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畢業生談從學校到職場

人氣 427

【大紀元2012年10月21日訊】踏出校門,是興奮、惶恐、期待,和面對迥然不同於校園的職場挑戰。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受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為將來能找到安身立命的的工作。如何在校園裡為將來的就業先做準備,並對不同的產業有基礎認識,知道自己該選擇什麼型態的工作,以及如何準備履歷和工作面談,這些學校沒教的課題都衝擊著社會新鮮人。

在北美台灣工程師協會矽谷分會主辦的一項研討會上,6名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現身說法,分享自己從學校到職場的歷程,供在校生參考。

太陽能產業
丁逸康
台大化學系、史丹福材料博士 2011畢
目前工作:ALTA Devices

最近這2年是太陽能產業的寒冬,在台灣還被列為「四大慘業」,因為太陽能最大的市場在歐洲,但現在因為歐洲面臨歐債危機,估計到2015年都是太陽能產業寒冬。太陽能製造業的未來將會在亞洲,目前全球前十大公司除了第一名的First Solar及第8名的Sun Power在美國之外,其他8家公司都在亞洲;其實未來就連太陽能的研發也不一定還會待在美國。

我去年畢業的時機不錯,剛好比Solyndra 破產的時間早,因為Solyndra 破產時在灣區產生了1千多名失業員工,如果我晚點畢業,就必須和這些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在就業市場上競爭,這樣對剛畢業的人非常不利。

做太陽能研發有一個特點,就是工作必須待在無塵室裡,屬於朝8晚6的工作;因為這個性質,使得下班後即便還想加班也不能,所以好處是下班後就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其他很多以電腦為平台的工作,下班後拎著筆記型電腦回家,在家裡也可以繼續工作,反而變成無時不刻在工作。

太陽能公司都沒有參加史丹福大學的career fair,所以在學校時根本沒有機會和他們接觸。畢業後找工作時發現人脈非常重要,在學校時參加一些活動認識很多人,後來透過這些人或他們的朋友把我的履歷介紹到太陽能公司裡,才有機會去面談;否則如果是自己去投的,不但連電話訪談都沒有,連一封「謝謝你來應徵」的回復電郵也沒有。

另外,現在的公司僱用我,跟我在大學時做過的一些研究有關,生命確實是累積的。在找工作面談的經驗上,我認為提供一些實例來支持自己很有用。例如,很多工作都強調團隊合作,有的公司也許會問你「如何在衝突的情況下團隊合作?」這時用一個親身的實例就可以有說服力。

半導體設備
李依倫
台大化學系,史丹福碩士 2010畢
目前工作:KLA-Tencor 應用工程師

我大學時在台灣的奇美公司實習,史丹福唸碩士時則在台灣台積電半導體實習,實習都是做製程工程師。製程工程師的主要工作是要使產品良率高,以降低成本,操作上多半是坐在辦公室裡,盯著機台的圖表,遠端追測半導體廠。也因為有了這些實習相關經驗,所以史丹福畢業後進入半導體設備公司KLA-Tencor。

很多人都曾想過畢業後到底要留在美國、還是回國工作?我在唸史丹福時比較傾向畢業後回台灣,因為家人都在台灣,但當時我不是很確定這個方向是不是正確,所以選擇回台灣台積電實習,而不是在美國公司實習。在台灣實習後,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畢業後最好情況的也就只是這樣了,所以畢業後反而能破斧沈舟地在矽谷找工作。

電路設計
沈君儒
清大電機系、台大通訊所、史丹福電機碩士
目前工作:Nvidia 電路設計工程師

我大學時主修光電,後來在台大唸通訊,到史丹福時不知該唸什麼,就主修電路的課,在學校時先後轉了幾個領域。畢業後先去Alera設計FPGA晶片,大公司的分工很細,所以雖然在那裡做了2年,但總覺得學習很慢,所以後來到一家startup公司,學習速度就增快到5到10倍。

目前在Nvidia公司裡,我設計的是手機晶片。以前Qualcomm、Marvell、Nvidia等公司各據山頭,做不同領域的晶片,現在每家大廠都做手機晶片,廝殺非常激烈。做消費產品晶片大約半年就要出,壓力非較大,不過我有點工作狂,常常做到旁邊座位都沒人了,我自己做到12點也很OK,所以工作壓力對我來說還好。

