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3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大恩綜合報道)香港立法會一個小組昨日討論長遠房屋需求,政府指實際需求數字,要連同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年中提交報告後一併公佈。有議員就關注政府對住屋需求的定義和假設有漏洞,未必能準確計算需求,要求當局就「適切居所」提供清晰定義。
在長遠房屋策略小組委員會上,政府建議將房屋需求定義為長遠向所有住戶提供適切居所,並初步訂定三大考慮基礎,包括將新移民、新婚市民等對房屋的新增需求,減去因移民、離世而少了的住戶數,所得出的住戶淨增長;亦會考慮因重建而要遷出舊樓的住戶;及現時居住環境欠佳、有需要搬到新居所的市民。三個情況加在一起,就會得出對房屋量的總需求。
不過有議員就質疑模型是否準確,又質疑定義粗疏。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指:「如果96年的模式是準確的話,就不會出現今天這個供求失衡的現象。現在我問秘書長,你看96模式究竟有哪些假設,或哪些數據的質量未如理想,而導致今天出現估算的失誤呢?」
工黨主席李卓人則建議以人均住屋面積界定「適切」,「根本應該有一個適切居所的定義,譬如人均住屋面積最少是幾多。這也是針對劏房的。如果我們覺得劏房本身是不人道的話,那甚麼才叫比較人道的最低標準呢?例如房委會現在7(平方)米就可以進入改善居住計劃。 」
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栢志高說,希望模型可以適應預測不到的經濟、社會等環境轉變,為長遠建屋藍圖提供準確數據,「我想這些都需要考慮納入一個可持續的模型,不止是看當下的問題。」
政府稱實際的房屋需求數字,會連同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報告,在年中一併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