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設計自然宅:河畔宅

甄健恆

人氣 36
標籤:

「屋主一家人本來就住在我工作室附近的公寓。當他們決定要購入一塊新土地來蓋房子時,卻發現並沒有太多的預算。因此,他們不得不去尋找一些小型的、形狀奇怪,以及有所限制,但價格低廉的特殊土地。他們最終找到的這個地點,正好是其他人都看不上眼的。」建築師水石浩太說。

在小小畸零地上蓋出大大的夢想「家」

雖然屋主一家對於這塊特殊的建地感興趣,但他們也擔心這樣一個地點是否真的能蓋出令人滿意的房子。於是,他們來到了水石浩太的事務所(建築師笑稱,他的工作室正面向大街,是如此地顯眼所以才被選上!)並徵詢建築師若在此蓋住宅,規模能夠多大。討論過後,屋主對住宅的設計充滿了信心,最後買下了土地請水石浩太來設計。

然而,首先要解決的是這塊超小型的建地正位在死胡同內,若要在此施行建築工程則另需要經過特別許可才能進行。

還有,這塊地區經常會有水災發生,水石浩太認為非常有需要將地面升高。而建築與河堤之間至少也要有500釐米的距離,另外建築高度和建築收進線(Setback Line,或稱建築紅線,指建築物的占地界限)也有特殊的規定,屋頂的形狀也因此有所侷限。再加上面向建築的道路不是公共設施,同時又是死胡同,在法律上不被承認。因此,屋主得先與鄰居締結協議,保證這條路會維持現有功能後,才能獲得建造許可證。

在瞭解種種的限制條件後,水石浩太接下來開始針對屋主的預算來進行設計的規劃。這棟住宅在形態上,就如建地般呈三角形狀。但正當建築師要開始進行設計時,屋主卻突然說希望規劃一個停車場。

「我感到非常驚訝,我以為屋主會放棄能停車的空間。但他們說只會選擇比較小的型號。」不可思議的是,建築師只「切除」了一樓的銳角,就騰出了停車的空間。

此外,水石浩太認為,雖然基地是如此地狹窄,但因面向著河堤,住宅應該與河流建立多元的關係,特別是在窗戶的使用上。「我希望不要讓他們有住在小房子的意識感。不過我也不認為這樣就應該置入大型的窗戶。」像是在銳角部分被「切除」的二樓,一般的手法會在此建立起外牆,卻如此會導致這個部分的功能全失。建築師覺得,既然這裡會面對死胡同,就更應該做一扇纖細的窗戶,室內就不會有「窮途末路」的感覺,而且還成為極佳的採光來源。

在建材上,水石浩太以木料為主以「結構牆」為重點設計。而多虧了「收進線」的限制,才設計呈現了三面性的屋頂,使得室內空間達到最大化。二樓空間則另建造了閣樓,作為孩子的房間。但為了閣樓空間,天花板變得比較低。要補強這一點,建築師則在閣樓兩側設計了大窗戶,沒有框架、可全面開放,窗臺和陽臺的無縫連接使得空間有一種漂浮感。

原是一家三口的屋主,在住宅施工期間,卻發現妻子懷上了第二胎!對於建築師而言,這真是措手不及的消息。水石浩太說:「天啊!雖然他們一家四口可以安然住在這裡,而因為兩個孩子都是女兒,遲早會有尷尬的時刻⋯⋯但是我已經盡力去創造最大的空間,而他們也認為一旦無法生活在這間房子的話,便會將它賣掉。考慮到總土地及建築面積,我們都認為『河畔宅』已經成功超越了它原本的價值。」

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惜,但以目前的狀況而言,水石浩太至少為屋主設計出了各種不同的空間,讓一家人能在這裡找到享樂之處。

「我一開始就想證明,即使一個年輕家庭面臨了有限預算和小型土地的困難條件,他們依然能住進一個舒適,美妙的房子裡。」他說,「河畔宅」是絕對辦到了。

閣樓的空間雖然小,但是藉由兩邊的窗戶,擁有了大量的自然採光兩旁與欄杆圍合,確保了孩子的安全之餘,也讓大人們能在樓下空間也能察覺到孩子們的動靜
餐廳和廚房位於西面,占據了最大的空間,而且挑高的天花板讓人感覺像是在屋頂上

