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2月15日訊】沒有人知道在那個寒冷的下午,51歲的張英決意要毀滅自己時確切的心情。在2013年1月23日,這位時任陝西省神木縣公安局國內安全保衛大隊政治教導員的警察,以服毒的方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當然,他還有另外的一個身份:典當行老闆。
多名知情者稱,張英開設了一家典當行。在近期席捲神木的信貸危機中,張英至少放款1000萬元。此外,他的投資額有數千萬元,在內蒙古參與「明盤」(即露天煤礦)的開挖,但他「放出去的貸款收不回來了」,生意也失敗了。當然像張英這樣擁有多重身份的不止一個,近期比較出名的還有「房姐」,她的其中一個身份就是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同時也進行著「典當行」的生意。
在神木,民間信貸已經成為普通大眾的首選理財方式。因為銀行、信用社的利率基本是民間借貸利率的三分之一。早在一年前,有神木的政府官員曾對外界自豪地講,神木民間有近500億的閒散資金,遊走在資本市場之外,政府努力在引導這筆資金的投資,讓其發揮資本效益。
那麼怎樣讓其發揮資本效益呢?對此,神木縣某煤礦一位股東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當時在神木,入股煤礦,全要靠特權、關係,而縣裡幾乎所有的官員都用他們親屬的身份,通過權力的影響,參與煤礦的分紅。
有人推算,神木這筆500億的民間資本加上民營企業資金及其他資金近1000億元,目前可能已經蒸發掉近2/3。除了經濟損失,更關鍵的是對社會信用體系的破壞,導致誰也不相信誰了。神木縣一位開過典當行的負責人稱,近半年來,估計有200人出逃,近百人被刑事拘留。2011年,神木法院全年共受理民間借貸案件679件,但2012年,神木法院受理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上升到3000餘件,預計,「今年還會更多」。
中國企業數量眾多,但企業的生命週期短,重複走著「一年發家,二年發財,三年倒閉」之路,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目前中國約6000萬中小企業,每年顯性的融資需求在8000億元以上,但從正規的金融機構只獲得不到1000億元的資金支持。有位中小企業主:現在銀行是勢利眼,對我們融資是百般刁難,轉頭又露出諂媚的笑容去求那些央企、國企從他們那裏貸款。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一般包括在:一是貸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動部份,浮動幅度一般在30%以上;二是抵押物登記評估費用,一般占融資成本的20%;三是擔保費用,一般年費率在3%;四是風險保證金利息。絕大多數金融機構在放款時,以預留利息名義扣除部份貸款本金,中小企業實際得到的貸款只有本金的80%。
沒有別的辦法,中小企業要發展就得融資,但銀行、政府部門缺乏相應的信貸政策支持,於是催生了民間的融資渠道。而監管又很不到位,沒有一個部門或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民間信貸,只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中的一條: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
筆者曾和中國最早做小額信貸中介服務的公司的信用管理部門負責人交流過,普通需要資金者付出的融資成本在月息2.5,還制定了管理費、手續費等名目來規避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這一「規定」。民間信貸是調動和激活民間資金的一種方法,但從正常借貸逐漸演變成龐氏騙局,現在民間借貸主要還是無法可依,政府不太支持這種業務,但很多政府工作人員卻在參與;另外就是壟斷,國企能幹好的不許民企和個人去幹,國企幹不好的也不許民企和個人去幹。茅于軾亦有同樣的觀點:「政府一方面不許大家搞民間借貸,搞得民間利率這麼高,然後又說民間借貸有多麼壞。現在政府對於很多壟斷行業不肯退出,金融業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還有石油、通信都不輕易讓民間資本進去。」
民間借貸的不規範,就好像一顆核彈一樣,甚麼時候到達它的臨界點,就從其中一環開始不斷的裂變,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衝擊中國經濟。民間借貸是因為人的貪婪還是因為中國金融體制,我們需要認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