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2月17日訊】《真實的江澤民》第十二章 美利堅的光榮、理想、錯失
第二節 中美關係——是敵人還是朋友(上)
世界上兩種不同價值觀的代表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和軍事上的唯一超級大國。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共產主義窮國,又是緊緊抱著共產主義破銅爛鐵不放的中共一黨專制,是蘇聯解體後唯一可能對西方資本主義陣營構成威脅的共產主義國家。怎樣處理美中關係成為美國主導世界和平和維持國際政治秩序的新課題。
中共和蘇共有不同之處。蘇共經濟實力當年比中共雄厚得多,它與美國拼的是實力。江澤民自己都不得不承認「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時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8】與西方國家拼實力當然是中共的死路。
直取美國是不容易的。前邊的章節中談到了中共在聯合國裡操控非洲票數遏制美國對中國的人權譴責提案;同時選擇歐洲作為突破西方自由世界同盟的突破口,在此戰略下挑中法國和德國作為攻陷歐洲的缺口。「訂單外交」是中共誘惑世界各國的手段。
作為西方自由同盟國家代表的美國一次次被中共操控的小國票數搗亂,歐洲同中共拉近距離削弱了西方自由同盟的力量。最後美國也不得不一改冷戰戰略,針對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希望通過接觸交往,增強合作,逐步將中國融入到國際社會中來,從制度和價值觀上與國際社會接軌,使中國成為一個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大國。
中共從反面吸取蘇共垮臺的教訓,認為維持中共政權的合法性需要經濟發展為支撐。中共要在執政合法性的嚴重危機中重獲生機,必須依賴美國維持的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從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獲得資金和技術,尤其是購得國際合法性來維持國內嚴重缺乏的執政合法性。因此靠攏美國,與其吸取資本主義營養的長遠戰略利益相吻合。
就這樣,世界上兩種不同價值觀的代表,各懷不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
那麼中美關係到底是一種甚麼關係?也就是,中美關係的實質是甚麼?
共產黨執政後中美關係的變遷
從中共1949年以來,同美國的關係經歷了三個階段:1949年~1971年是全面對抗時期;1972~1989年以蘇共為共同威脅,合作為主導的時期;1989年6月以後是又鬥爭又合作算計的時期。
第一階段處於冷戰時期,完全屬於東西方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不同意識形態的對抗。其間中共不斷向中國人民灌輸反美思想,把美國稱為美帝國主義,「美帝」是中國的頭號敵人。「打倒美帝國主義」是最響亮的口號。當時,由於中國社會與西方世界完全隔離,大多數中國人無從知道兩國到底有何歷史冤怨和利害衝突,也無從思考和比較,完全處於一種盲目的反美狀態。
第二階段始於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使中美關係出現歷史性的轉折。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美關係迅速發展,雙方進入實質性的接觸。1979年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國的「去共化」的改革開放政策進一步促進了中美之間的合作。中國在爭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中,和蘇聯漸行漸遠,這樣的局勢有利於中美雙方的結合。文化革命之後在政治上對國際階級鬥爭和意識形態的淡化,中共稍微放鬆了對中國人民的敵對情緒操控,中國人民立刻不再把美國當作敵人,絕大部份中國人開始嚮往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物質文明。中國留學生湧向美國。那時,中國致力於從美國等西方國家引進科學技術和資金,集中精力進行以經濟建設為內容的執政合法性重建。在此期間,中美兩國處於合作時期。
第三階段則始於1989年學生運動被鎮壓後。美國等西方自由國家震驚於中共對自己人民赤裸裸的屠殺,一致譴責中共的殘暴,中美關係因普世價值的根本不同出現嚴重裂痕,中美關係也隨之進入新的第三階段。意識形態的鬥爭重新顯現。
江上任之時,正是這第三階段的開始。江所面臨的外交事務,一是爭取國際合法環境為自己賺取上台的合法性,一是要在意識形態上保住共產黨的統治。所以江時代初期中共的外交是比較低調的,處於守勢。隨著大量外資的湧入,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其外匯儲備越來越多,認為自己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也就越來越敢挑戰美國。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蕭條,美國經濟不振。中共則通過「四萬億救市」方案給自己打了一劑強心針,宣稱強大崛起,頤指氣使。不少國家/經濟體(如歐盟)還把中共期盼成自己經濟的「救世主」。中美關係形成了目前這種經濟上緊密合作,政治上矛盾凸顯,軍事上針鋒相對的狀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上轉載的黨的重頭文章《居安思危——蘇聯解體、蘇共垮臺20年的思考》中寫道,「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將長期並存,有合作、有競爭,同時有激烈的較量。兩種制度的根本戰略目標不可能共贏」。【19】文章為當代中美關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江時期以來的中美關係
