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納曼:不宜輕忽決策的品管

人氣 71

【大紀元3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30日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今天表示,一個組織應降低「風險規避」及「過度樂觀」 的偏見,重新省思決策過程的品質管制,做出對的決策。

康納曼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有「行為經濟學之父」的稱譽,也是「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的作者。現任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伍德羅威爾森學院公共事務教授。

他此次來台,是應天下文化事業群邀請,發表公開演說。

演說一開始,他大膽推翻「人是理性」的假設,並且闡述人類心裡「快思」及「慢想」兩個系統。

他說,2加2的結果,人們可以不經思索的回答4。這種思考系統是自動反射,可稱為「快思」。快思是記憶過程的一部分,可以直接且快速的解釋現實世界的事。

他再問,17乘以24是多少?答案是408。這個答案人們無法自動反射,必須刻意計算,投入心力,並且專注於問題上,這種思考系統可稱為「慢想」。

他指出,人在生氣的時候,直覺想要罵人,這是「快思」 的直覺反應;但是意志力讓人不要罵人,不要說不得體的話,因此意志力是一種「慢想」,它壓抑了罵人的衝動。

康納曼說,人類不是「理性的」,人們常合理化他們的感受及直覺,因此有偏見產生。當一個組織有偏見產生時,會比一個人有偏見更嚴重;但是儘管如此,很少有單位會評估「自我決策」的品質管制。

他說,「快思」是立即反應的結果,伴隨著短視近利、嚴重偏見及太過樂觀(或太有信心)三項特色。

他表示,當一個人面對損失時的情緒反應,比獲利時強烈兩倍。所以在行為經濟學當中,一旦商品漲價時,消費者的反應比降價時反應大兩倍。

康納曼強調,當組織面對改革帶來的不確定時,這種害怕損失,產生的「風險規避」或「損失規避」,常使一個組織面對改革時,裹足不前。

另外,一個「快思」反應的結果是「過度樂觀」。他表示,在美國有一個統計,美國中小企業創業,五年之內倒閉的占2/3,這些企業主「過度樂觀」也「過度自信」,輕忽風險,帶來了虧損。

他期望,藉著「快思」及「慢想」,降低「風險規避」及「過度樂觀」偏見的發生機率,也促使組織重視決策過程的品管。

相關新聞
吳惠林: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給得好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面臨失落10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唯一女得主辭世
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學者呼聲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