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城隨筆】中國導彈打美國航母?看看行家怎麼說 (三)

人氣 106
標籤:

(接上期)
第四,彈頭再入大氣層制導技術。看過神舟載人飛船返回電視直播的觀眾都知道,就是返回艙在返回大氣層時,會有一陣「黑障」時期。雷達既發現不了返回艙,返回艙也接收不到外界的信號。每到這時,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要揪一把心。同樣,反航母彈道導彈彈頭在返回大氣層時,「黑障」一定程度使彈頭得以隱身,不被攔截,但也給彈頭制導帶來了困難。在彈頭以數馬赫的高速衝進大氣層的時候,它必須能夠知道自己在哪裏,敵人的航母編隊在哪裏,在兩者的速度位置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彈頭能夠進行機動的時間可能是以秒來計算。也就是彈頭在返回大氣層後,應該在最短時間內捕捉到航母編隊。如果彈頭攜帶主動雷達制導裝置,就能夠自動尋找目標。這就跟普通的彈道導彈彈頭大不一樣。

  而反航母彈道導彈的彈頭打擊的是移動目標,就需要雷達等更精確的制導方式,但也就面臨了敵方干擾的問題。從歷史上看,美國、俄羅斯曾在普通反艦導彈加裝雷達導引頭,但還沒有將其應用到彈道導彈上,因為過去根本就沒有必要讓彈道導彈有如此高的精度。也有觀點認為,這個階段的反航母彈道導彈彈頭接收的是第三方的被動制導,而這一形式尚有爭論,因為對時間的要求太苛刻了。打個比方來說,這就像神舟飛船的返回艙,一般能離預定降落地點幾公里都算高精度了,現在您讓它非要降落在大海上一個直徑300多米還不斷移動的大船上,難度確實太大了。

  第五,彈頭在抵達目標後應具備多種抗干擾的末端制導方式。反航母彈道導彈彈頭抵近目標後,一般導彈、防空火炮甚麼的早就失去了作用,因為彈頭的速度太快,但是電子、紅外干擾還有效,也就是讓雷達失靈,讓導引頭看不清楚目標,這就給彈頭最後擊中目標帶來了麻煩。在彈道導彈彈頭上,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困難,就是高速運動的彈頭,會和大氣摩擦產生極高的溫度,對紅外制導很不利。不過網絡上曾出現國內有技術人員發表過「超高速導彈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技術研究」的論文,可見從技術上說並不是完全的「天方夜譚」。

  從上述幾個方面來看,反航母彈道導彈從技術上來說,既有巨大的現實困難,也有技術突破的可能性。但除去技術問題以外,反航母彈道導彈的性質和作戰目的還需要辨析一下。(待續)

相關新聞
喬州大學系統授予學位數創下記錄 
喬州副州長瓊斯被免於起訴
喬治亞州失業率下降勢頭強勁
喬州登記在案的電動車突破 10 萬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