1991年蘇聯及東歐共產黨的解體,使中共在國際社會中處於極端孤立的地步。同理,建立密切的中美外交和貿易關係,也是共產黨維護其統治所必需的。因此,在不觸動共產黨一黨統治的根本前提下,中共不遺餘力的、不擇手段的改善其與美國和西方的關係。
江澤民作為中共的所謂「第三代領導核心」,其執政的合法性基礎非常薄弱,最初的權力來源是鄧小平。江澤民心知肚明,要穩固自己的權力基礎,在國內,要依靠老一代中共領導人的進一步扶持,培植自己的勢力範圍。國際上,需要維持與美國的關係,政治上為其充當門面,拉虎皮當大旗;經濟上為其輸血。取得外交上的成功,成為江澤民執政合法性最重要的根據之一。因此,江非常清楚保持與美國表面上的發展關係的重要性。沒有美國的認可,江澤民的中共國根本進入不了國際社會。他首先瞄準了美國:「中美關係關乎我國外交全局,關乎我國政治、經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利益。」【20】「美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它是我們國際上打交道的主要對手。」【21】無論江澤民在內心如何懼怕並仇恨美國價值,為了實際利益,他還是花了相當大的功夫來緩和中美關係。
1993年11月20日,江澤民出席了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議的前一天,11月19日,江澤民同美國總統克林頓在西雅圖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會晤。為緩和緊張氣氛,江澤民送給克林頓一支中國造的薩克斯管,還告訴克林頓,自己年輕時學過二胡,還喜歡唱歌。這次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和同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會面,是江澤民第一次在國際舞台上公開亮相,江澤民的戲子才能得到充分發揮。【22】
20世紀90年代,中共對美的外交採取了以下一些策略:首先,整體對外戰略上執行了「韜光養晦」方針,儘可能避免為了非核心利益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發生碰撞和衝突;其次,在人權和反擴散等問題上做出個案的讓步,顯示對美友好合作的姿態;最後,採用訂單外交,通過向美方出讓經濟利益,如採購進口美國產品和以低廉的生產成本吸引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的方法,利用美國國內政治結構和政治過程的特殊性,藉助美國國內的利益集團廣泛展開遊說和壓力工作。
美國的企業、企業聯盟(美國商會、美中企業家理事會、美中貿易企業聯合會等組織)和美國企業所在地的國會議員都成了中共的遊說者,對美國政府施加的影響確保了整個20世紀90年代美國每年都延長其對華「正常貿易關係」。最後,連1992年在競選總統時承諾「不會擁抱從巴格達到北京的獨裁者」的克林頓,也主動的努力,頂住工會的巨大壓力,親自給一些歷來反對給予中共最惠國待遇的重量級國會議員打電話,用總統的身份一個個的動員他們投贊成票,將貿易最惠國待遇與中共人權脫鈎,提供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待遇(即永久貿易最惠國待遇)。待到總統親自出馬,這些議員為了本黨的利益也最終就範,不情願的放棄了原先堅決反對的立場。
等到中共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享受多邊無條件的貿易最惠國待遇,終於徹底將經貿與人權表現解鈎,從此不必在人權問題上受美國制約。
2001年布什總統上台後,視中國為戰略上的競爭對手,把中美關係從克林頓時代的「戰略夥伴關係」重新定位為「戰略競爭關係」,加強了對中共的對抗。1999年的轟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事件和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加劇了中美關係中對抗的成分。江澤民充分的利用了這個機會,拿著受氣裝英雄,反覆討取美國人的道歉,向中國人表演他的領袖地位和對抗美國的先鋒形象,爭取中國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江又非常擔憂美國對他來真格的,失去美國對他地位的認可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布什當時對他不冷不熱地態度令他非常惶恐不安。
然而,本‧拉登恐怖頭子策劃的「9.11」對美國本土的恐怖襲擊改變了美國的政治、安全、軍事、外交佈局。當「9.11」事件發生後,善於投機鑽營,愛出風頭的江澤民本能地嗅到一種特殊機遇,極感振奮。據英國每日電訊(Telegraph)報導,中共官員透露,恐怖襲擊發生後,江兩眼緊緊盯住電視屏幕反覆觀看世貿大樓被撞毀倒塌的畫面錄像。【23】事件發生5小時後,江撥通了布什總統的電話,惺惺的表示了對慘劇的「關切」與受害者的「慰問」。江自鳴得意,表演才華再次得到國際舞台的證實,把其當作是外交上的得意之作。為了打擊恐怖主義,美國想要中共在國際事務上予以合作,對中共的遏制因此擱淺。中美關係也進入了一個「平緩」階段。
美國因為反恐的現實考慮,覺得自己無暇顧及中共,而且在反恐的國際運作上又常常希望中共的「合作」,這的確給江澤民及中共在世界舞台上表演留下了的空間,同時,由於經濟交往日深,美國市場向中共大開,給中共的發財「崛起」提供了機會。中共將之稱為「戰略機遇期」。後來,這一「戰略機遇期」又因西方二十一世紀初的經濟危機得以延續,從而使中西方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
可想而知,以江澤民的習性,對「9.11」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怎能不欣喜若狂。從中共媒體宣傳及教化下一些民眾對「9.11」和本拉登的反應就可知真情。「9.11」事件發生後,北京電視台連夜趕製了錄像記錄片「攻擊美國」,解說員對著營救人員在廢墟裡搜尋的場景說,「這是全世界想要看到的美國,血債要用血來還。」【6】
