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4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近日,大陸中信銀行再曝運用理財產品詐騙案件,目前4022萬資金無法追回,受騙人員117人血本無歸。多方媒體報導大陸銀行業黑幕重重,亦有業內人士揭露大陸銀行理財亂象叢生,龐氏騙局比比皆是。
銀行無內控致龐氏騙局頻發
4月16日大陸媒體報導, 2011年6月至10月期間,中信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前副行長郭文雅以及賈芳芳等人,以中信銀行「聯合理財產品」為誘餌,在中信銀行的辦公場所詐騙117名客戶共計4022萬元。
報導中稱,郭文雅等人以超銀行同期利率數十倍的高額回報向多位客戶銷售「理財產品」,再將吸納到的資金發放高利貸給企業牟利,最終於2011年10月底因資金鏈斷裂才使得事情敗露。
據受害人介紹,如果不是中信銀行支行副行長的信譽保證,決不會這樣輕信她,沒想到銀行副行長親自發售的「理財產品」竟是徹頭徹尾的騙局,整個過程都是在郭文雅的辦公室裡談利息、簽合同的。
有法律人士分析,銀行員工在銀行辦公場所、工作時間內完成了銷售過程,銀行員工的違規操作並沒有引起銀行的察覺,並沒有因此進行風險內控,銀行應該承擔責任。
此案並非個例,僅中信銀行短短兩年內,前有海南分行職員鄧倩嫻詐騙公眾資金3.5億,後有溫州分行高某違規挪用客戶2000萬資金投向高利貸。
還有2012年12月被媒體曝光的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其發售的中鼎投資理財產品,承諾收益率達到12%以上,但是這款產品的收益率卻不盡如人意,根本無法到期兌付。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銀行沒有內控從而導致龐氏騙局頻發,事發後銀行的處理路徑也如出一轍:先開除或免職涉事員工,隨後對外宣稱「其個人行為與銀行沒有關係」,以銀行的名義進行的違規違法行為,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最後卻要投資者獨自嚥下苦果。
大陸銀行理財產品被指亂象叢生
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大發展,一些銀行及銀行工作人員非法吸存、私售非銀行投資產品、非法集資等案件頻頻被曝出。
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火爆,而理財糾紛時有發生。據銀行人士透露,銀行理財經理賣力向客戶兜售理財產品,高額的回報和熱情的推銷背後,其實暗藏很大的玄機。銷售人員一般可獲得5%—7%的提成獎勵,一個營銷水平高的理財經理一年僅提成就能掙到四五十萬。
中國建設銀行某支行行長對大紀元記者說:「銀行內部亂象叢生,你都不知道有多黑暗,銀行呆賬和壞賬都數不過來,還有理財產品銷售誤導、客戶信息被出賣,放出去的貸款不知道運用到哪裏去的這樣違規違法的事情發生。」
據大陸媒體報導,銀行出售客戶信息已經不是甚麼秘密,被出售的客戶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絡方法和家庭地址等。甚至有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向他人出售客戶個人信息,導致銀行客戶資金被盜,造成損失3000多萬元的案例。
銀行利用理財產品形成的資金池,被業內稱為影子銀行,新任中共證監會主席肖鋼曾發表署名文章,表示影子銀行的「資金池」理財產品本質上就是「龐氏騙局」,一旦風險累積到超出市場承受能力,「擊鼓傳花」的遊戲就會結束,風險會集中釋放。
(責任編輯:高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