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魯汶10日專電)比利時籍修女何華珍及尚志純把人生的半世紀都獻給台灣,回到比利時後仍心心念念,連夢裡的背景都是台灣,「台灣是我們的家,有像親人一樣的人」。
12月的比利時,氣溫有時低到攝氏4、5度,當尚志純(Rosa Marchand)握到來客冰冷的手,一邊驚呼著用自己溫暖的雙手包覆著,一邊拉著客人靠近暖爐說,「快把手放在這裡,很快就暖了」,在人際之間頗有距離感的比利時,這樣親切的態度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尚志純1963年抵台,在台北從事牧靈工作,2009年才離開,期間只回國5次。
何華珍(Hilda Van Hoolst)於1961年來到台灣,曾在醫院照顧早產兒,最後幾年服務失智老人;她今年5月返回比利時,52年之中,僅回家6趟。
這些修女到了服務地點,就是全心奉獻,極少有機會依自己的意願到其他地方走走,何華珍在台灣時,都在北部服務,只有兩次為了陪伴來訪的妹妹去過南部。
離開台灣已經4年,尚志純的中文還是很流利,因為台灣的朋友們經常出現在她的夢裡,夢裡說的也是中文。提到台灣的一切,她邊搖頭邊說,「忘不了,真的忘不了」。
何華珍也表示,回到比利時至今約半年,有時仍覺得生活上不太習慣,比利時人的思維和台灣差異很大,她還經常以中文思考。
她們都說,「做夢的時候、白天的時候、祈禱的時候,都會想念(台灣)」。
她們年輕的時候離開家鄉和親人,遠赴9700公里外的台灣,是一種割捨;在台灣奉獻半世紀後,與人、與地都有了牽絆,卻必須返回已經陌生的祖國,又經歷一次割捨。
但是,修道人畢竟有修道人的豁達,她們也強調,「大的安慰是知道天主會比我更好地照顧他們」。
目前,何華珍和尚志純住在距離布魯塞爾約20分鐘火車車程的一間修院,這裡住著150名修女,幾乎都曾在亞洲、非洲等地度過大半人生,晚年才回到修院。
另一位也曾在台灣服務46年的趙懷仁(Helena Bomans)修女,目前住在魯汶郊區的另一間修院。
身為護士的何華珍持續照顧修院裡更年長的修女,陪她們運動、為她們帶路。尚志純則在廚房服務,她形容是「幫耶穌分餅」。
尚志純表示,現在的日子很好,有地方住、有食物吃、有足夠的衣服穿,院裡也有醫護服務,是很大的恩典。
何華珍想對台灣人說,一定要把自己照顧好,尤其想告訴年輕人,要好好對待老人,經常探望他們、一起吃飯,不是送到安養院就好。
看盡台灣半世紀變遷的尚志純則說,台灣經濟在短時間內發展得很好,她一方面高興,一方面也會想「台灣人更愉快了嗎?」她最想祝福台灣人平安快樂,不是短暫的愉快,而是長久的。