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2月24日訊】因為工作關係,我不小心看了幾篇《私人訂製》的影評,頗為疑惑:難道今年的票房都是「驗證型票房」嗎?這部片子我本來沒期待有多好,但是,真的像他們說的那麼爛嗎?抱著這個疑問還是去看了。嗯,確實被噁心到了。我可以篤定地說,屬於馮小剛這批老男人們的電影時代終於落幕了。他們在臨走之際,還真誠了一把:讓我們看到這個時代到底有多麼猥瑣和不堪。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讀到王朔的小說《頑主》的時候,曾被頑主們深深的絕望感所打動。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絕望、調侃、玩世不恭、滿不在乎是對所謂崇高的解構,在當時確實有相當價值。同名電影《頑主》於1989年上映,距今已有24年。於觀、馬青、楊重這三位,是那個彷徨時代的青年代表,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幹甚麼。
1997年,馮小剛操刀《甲方乙方》,讓葛優出山,開啟了馮氏賀歲片模式,頑主們又成為第二次改革開放中的自由職業者,他們游離在體制之外,無所事事卻對生活抱持希望與真情。他們有忠於理想的一面,卻又有很強的現實感。
又是16年過去,在我印象中的馬青、楊重已經要老到拄枴杖流哈喇子住敬老院的時候,誰知他們又生龍活虎地出來了,還是那副不正經的樣子,不禁讓我心生今夕何夕的疑惑。不過,熟悉頑主、熟悉王朔的那代人,就是如今三十五歲以上的那批60後、70後,他們是這個時代的掌舵者,也是願意為這種電影買單的主力消費階層。
可是,這個故事太舊了,舊到要強迫觀眾重溫八十年代。單就人物與故事這個層面,與時代太脫節,除了房價是2013年的,其他都是80年代的配置,似乎主創人員剛剛參加完東直門中學的同學會,沉浸在回憶之中寫出的劇本。這個場面也很詭異,因為道具看上去都很豪華、現代,可以跟《小時代》通用的。
要命的是,這部片子跟大多數中國爛片一樣,沒有像樣的價值觀。你根本不知道馮小剛要表達甚麼——因為他心裏甚麼都沒有。片子裡面沒有一個像樣的故事,沒有一個看上去還過得去的人物。他們肆無忌憚地強暴底層,炫耀著只屬於他們的世界的組成元素——權力、附庸風雅、錢,並且告訴你,這些對你來說只是個夢。這部片子表面上的華麗和內裡的空虛跟導演們甚至演員們的個人狀態完全是同構的。
這些淺薄而蒼老的男人們在佔據這個國家的熒屏已經20年之後,依然用他們熟悉的那種套路來面對一忍再忍快到忍不下去的觀眾。他們骨子裡的無知、傲慢、自大瀰漫在每一個毛孔。他們又要狗尾續貂為賦新詞強說愁地表達對自然世界的關心,以展示他們仍然有著不同於一般土豪的普世氣息,最終將自己塑造為毫無缺陷的有文化、有錢、有趣味的男人。他們根本不知道,離開了觀眾(或者祖國),他們甚麼都不是。
尤其令我失望的是王朔,本來在《美人贈我蒙汗藥》那本書之後我一直對他抱持了敬意,但這個片子能出來,要麼是王朔沒用心,要麼是根本不在乎了。他要寫的第二部《紅樓夢》也沒出來,他跟這個世界的距離可能是越來越遠了。編出的這這個三段小品式的段子集合,就這樣輕輕易易變成不接地的俏皮話,而且,還很冷。
不過,我仍然沒有放棄另外一種可能的揣測。這個片子跟《小時代》一樣,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傑作,因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正是如此:華麗、空虛、誇張、輕浮、猥瑣、庸俗不堪、沒有夢想、沒有價值、沒有安全感。
《私人訂製》的三個夢是權力夢、文化夢、發財夢。這三個夢,只有遊戲的設計者才完成了夢想,其他人都是他們手掌上的玩物。表面上是他們為其他人服務,實則卻是其他人為他們紙醉金迷的揮霍買單。這是不是一個巨大的隱喻?馮導太有覺悟了,擲地有聲的堅決告訴我們:想做夢?沒門!
可這個世界已經快要不是他們的了。回想起《甲方乙方》那句:1997過去了,我很懷念它。馮小剛們的時代也過去了,誰會懷念它?
文章來源: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