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反制周永康 習以外常委「手上不能有槍」

人氣 26

【大紀元2013年0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君綜合報導)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反腐觸及到江派的根,近日江派通過海外網站放風威脅習近平。 1月29日,中共新任軍委主席習近平率新近上位的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與許其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等視察武警部隊。

習近平講話要求武警部隊三個「絕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習近平此番強調黨對武警部隊的絕對領導,意在收繳政法委的兵權。

習近平視察武警 收繳政法委軍權

1月29日,習近平視察武警部隊時強調,「武警部隊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武裝力量,忠誠於黨始終是黨的武警部隊第一位的政治要求」。

中國武警系統一直被稱為「江澤民的第二武裝」,是支撐江派第二權力中央的武裝力量,過去武警部隊一直受周永康把持的政法委係統控制,中共軍委難以插手。

此番習近平同時攜軍委副主席與政法委書記視察武警部隊時,重點強調黨對武警部隊絕對領導,其用意顯然是希望剝奪政法委對武警部隊的控制,並將其納入中共正常領導機制中以及自己的麾下。

中國時事評論員林子旭認為:我想習近平視察武警部隊第一個目的,就是肅清江派勢力包括周永康這個勢力在武警部隊中的影響。

江派放風威脅習近平
  
近日,江派通過海外中文媒體放風,稱習近平強勢改革惹火燒身,中共黨內正釀「廢習」惡浪。江派透過媒體,再次釋放威脅信號,稱習近平威脅到中共部份大佬的既得利益,被警告如此下去(反腐)就要用「民主方式」把其「拉下來」。

1月22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表講話,稱要堅持 「老虎」、「蒼蠅」一起打。不管涉及到誰,打擊腐敗都要一查到底。十八大後,江派三位大員李春城、衣俊卿、劉鐵男先後在習近平陣營的高調反腐聲中被拿下。
  
習近平反腐已觸及到中共江派勢力的根,江系正被逼入絕境。習近平在30日視察武警時,要求武警部隊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高度戒備態勢,顯示對其後可能打掉大「老虎」的預警。中國高層博弈激烈,局勢一觸即發。

BBC:政法委降級 反制周永康

2012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大結束當天,中央政法委在這次政治局常委人數的縮減中,悄悄地被降級了。新任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只是政治局委員,與前任的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不同,孟並不是政治局常委。此種作法很明顯是在削弱中央政法委書記的權力和影響力。政法委書記是監督國家內部安全的主要人物,掌控警察、檢察官和法院,也掌管著中國最具惡名的部份︰秘密警察網絡、網路審查和武警。
  
對此,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中國政治專家崔大偉(David Zweig)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解釋︰我認為他們只是要確保掌控槍的人不在政治局常委會內。當時即使在政治局常委內,也少有人握有與周永康相當的權力。

BBC新聞網表示,這樣的改變的部份原因是中央對前任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的反制。周在其任內掌握了極大的權力,並運用了極多的國家資源。當周永康於2002年底成為公安部部長時,他擁有的預算是200億美元,但在4年之後,當他離開公安部的職位時,公安部的預算已擴張為550億美元。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員羅助華(Joshua Rosenzweig)說︰「周永康得到這麼高的預算是因為他強調社會動亂和群眾事件的立即威脅性。」換句話說,周將他的公安機器定位成幫助中國共產黨持續維持一黨專政的重要單位。

當周永康在2007年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政法委書記時,他的資源基礎和影響力持續上升。中國現在的國家維穩預算已到達1100億美元,甚至比軍方國防預算還多了50億美元。當時即使在政治局常委內,也少有人握有與周相當的權力。

周永康威脅︰調查我就同歸於盡

去年2月份王立軍闖入美領館之後,美國媒體率先將薄熙來和周永康的政變計劃曝光。此後,江派北京的媒體在去年7月份就不斷的釋放周永康對中南海高層的威脅信號,江派北京媒體稱︰周永康是中共情報頭子、特務頭子,他有極為充足的資源和便利的條件,收集所有常委及其家人貪腐的證據。這些證據一旦披露出去,那時,就不是誰上誰下的問題,而是大家「同歸於盡」的問題。

江派還通過海外控制的媒體來釋放威脅胡錦濤和習近平的信息︰「周永康比王立軍和薄熙來心狠手辣不知多少倍,把他逼急了,說不定會上演比王立軍闖美國領事館那樣的更破釜沉舟的事件,那時,所有的常委都會吃不了兜著走。」

重慶市長黃奇帆為求自保曾向中央揭發:薄熙來專門組織特別機構,秘密調查和收集溫家寶及習近平親友及親信下屬的「貪污腐敗」資料,並命令重慶市委宣傳部以網民的身份在網絡上散佈,薄熙來曾說,「就是要用一切辦法搞臭溫家寶和習近平」。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習近平「打老虎」或逼局勢突變 江習逼近攤牌
【周曉輝】為何劉鐵男不「鐵」李建國也不「健」?
收繳武警部隊再打大虎 政法委被習近平「釋兵權」
CBC評論:「同床異夢」 測試中共新領導人的極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