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繁榮」成8500萬中國留守兒童的悲歌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2月09日訊】中國近三十多年來的經濟改革依靠龐大的進城民工造就了「世界工廠」,並進而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這些民工真正的家庭生活,卻沒有因此而得到改善。相反,他們自身背井離鄉的同時,不得不把年幼的孩子留在窮鄉僻壤。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們或與年邁老弱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或寄宿在親戚家,有的孩子甚至沒人看管獨自留守家中。這樣的孩子被稱為留守兒童。

據估計,這群孩子在中國現在有8500萬之多。在傳統的家庭紐帶橫遭切割的處境下,他們得不到應有的關愛,也無法正常的成長。而打工的父母們,也處在「孩子帶不出來,自己回不去」的二難境地中。他們一起成了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受傷害的人群。

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不光是累

由於民工的收入很低,加上嚴格的戶籍制度,這些孩子在異地沒有免費入學的機會,因此絕大部份民工無法將孩子一起帶到他們打工的城市,於是被迫把他們留在了家鄉的小村莊。有的孩子還要承擔照顧老邁的爺爺奶奶的責任,無法正常上學。

張明會在2011年7月1日的日記中記述背肥料的艱辛:

今天早上,只有我和奶奶去丫口背肥料……肥料還沒有放完一包,天氣突然放晴了,於是氣溫立即升得很高,我們流出許多汗,擦了又流,擦了又流,這天氣真是要命!

不光是累,還有更要命的事情,就是玉米地裡有數不盡的蚊子,它們一直在圍著我們叮咬、吸我們的血!等蚊子吃飽的時候,它們走了,我們身上被它叮咬過的地方就會冒起一個個又癢又疼的包,捏一下就會流出血來。還好的是,我們總算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肥料放完了,終於可以回家了,終於逃脫了吸血蚊子的攻擊!(《中國留守兒童日記》)

因為要照顧家,貴州省安龍縣萬峰湖鎮毛草坪小學六年級的楊海叫隔三岔五的缺課,在2010年4月6日的日記中她寫道:

到了公路上,想到只要客車一來爸爸就要離開我們,把好多事情扔給我們,也不知道要甚麼時候才回來,我就忍不住又哭了。爸爸問我:「你為甚麼要哭?」我不說話。爸爸又說:「你要好好讀書,一定要把初三讀完再去打工。」我一直哭到爸爸上車。回到家裏,我心裏空空的,甚麼事情也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中國留守兒童日記》)

兩天後–2010年4月8日的日記中,她寫道:

今天早上很早的時候我就起床了,為了做飯讓弟弟吃了去上學。我要在家背水。因為今天政府的人又要運水到公路邊發,每戶人家都得按時間去領,錯過就沒有了,我只好又不去上學了……

家中這兩天實在沒有水了,奶奶的身體又實在不好,這幾天都生病,連走路都成問題,去打了針,又買了藥來吃,可也不見好,也不可能等她去背水了。這老天真害人,要不是它一直幹旱,我們有水,也就不用老耽誤學習,我真的不想這樣耽誤啊!

4月20日,楊海叫和兩個弟弟一起種莊稼,又沒有去上學:

昨天夜裡下了一場雨,基本濕了地面。我得把包谷種下去,要不然明年就沒有包谷吃了,所以我和兩個弟弟今天都沒有去讀書。這件事情好幾天以前我就跟我們班主任老師講過了,所以今天就沒有跟他請假。(《中國留守兒童日記》)

由於貧困,「留守兒童」過早地承擔家庭的責任,每天面臨生活的辛酸和物質匱乏的壓力,很多孩子因此產生心理問題。據調查,57%的留守中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

沒有父母陪伴的成長:「一個人在家會害怕」

這些被迫留守在家的孩子,或者沒有監護人,或者監護人(通常是爺爺奶奶或是朋友親戚)也沒有受過好的教育,其監護往往限於人生安全與「吃飽穿暖」的基本生存。對於孩子的教育、行為習慣、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幾乎沒有關注。

夏敏在2011年4月12日的日記中提到一人留守在家的夏叢麗說:

有一天在上學的路上,我聽見我的同學夏叢麗說,她的爸爸媽媽要去很遠的地方打工。當時夏叢麗傷心地哭了。我叫她別傷心,告訴她其實她的爸爸媽媽也捨不得離開她。

最後,她的爸爸媽媽還是依依不捨地走了。她的媽媽叫我經常來她家和夏叢麗守屋,說夏叢麗一個人在家會害怕。夏叢麗送了她爸爸媽媽一程,她叫他們快去快回。

夏叢麗傷心了。我們去她家的時候經常和她做遊戲,想讓她把傷心的事情都忘掉。可是她就是忘不掉,還是像以前一樣,真讓人難過。(《中國留守兒童日記》)

12歲的羅冬靜說她非常想念父母,最大的心願是想要一個大熊貓玩具,在晚上可以抱著睡覺。

據德國之聲報導,在廣西尤其村的一所小學裡,孩子們都寄宿在學校,很多孩子家裏根本沒有人。校長陸離鵬(音)說:「責任是很大的,他們家長都到外面去打工,把孩子寄宿在學校。作為一個校長,第一個要安全第一,人身安全要做好。第二,吃住要照顧。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把他們照顧好。」

26歲的本地老師張亮說:「本地的教育思想都沒有提上來,學習好麻煩。比如,當孩子回家,沒有人照看他們,家長從來不督促他們學習。」

調查顯示,63.9%的「留守兒童」認為學習中最大的困難是「無人輔導」。學校的存在更多是為了他們的生存,而不是教育。

沒有關愛的成長,許多孩子容易受到傷害,在災害面前常因無助而失去生命。2005年,湖南省漣源市荷塘鎮遭遇一場大洪災,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個是「留守兒童」。

傳統的家庭紐帶被扭曲

父母與孩子、尤其是未成年的子女長期分離,甚至幾年不得相見,這與我們中華民族傳統上極其看重家庭關係的理念背道而馳,傳統的家庭紐帶被強行扭曲,在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現象。

調查顯示,由於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監管缺位,留守兒童大多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性格變得柔弱內向、自卑,加上長期處於寂寞之中,他們還容易產生對父母的怨恨心裏。

對於長期在外打工的父母來說,他們想把孩子帶在身邊但是卻帶不出去,為了生活所需在外面打工又回不來,處在兩難的境地中。家庭生活對他們來說同樣缺失親情,缺失天倫之樂。誰不想孩子在身邊呢?

中國三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以犧牲幾億民工的家庭生活與他們的孩子的未來為代價。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英國媒體: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過2千萬
廣東3名留守兒童 上學路上被洪水沖走
大陸留守農村兒童破5千萬
湖南長途客車超載72人 多為留守兒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