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鑫、高敏澳洲珀斯報導)中國農曆新年裡,觀看舞獅是珀斯過年必不可少的節目。俗話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為了給讀者們解密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玄機,在一個炎熱的週末下午,大紀元記者一行人來到Yokine的活動中心——西澳華人公會舞獅團的訓練場所。
平時觀看舞獅時只見彩獅翻騰,惟妙惟肖,無論是舞獅還是伴奏的姑娘小伙都是好酷的樣子。如今有機會觀看他們的訓練,一下子拉近了和他們的距離。因為晚上有表演,舞獅團的小伙子和姑娘們做好準備活動後,立即開始了訓練。小伙子們或者單個練習步法,或者捉對配合練習跳躍,當五位姑娘敲響大鼓和鑼鈸,咚咚咚嗆嗆嗆,場面登時熱鬧起來……
華人傳統舞獅在西澳紮根
珀斯的這支舞獅團是1978年由西澳華人公會的許錫忠會長和幾位志同道合者創立的,是澳洲最早成立的幾個舞獅團之一。許會長自幼習武,對舞獅有著濃厚興趣,青少年時代的大部份時間在家鄉的武館裡習武和舞獅。移民珀斯後,對舞獅的興趣不減,同時也為了讓澳洲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遂和朋友一起成立了這支舞獅團。
舞獅是中國傳統文化活動,在中國人心目中具有喜慶和驅邪的意義,因此在節慶時節、商店開業、大廈落成等日子,必有瑞獅臨門,討喜采青。根據文史記載,舞獅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但其來歷則眾說紛紜,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故事。有說舞獅始自漢朝,由西域傳入;另一在中國南方廣東流傳的說法是與一種糟蹋莊稼、殘害牲畜的年獸有關,南獅的頭上有一角,似乎佐證了此傳說。
舞獅到後世逐漸分為北獅和南獅兩大類型,北獅盛行於長江以北地區,南獅起源於廣東佛山,風行港澳和東南亞,流傳到海外的也基本屬於南獅,西澳華人公會的舞獅團就是典型的南獅流派。
西澳華人公會舞獅團每年受邀參加上百場次的表演,在中國傳統節日如過年、生日婚慶宴會、商店開張以及各類社區活動上,都可以看到他們矯健的身影。通常他們出動兩頭、三頭獅子表演,多時出動五頭獅子同時表演,其中的小獅子特別受歡迎。舞獅不僅僅給人們帶來娛樂,添加喜慶的氣氛,還能引起西方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瞭解。
曾有一個西人女孩為舞獅團的表演所吸引,特地從市區趕到舞獅團的訓練中心觀看他們的訓練。除了珀斯當地的活動,舞獅團還參與國際上的交流和表演,並有機會得到香港和馬拉西亞名師的指點,舞獅團的技藝在不斷提高。
第二、三代傳人青出於藍
三十多年過去,老一輩的退下去了,眼前的這些身手矯捷的年輕人,還有兩個稚氣未脫的少年,正是舞獅團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傳人。訓練中場休息的時候,他們與記者分享了他們對舞獅的熱愛。他們中一些人,如同他們的父輩,也都從孩提或少年時代開始練習舞獅。
史蒂芬(Stephen)是許會長的兒子,他和兄長一起從小耳濡目染,對舞獅和武術情有獨鍾,如今子承父業,在舞獅團裡挑起大樑。談到舞獅訓練和表演中的感觸,史蒂芬首先說的是謙卑,無論一個人做甚麼,做得有多好,都應該保持謙卑的態度;其次是信任,舞獅中有許多高難度動作,比如翻騰和跳躍,需要舞前獅和後獅兩個人的默契配合,因此彼此之間的信任很重要。
也許正是因為謙卑和信任,舞獅團的夥伴之間關係都很密切和融洽。生活中他們是很好的朋友,舞獅之外,他們還一起參加武術或者拳擊等的訓練。在舞獅團裡,除了平時的技藝切磋和訓練,他們還常一起討論新的動作,甚至嚐試增加舞獅鼓點和音樂的花樣,希望舞獅表演每年都能有新的變化,帶給觀眾新的驚奇。史蒂芬說,每次表演前,他的責任就是把大家不同的主意彙集起來,形成最終的表演方案,因此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領導者,更像是一位協調人或者組織者。
與老一輩相比,現在的舞獅團有很多變化。成立之初的舞獅團因循傳統的佛山派南獅,獅頭大且重,講究橋馬,舞法馬步紮實,步法剛猛,注重形態和威勢。最近十多年來因為鶴山派南獅的流行,舞獅團也逐漸吸收了鶴山派的舞法。鶴山派脫胎於佛山派,形成了獨特的獅型貓步,舞法活潑,觀賞娛樂性很高,因此頗受歡迎。
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西澳華人公會舞獅團正逐漸把佛山派和鶴山派兩種風格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儘管有這些不一樣的地方,舞獅團的第二代傳人認為,他們對舞獅的熱愛與前輩們是一樣的,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播中華文化的熱情也跟前輩們是一樣的。
請隨記者的鏡頭一覽這些熱情洋溢年輕華人的英姿:
鑼鼓伴奏隊一水的年輕姑娘,平時斯斯文文的乖乖女變身鑼鼓手,演奏起來鏗鏘有力,不讓鬚眉。在最忙的華人新年期間,她們經常是連續幾天每天要表演多場,手被磨破出血是經常的事。 她們都有自己的全職工作和學習,每週的舞獅訓練和經常的表演,已經成了她們業餘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Kevin從小就喜歡運動,他每週要做三次像籃球、溜冰這樣的運動,但是對舞獅情有獨鍾。相對於其它運動方式,Kevin表示,舞獅非常強調合作和信任,比如舞獅尾的人需要讓舞獅頭的人站在肩膀上,這在其它運動中是不會有的。
弗朗西斯(Francis)從初中起開始舞獅訓練,至今已十多年,採訪中他難掩對舞獅的喜愛。他說每一頭獅子都有自己的特性。舞獅人要瞭解這些個性,併進入其中,才能把獅子的神態惟妙惟肖地表演出來。
Aaron和Thomas今年都只有十二歲,Aaron十歲、Thomas八歲開始練習舞獅,兩人配對演出的小獅子最受觀眾的歡迎。當問到舞獅頭的Thomas在舞獅中最大的挑戰是甚麼時,他說是「信任你的同伴」。因為舞獅頭的人有高難度的跳躍和翻騰,需要和舞獅尾的人緊密配合。如果你不信任你的同伴,就不敢去表演這些動作。
儘管菲律賓混血兒John不是團裡唯一一位非華裔,但因其相貌完全不同於華人而吸引了記者的眼光。John幾年前受朋友之邀加入舞獅隊,由此愛上了這個本不屬於自己文化的活動。得益於澳洲和John本身家庭的多元文化背景,John在華人舞獅隊裡感受不到任何文化隔閡,游刃有餘地演示者他的舞獅之路。
當問到在物色第三代傳人方面有無困難時,史蒂芬坦言現在的小孩更熱衷於電玩和遊戲,對舞獅的興趣不很高;而且舞獅團是非盈利組織,其成員參與表演但沒有報酬。弗朗西斯表示今年他們會有一些秘密計劃,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舞獅。記者也衷心希望他們的計劃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讓舞獅這一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澳洲這塊土地進一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