從一樓的平面圖來看,空間中本來存在許多死角,都一一被水石浩太打造成為收納空間。像是臥室的兩旁都有衣櫃,男女主人各自都擁有收納空間——這樣自然不會引發動線上的混亂。而且藉著布簾的調節作為衣櫃的立面也騰出了不少的更衣空間。

二樓起居室空間的兩旁都安置上大型窗戶,除了讓該空間擁有充裕的自然採光外,同時也為左右兩側的空間來帶間接式的光線。

另外基於大型窗戶的設置占去了可用作櫥櫃的牆面,建築師於是在窗沿下裝設低矮的置物櫃,同時還能作為座位。
設計建築師 水石浩太

過去50年來,日本住宅設計有什麼變化?

電腦技術的進步,使得各種建築形式及模擬程式都變得非常容易啟動。此外,家庭的組成也有很顯著的改變,從傳統的多代同堂,轉換成為小家庭或個人主義色彩的家庭。而在住宅風格上,則從地域性變成以現代化為目標,反而變得乏味、沒有變化了。

科技的日益發展,是否對住宅設計有所衝擊?

當然有。主要是有關電腦的技術。還有,材料的性能也提高了,而且我認為生態建築的技術影響也很大。

人們對激進設計的接受度是否已經更開放?

是的。屋主已經逐漸喜歡更獨特、個人化的房子。現在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和雜誌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資訊。

環保是否成為了住宅設計的一環?

它的影響是挺大的。很多與生態相關的產品已被開發,屋主都對它們非常感興趣。而蓋一間具備生態性能的房子早已被立法,更有資金上的補貼。然而,法律條例還依然繁多,程序非常複雜,我認為這是一種麻煩,只有徒增業務上的問題而已。

傢俱是否比過去變得更重要?

是的,特別是對我來說。我不認為傢俱應該與建築有所區隔。傢俱應該要與建築結合,增加居住的觸感。

好的住宅設計關鍵是什麼?

不需要決定一切。意味著替屋主預留空間來制定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未來的變化。具體來說,即便是面積再小,為房子預留一部分沒隔間的空間是很重要的。它應該要能被連接以達到靈活性。最重要的是,我不會為這樣的空間制定功能,也不會限制屋主對空間運用的想法。另外是周邊環境的連結,我認為住宅的內部設計
要有一種就算不處於室外也能與外界的人、環境產生連結的感覺。

你認為未來的住宅設計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我認為會更有永續性,對全球環境生態有更多的考量。不過,我不認為這是唯一重要的部分。日本一向都在用生態學來推動社會性消費。因此,它也一直都偏離了生態學真正的意義。我們應該對房子的基礎部分採取更謹慎的設計,因為這裡才是人類居所的重心。

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是否改變了你的設計手法?為什麼(不)?

當然有。我很清楚每一棟建築的弱點及身為建築師的責任感。不過,我也瞭解,即使我做了堅強的結構,選擇了最佳的地點,做了抗衡災難的措施,建築仍然是有可能被摧毀的。雖然如此,最終人們還是會相互扶持的。最重要的依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未來的重點是,地域性建築將能重建社會與家人關係。

日本的年輕的建築師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跡象。你認為其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這是由於電腦技術和網絡改善後所造成的。電腦將讓引用、分享設計和圖像變得更容易。而網絡則讓獲得建材和產品資訊更方便。

電腦技術和網絡都成了影響力巨大的商業工具。我也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非常容易成立自己的公司。

你應該是屬於年輕建築師的一群。相對來說,年齡是否影響你的工作量呢?

有的。在大型的設計比賽中,經驗往往成為參賽的條件。我認為,詢問有關建築師的個人經驗是一種安全感的心理因素所致。

摘自 《圖解 和風設計自然宅》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小妙招】安全家居:色素塗料用在哪
亞平會29日講解家居節能
家居用品充斥致癌物 世衛促限用雙酚A、塑化劑
牆壁作觸屏 打造iPad家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