我以前的公司有個同事常常出去工作面談,一問之下,原來他在Linkedin上放了自己的履歷,而且他的履歷上表現得很傑出,我看到他的履歷後也得到很多靈感,把自己的履歷也做了恰當的調整,後來我也收到很多面談的邀請,最後竟然是我換了工作。在面談時,一定要表現出自信,並且要對工作很有熱誠。

軟體業
朱政道
交大資訊科學系、史丹福CS碩士
目前工作:Square

我在台灣時覺得台灣的軟體沒什麼,就想著未來一定要出國來看看,於是出國留學到史丹福。畢業後去Google工作,Google的工作彈性大,工作時間每天大約6小時到12小時不等,工作氣氛很好,在公司裡有吃有喝、可以打撞球、還有人可以hang out,常常在公司一待就一整天,我在那做了3年。

後來有個學長自己開一家軟體公司,我跟著去了,這家公司只有6個人,我做了1年。經歷過公司規模上萬人的Google,及很小的startup,我想換去一家中等規模的公司看看,於是就去了Linkedin。Linkedin有些小組的工作壓力很大,不過工作跟Google差不多。之後,我來到現在的公司Square,我從這裡的同事身上學到了很多,也才暸解那些會找對Startup的人並不是運氣好,是因為他們有先思考過,所以要找到對的工作,你必須要先知道自己要什麼。

對軟體業來說,很多是跟創意有關的,和電腦語言沒什麼關係,所以把基礎學好,以後學別的語言就快,當然Tool越多越好。

找工作有幾個層次,第一是要找到你要的工作,第二是履歷要被看到,第三是如何通過面談。履歷必須針對每一家公司的需求去量身訂作,最好能打聽到這個職位要的是什麼,然後把自己最好的部分放在履歷最顯著的位置。不過,我認為,有種寫在履歷上的東西,就要有種能答得出來。有的人把技能放在名字上,例如「朱政道 Java master」,這樣搜尋時就容易被看到。但是有的印度裔工程師把整份履歷填滿關鍵字,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面談的部分也最好能去打聽可能會問些什麼樣的問題。

此外,把工作聲譽維持好也很重要,因為人家會去詢問你之前的工作表現如何。和獵人頭公司保持良好關係也很有用,因為他們對業界每個公司暸若指掌,任何風吹草動都一清二楚,他們也常常可以告訴你很多工作資訊。

生技及醫療器材產業
鄭惇之
台大機械系、史丹福機械碩士
目前工作: Stellartech

我是在史丹福校園的career fair碰到這家公司,經過面試數關後被拒絕,因為他們想要找比較資深的工程師,而不是剛畢業的人。我在被拒絕後寫了一封信給老闆,信中表示我很喜歡這個工作,不久後我就被僱用了。進去後我才知道,老闆說收到我的信後,喜歡我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所以不輕言放棄也是找工作不可或缺的毅力。
  
電訊技術行銷
李宜軒
交大電信系、史丹福電機碩士
目前工作:Cisco 技術行銷工程師

我在大四時做瑞典交換學生,當時就想以後要出國留學;在史丹福唸書時,覺得軟體比較好找工作,於是修了很多軟體的課。後來我在Cisco以軟體工程師做了1年實習,當時公司裡有一個「選擇方案」計畫,是先用軟體工程師的位置進去,之後再轉到其他有興趣的領域,於是我以這個計畫轉到Tele-practice做技術行銷工程師,這是一個介於軟體部們和產品經理之間的角色。當我考慮要不要從軟體跳出來時,思考了很久,因為可能以後就轉不回去做軟體,我問自己「做這個會不會後悔?」,我認為不會,所以就轉到技術行銷工程師這個角色。

(責任編輯:林珍妮)

相關新聞
史丹佛大學校友捐款創全美第一
家庭年收入低於十萬 史丹佛學費全免
史丹佛大學無人駕駛汽車 將挑戰落磯山
喬布斯2005年在史丹佛大學演說(視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