霞認為,如果在婚姻中總是刻意去改變對方的習慣,就會覺得很累,因為人只有可能改變自己,「我們雖然不能改變對方,但卻可以影響對方」。

雙方的溝通技巧、對待雙方父母的方式、家務工作等等,都可以慢慢學習,但前提是必須兩個人都願意去學習和共同成長。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老來甩婚姻 「熟年離婚潮」蔓延
「在哪過年」促離婚潮 離異夫婦搶孩子
高考怪象 考後尷尬離婚潮父母心酸
報告稱京滬離婚率超1/3 初戀年齡降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