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2月06日訊】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為配合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於1932年在上海自導自演,引發「1‧28」事變,史稱第一次淞滬會戰。戰事期間,中共不顧民族大義,號召農民和工人武裝暴動,煽動國軍士兵殺死上司,並趁機攻城略地,擴大地盤,牽制部份國軍主力,使國軍無法全力抗戰。
日本間諜自編自演日本人被襲事件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大片土地,試圖扶植前清朝皇帝溥儀建立滿洲國,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日本決定在上海製造事端,轉移國際視線,保障其對東北的侵略和控制。
1932年1月,日本間諜川島芳子等人策劃了對日本人的襲擊行動。1月18日下午4點,毗鄰上海公共租界東區(楊樹浦)的華界馬玉山路的三友實業社,2名日本僧人與3名信徒遭到不明人士攻擊,一死一重傷。日本指控攻擊事件為中國人所為,開始尋釁滋事。
當天,1200名日本僑民在文監師路(塘沽路)日本居留民團集會,並沿北四川路遊行,前往該路北端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要求日本海軍陸戰隊出面干涉,經過虯江路時,襲擊了華人商店。
1月21日,日本總領事村井蒼松向上海市長提出道歉、懲凶、賠償、解散抗日團體四項要求。22日,日本駐上海第1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以保護僑民為由加緊備戰,發表恐嚇聲明,從日本向上海調兵。27日,村井向上海市當局發出最後通牒,限28日18時以前給予滿意答覆,否則採取必要行動。
當時,中共在江西的武裝建立所謂「蘇維埃共和國」,對國民政府造成巨大威脅。軍政部長何應欽急電第19路軍忍辱求全,令上海市長吳鐵城於28日13時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無理要求。1月28日23時,日方接到吳鐵城答覆,表示「滿意」,卻又以保護僑民為由,要中國軍隊必須撤出閘北,23時30分,不等答覆,即向閘北中國駐軍發起攻擊,戰爭爆發。
日本悍然發動「1‧28」事變 第一次淞滬會戰爆發
1月28日23時30分,日軍海軍陸戰隊2300人在裝甲車掩護下,沿北四川路向西佔領淞滬鐵路防線,在天通庵車站遇到國軍19路軍的堅決抵抗。
1月29日凌晨,日機從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能登呂」號水上飛機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閘北華界,寶山路584號商務印書館及東方圖書館(中國最大的私人圖書館,藏書超過三十萬冊)均被炸毀,閘北多處起火燃燒。但日本陸戰隊奪占北站的企圖以失敗告終。
1月2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推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為委員,負責調動軍隊,指揮滬戰。蔣介石自下野後正式復出。同日,蔣介石還做出遷都洛陽的決定,以避免城下之盟、堅持長期抗戰。
1月30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將士電,要求將士「淬礪奮發,敵愾同仇……枕戈待命,以救危亡」。國民政府發佈《遷都洛陽宣言》,表示絕不屈服。
3月24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國調停之下於在上海談判,5月5日簽署《淞滬停戰協定》。日軍返回戰前防區(上海公共租界北區、東區及其越界築路地帶),國軍暫留現駐地(京滬鐵路上的安亭鎮至長江邊的滸浦一線),交戰區劃為非武裝地區。
國際上出面調停上海的戰火,但是對於東北卻採取了放任的態度,這期間,日本在中國的東北成立偽「滿州國」,達到了在東北炮製傀儡政權的目的。
中共借「1‧28」事變煽動武裝暴動
中共把「1‧28」事變看成千載難逢的機會,指示要在上海和南京設立「革命軍事委員會」,武裝工農組建義勇軍,公開發表聲明,極力煽動工人和農民武裝暴動,號召士兵「殺掉你們的長官,加入紅軍」。
中共呼籲國民政府軍士兵們「反抗國民黨軍閥的撤軍命令,槍斃反動的長官,持槍到閘北、吳淞、南市去,與民眾一起繼續與帝國主義決戰到底」。
紅軍趁機猛烈擴大地盤
中共1931年11月在江西宣告「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控制了瑞金、石城、長汀、會昌、雩都5個縣,除瑞金全縣赤化外,石汀雩會四縣大部依然由國民政府所控制。
然而,趁日本侵華,國軍奮勇抗戰,中共不斷擴充實力,發展地盤,到了1932年4月,中共在江西地盤跨18個縣,完全佔有7個縣及縣城,僅中共的「中央蘇區」就有約7萬平方公里,控制人口240萬左右。加上閩西蘇區近10個縣,總面積已近10萬平方公里,控制人口約300萬。其他蘇區如湘鄂西蘇區、鄂豫皖蘇區、閩浙贛蘇區等,也都有了較大發展。
1932年1月28日,中日第一次淞滬會戰開始,2月4日彭德懷攻打贛州,拖住蔣介石五萬大軍無法增援上海。3月3日中日停戰,3月7日彭德懷贛州撤圍。
2月4日,中共紅一方面軍開始攻打贛州。本已奉調上海的陳誠部不得不急援贛州;蔣鼎文部遭贛東北蘇區、閩浙贛蘇區猛攻,只得且戰且走,及至擺脫重圍已經3月7日,錯過了增援淞滬的最佳時機。
大別山的張國燾、徐向前部2月8日亦開始對湯恩伯、曾萬鍾、張鈁等三個師發動總攻;中旬開始蘇家埠戰役,攻打國軍陳調元部,戰場延及六安、合肥一線,激戰直至5月中旬;然後開展潢川光山戰役,攻勢作戰直至淞滬停戰協定簽字以後,6月方結束。
此戰使急調增援淞滬戰場的胡宗南部不得不改道繞行,喪失擊敗日軍的戰機。
(責任編輯:古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