美國在中共眼中的首惡地位
中共在大眾教育中總是強調的「敵對勢力」,「反華勢力」。在這裡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意識形態上的敵對內容——西方普世價值,一個是現實中意識形態上的較量敵手——美國。
中共對美國的異類感受是與生俱來的,可能中共和美國是造物主造下的兩種不同的物種,兩者擺在一起總是那麼格格不入,表面的客套交往一看就是裝出來的,內心的敵視才是真實的。這種狀態在兩國領導人見面時尤其表現的淋漓盡致,中共首腦與西方自由國家領導人見面握手錶情刻板,全然一副例行公事的模樣,而與共產及獨裁國家頭目相聚時那種「同志加兄弟般」的友誼別提有多親熱了,從金正日,到卡斯特羅、卡扎菲,再到哈梅內伊.內賈德無一不是既熱烈擁抱,又親切問候。
中共按照慣例,把意識形態文化安全的恐懼變成了對以美國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的直接敵意與對峙。
江澤民說:「西方國家無論如何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存在,總是要想方設法進行刁難和破壞,這是由他們的本質決定的,是由他們長期的、根深蒂固的反共傳統決定了的;在民族意識中就長期灌注著反共基因。這一點我看它是『一百年不會變』。對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任何時候都不能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24】
中共發表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明確把美國界定為中國的敵人。2011年9月6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把中共的核心利益界定為:「多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始終把社會主義中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地要改變中國,即所謂亡我之心不死。在政治上,他們極力推銷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鼓吹『人權高於主權』,並培植藏獨、疆獨分裂勢力和所謂的民主人士;在經濟上,力壓人民幣升值,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力圖遏制中國快速發展;在軍事上,利用領土領海糾紛,拉攏日本、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國家,構築C型反華包圍圈。明確界定國家核心利益,就是明確告訴美國等西方國家:我的奶酪你不能動!」【25】
有了敵人,就有了凝聚國內人民愛國仇恨的藉口和可能。為了同中共和人民共同的敵人鬥爭,你們人民必須和我們黨緊緊粘在一起,由我領導你們進行這場國際性的鬥爭。共產黨的階級鬥爭思想,帝國主義必然發動侵略戰爭的定義不能不被承認至今仍然是行之有效的統治方法。江澤民說:「我們糾正過去一度發生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但這不等於階級鬥爭已不存在了。只要階級鬥爭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我們就不能丟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分析的觀點和方法。這種觀點和方法始終是我們觀察社會主義同各種敵對勢力鬥爭的複雜政治現象的一把鑰匙。在堅持改革開放、加強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同時,要十分注意警惕和防範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活動。」【26】
在江澤民和中共眼中,「西方的文化帝國主義實質上就是美國的文化帝國主義。美國的文化戰略就是國際範圍的文化專制主義,它利用其資本、技術和市場優勢,多方式、多手段地加大了對他國尤其是我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控制和強行『市場准入』,在多角度、多層面上展開了『文化帝國主義』的全面入侵,試圖實現美國文化價值觀的全球化。」【27】
中共一方面使出渾身解數同美國做生意示好,另一方面在國內官方媒體上大量報導,警告全黨全國,中共意識形態安全遭到極大威脅。
「憑藉覆蓋全球的綜合信息傳播體系進行文化擴張與滲透。戰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傳媒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媒體覆蓋全球。美國的兩大通訊社——美聯社和合眾國際社,使用100多種文字,向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萬多家用戶晝夜發佈新聞,每天發稿量約700萬字,並擁有一個世界範圍的圖片網。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現已成為世界上最普及的每日新聞來源,它有數以千萬計的觀眾。美國的《華盛頓郵報》、《時代》週刊、《新聞週刊》等報刊成為各國有關政府部門、大學和學術界的必訂報刊。這些新聞巨頭事實上已壟斷了國際新聞的來源,決定著甚麼是『新聞』,報導甚麼和不報導甚麼。『我們的鏡頭到哪裏,安理會就要討論哪裏。』(科索沃戰爭期間CNN國際總裁語)從而成為美國對外文化擴張最強有力的工具……。美國還利用因特網新渠道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和推行強權政治。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被稱為「第四媒體」的因特網發展迅速,影響日深。」【28】
