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鳳臨舊金山採訪報導)自從1989年大地震之後,舊金山通往中國城的主要高速公路出入口被拆除,導致來往中國城的交通極為不便。常常是「從中國城出發開半個小時,還只能遠遠看到高速路的影子!」近來,舊金山市府大興土木,如此發展的勢頭,交通上「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引起關心中國城的人士的極大關注。
舊金山面臨新一輪發展的契機,硅谷經濟復甦帶來的火車頭效應正在擴展。市府大興土木,加速了水濱、以及市場街南部地區的開發和發展。舊金山的發展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其中一個首要和核心的問題就是交通擁擠。
德州A&M交通研究所2月5日發布的2011年交通研究報告中,舊金山-奧克蘭地區的每個駕車者平均每年要浪費掉61小時,比2010年增加了1個小時,和以交通擁堵聞名的洛杉磯幾乎平齊。這個報告指出了灣區交通的不良表現,但是,舊金山市内的情況其實更為嚴峻。
擺在市府面前的艱鉅任務
目前舊金山交通基礎設施的格局,是極其不合理的。從中國城、漁人碼頭到101高速公路,必需穿越金融區,使得市内路面交通擁擠不堪。這基本上是在1989年大地震之後,拆除掉Embarcadero高架路以及百老匯街(Broadway Street)高速路入口之後形成的。
舊金山共和黨領袖張啟智對舊金山的交通狀況極為耽憂。他說,從中國稱驅車上101高速「簡直太難了!」「從中國城出發開半個小時,還只能遠遠看到高速路的影子。」
張啟智希望舊金山市長李孟賢能夠正視交通所面臨的問題,並對市府報以期望,他說:「中國城居民已經等待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希望市府能夠拿出解決舊金山和中國城交通擁堵的切實可行的方案。」
舊金山市自駕車上高速難
高速公路就象是動脈,將灣區各個城市聯繫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經濟區域。101高速南北向穿過舊金山市,208高速公路則在西南沿包著舊金山。101高速的入口全部位於市場街(Market Street)以南,舊金山市場街以北的區域,比如北灘(North Beach)、北點(North Point)、中國城要想上101高速,除了沿水濱的Embarcadero繞過市場街以外,必須得經市中心穿越市場街。要往南上280高速,也要走相當長的一段市區。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市内交通可以用一塌糊塗來描述。
市中心區車流的擁堵,反過來讓公共交通變得更糟。舊金山市公交局抱怨稱,由於公共交通準點率差,導致更多居民駕車出行,從而使交通擁堵問題更加嚴重。
交通問題阻礙舊金山發展
舊金山市本身存在的交通擁堵的問題,隨著人口的日益增長,這一問題將變得越來越嚴重,勢必影響舊金山的發展,而且已經初露端倪。其中NBA球隊金州勇士隊、太平洋醫療中心兩個項目都因為交通堵塞而變得相當複雜。
在2012年11月18日,市長李孟賢在市府宣布,NBA球隊金州勇士隊(Golden State Warriors)將重回舊金山,並將在30號至32號碼頭興建球場,這是一個能夠容納17,500人的體育場兼娛樂場,球場建設將直接為整個舊金山市帶來4,300個工作,其中2,623個臨時性的建築工作,餘下的1,757個是長期固定工作。球場三年的建築耗資15億美元。
金州勇士隊總裁威爾茨(Rick Welts)卻在為停車和交通問題而擔憂,他表示,要是人們來到和離開球場不是很方便,那麼就是個大問題。威爾茨親自要求召集舊金山交通局(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Agency)著手解決到球場的公共交通發展問題。
3月5日,太平洋醫療中心與市議會達成了新的協議,與此前跟市長李孟賢達成的協議的差異之一在於,將新建的天主山醫院規模從555個床位減少至274個。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在基利大道(Geary Boulevard)和範內斯街(Van Ness Avenue)兩條幹道處建如此大規模的醫院,將會對車流和交通造成不利影響。
未來30年將面臨更大壓力
作為2008年加州法律的一個部分,舊金山正在計劃未來的發展,以應對預期的增長所帶來的交通問題。
根據舊金山市計劃委員會主任拉海姆(John Rahaim)的數據,在2010到2040的三十年間,市府將需要9.24萬個新的居住單元以及19.1萬個工作。而根據灣區政府協會(Association of Bay Area Governments)估計,到2035年,舊金山的人口將從現在的81.2萬人增加到96.4萬人。
隨著預計更多人口的湧入,將給現有交通狀況帶來更大壓力,如不著力解決,舊金山交通擁堵問題將更加嚴重。
在1月28日發表的市情諮文中,舊金山市長李孟賢首次將公共交通問題置於首位。李孟賢提出,將組織特別工作組,列出地區公共交通亟須解決的問題,以及提出投資機制,為這些需要改進的項目買單。
但是,改善公共交通系統的運營,以及通過增加交通燈的智能,比如根據偵測到的車流量來控制、以及多個路口交通燈整體控制等等措施,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和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但卻無法改變基礎設施格局,也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舊金山交通擁堵問題。
(責任編輯:馬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