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3月26日訊】過去10年,金磚五國的經濟崛起令人矚目。從2003年到2008年,巴西、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南非的國民經濟產值年平均增長達到8%左右。然而眼下有一些觀察家認為,金磚國家似乎有些後勁不足。這幾個被看好的所謂門檻國家無法再充當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了嗎?有認爲好的就有認為不好的。
德國之聲報道,位於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IDW)的馬特斯(J□rgen Matthes)也認為,金磚國家將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動力。此外這些國家與工業發達國家的差距仍比較大。
不過專家們對各國經濟發展的評價不盡相同。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DIE)所長邁斯納(Dirk Messner)指出:”巴西的發展前景非常有利,因為該國的工業發展強勁,同時又有豐富的資源為基礎。”同時他認為印度的發展方向也相當積極,而對俄羅斯,邁斯納則不那麼樂觀,因為俄羅斯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經濟強項,僅僅依賴於資源開採的獲利。此外與其他四個金磚國家相比,莫斯科受歐元危機的影響最深,原因是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貿易與歐盟的需求緊密相連。
那麼南非呢?邁斯納認為,”南非目前的情況比較難以判斷,因為這一地區的環境整體來說比較複雜和不穩定。因此不能拿南非同中國和印度相比較。”
由此看來金磚五國的發展情況各不相同,甚至會相互構成阻礙。例如中國曾受到其他金磚國家有關廉價傾銷的指控,俄羅斯則因對農產品進口設限引起巴西的不滿。俄羅斯本身也希望成為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或許會成為巴西的直接競爭對手。
峰會僅具象征意義
金磚國家開展相互合作困難重重,原因在於這幾個國民經濟體不能構成互補互益的關係。邁斯納指出:”中國商品最重要的市場是亞洲,而對於巴西的工業取向來說,拉丁美洲是關鍵的地區。”
就是說,對這些重要的門檻國家來說,地區合作更為重要。而這些國家不同的政治制度,也讓它們難以組成一個緊密的聯盟。這樣看來,迄今為止的金磚國家首腦峰會沒有帶來甚麼實質性的結果也就不足為奇了。邁斯納指出,這些峰會僅僅表明,”世界經濟不再只是由西方工業國家,也就是經合組織(OECD)國家組成的了。”這或許是金磚國家峰會帶來的唯一政治信號,除此之外看不出有突破性的結盟步驟。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馬特斯則認為,這正是值得關注的問題。”這些國家是否有足夠大的建立權力聯盟的興趣?這種興趣或意願能否壓過分離的傾向?還是說後一種離心力更強大,以至於最後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做秀而已?”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