「由於意識形態的根本對立,美國的文化帝國主義對中國可謂是傾注了大量『心血』因此,為抵制美國文化帝國主義的入侵,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我們必須構建起全方位的國家文化安全體系,築造一道堅固的『萬里長城』」。【29】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獲利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由於參與經濟全球化而使我國國家文化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的事實。」「經濟全球化以及西方傳播工具對輿論的高度壟斷,令我國國家文化安全的維護手段面臨巨大的挑戰。……當代文化霸權的手段已經逐漸隱蔽在商業背後。這便為西方文化霸權的推行者提供可乘之機。」【30】
在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新情況、新特點及對策研究》報告說,「西方敵對勢力並未放棄西化、分化中國的戰略圖謀」,並列舉八項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的西化、分化的新情況:(1)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目標未變,但方式有所調整。(2)美國政府權力部門反華勢力抬頭,西化、分化中國的勢力大大增強。(3)製造諸如「中國威脅」、「民主和平」等範式,為西化、分化中國尋找理論依據。(4)採取軟硬兼施的「接觸與遏制」對華政策。(5)採用「雙重標準」,企圖藉此實現西化、分化中國的目的。(6)對中國實施多邊包圍戰略,妄圖以壓促變。(7)妄圖通過支持「台獨」、「新獨」、「藏獨」、「民運」、「法輪功」分子等搞亂中國。(8)製造「中國威脅」論,混淆視聽,為西化、分化中國尋找藉口。【31】
樹立敵人的概念
為了維護中共統治的「長治久安」,中共把防範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的和平演變當作一項長期的國策。從實質意義上講,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質上不存在利害衝突,而且歷史上美國還多次幫助過中國。但對中共而言,要把一個虛擬的敵人真實化,中共必須不斷地樹立美國是中國頭號敵人的概念,利用一切機會強行灌輸給中國民眾。
中共慣用的手法是把美國「敵對勢力」與其國內的敵人從概念上綁在一起,無論是「台獨勢力」、「西藏謀反」、「新疆叛亂」等區域性的問題,還是倡導民主的個人,甚至百姓因為遭到不公正待遇而自發的示威抗議,一律扣上與海外「敵對勢力」相勾結的帽子。這一帽子既可成為鎮壓的藉口,同時又能加強民眾頭腦中西方「敵對勢力」的概念,一石二鳥。江澤民個人發起的鎮壓法輪功自然也不例外。
參考文獻:
【18】《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頁
【19】李慎明,「居安思危——蘇聯解體、蘇共垮臺20年的思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ww.chinareform.org.cn/gov/governance/experience/201105/t20110518_109665.htm
【20】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3頁
【21】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2頁
【22】人民網,「新書面世展現江澤民元首外交歷程,」2006年8月4日
//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4667893.html
【23】Beijing produces videos glorifying terrorist attacks on ‘arrogant’ US. //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asia/china/1361461/Beijing-produces-videos-glorifying-terrorist-attacks-on-arrogant-US.html
【24】「美國西化分化中國戰略的現實危險性——北京學術研討會文章選摘(下)」//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4390〉
【25】侯文學,「白皮書界定中國核心利益意義重大」,光明網,2011年9月8日
//guancha.gmw.cn/2011-09/08/content_2608329.htm
【26】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3頁
【27】同【24】
【28】同【24】
【29】於炳貴,郝良華,「全球化進程中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www.sddx.gov.cn/001/001013/001013001/941720225002.htm
【30】陳喬之、李仕燕,「西方文化霸權威脅與中國國家文化安全選擇」,《環球視野》摘自2006年第1期《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7447
【31】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馬仲良,」《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新情況、新特點及對策研究》簡介」,北京社科規劃辦,2007年4月20日//www.bjpopss.gov.cn/bjpssweb/n25301c30.aspx
(節選自《真實的江澤民》第十二章;作者:《真實的江澤民》聯合寫作組)
(責任編輯:肖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